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6篇
  5篇
综合类   52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4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1.
衰弱病是近年来严重危害杨梅的新病害,为有效防治衰弱病,对设施东魁杨梅开展生物有机肥+抗重茬微生态制剂混施试验,每棵树的施用量为生物有机肥6 kg·株-1+抗重茬微生态制剂0.2 kg·株-1,滴水线沟施,以常规施肥为对照。在成熟季测定杨梅树叶片和果实的各项指标。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抗重茬微生态制剂对杨梅树势和果实品质有较好的改良作用,对梢长、叶长、叶宽方面有明显促进作用,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64.52%、23.86%和12.22%;对总糖含量、总黄酮含量、单果重和花青素含量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19.82%、10.42%、7.27%和3.45%;同时抑制总酸的生成。综上所述,在杨梅滴水线沟施生物有机肥+抗重茬微生态制剂可以促进衰弱病树营养生长,恢复树势,提升果实品质,减轻杨梅衰弱现象。  相似文献   
112.
测定了浙江兰溪市12个不同杨梅种质叶片生长和果实品质特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2份杨梅种质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筛选出优质杨梅。结果表明,不同种质间叶片特性存在差异,Y3杨梅叶片形态小,热耗散能力强,受到环境胁迫程度相对低,生长状态最为健康;Y11杨梅叶片生长形态最大;荸荠种(Y12)叶绿素含量相对指数和花青素含量相对指数最高。果实品质主成分分析提取到2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0.80%。以每个主成分对应的特征值占总特征值的比重作为权重,构建主成分综合模型,综合得分排名前3的杨梅品种分别为Y7、Y10、Y6。综合叶片与果实品质数据,Y7具有叶片形态大、果实品质优良的特性,可作为育种新材料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13.
杨梅衰弱病表现为叶片严重脱落、果实商品率下降,本文以探究氨基酸水溶肥料对衰弱病杨梅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的改良作用为目的。对同一果园内发生衰弱病的荸荠种和早佳2个杨梅品种,在果实膨大期分别施用1 000倍的氨基酸水溶肥料和清水对照,测定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指标。结果表明,相比于清水对照,施用1 000倍的氨基酸水溶肥料后,荸荠种和早佳梢长分别增加11.23%和10.15%,早佳梢粗、光合效率和单果重分别增加14.56%、13.40%和22.19%,效果显著。综上所述,氨基酸叶面肥对衰弱病杨梅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改善有一定的作用,具有部分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14.
以13份杨梅种质的成熟期果实为试材,测定果实维生素C(VC)等品质指标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分析了VC与游离氨基酸之间的相关系数,为杨梅果实VC形成的机理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杨梅果实VC含量在409.5~986.7 mg·kg-1;检测出游离氨基酸16种,其中,必需氨基酸8种,赖氨酸占比最大,为22.48%;非必需氨基酸8种,天冬氨酸占比最大,为37.09%;呈味氨基酸包括谷氨酸、天冬氨酸、苯丙氨酸、丙氨酸、甘氨酸和酪氨酸,总含量介于1.92~3.67 mg·mL-1,不同种质呈味氨基酸含量差异明显,呈现不同风味。相关性分析表明,脯氨酸、丝氨酸、丙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与VC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性相关,推测杨梅果实VC与上述游离氨基酸合成途径的调控机制间可能存在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115.
为强壮发病杨梅树势,改良果实品质,选择3种有机肥,设置5、10、20 kg/株共3个施肥梯度,以不施肥作对照,利用滴水线沟施方法施入盛果期病树。结果表明,所有有机肥处理均增加了维生素C含量,增加了2.5%~109.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1.2%~15.3%,显著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降低1.3%~34.2%。复合微生物肥和(深圳)好阳光有机肥均显著增加了梢长,分别增加13.3%~15.4%和22.1%~34.7%,梢粗分别增加5.2%~12.5%和5.2%~19.4%,叶长分别增加10.3%~11.8%和1.4%~5.7%,叶宽分别增加8.0%~14.6%和1.7%~10.5%。另外复合微生物肥3个处理还显著增加单果重6.0%~8.0%,显著降低果实硬度4.1%~9.6%。表明有机肥对杨梅衰弱病树营养生长及果实品质改良有积极的作用,其中复合微生物肥的效果更好,值得在产业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6.
杨梅(Myrica rubra)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利用杨梅枝条醇提物(Myrica rubra branch extract, MRBE)开展其对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的作用研究。采用MTT法、PI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等方法,解析MRBE诱导A375细胞阻滞与凋亡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MRBE对A375细胞的抑制率呈剂量依赖效应关系,抑制率最高达49.46%;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MRBE作用48 h可使A375细胞阻滞于S期并发生凋亡;qRT-PCR结果进一步表明,MRBE可能通过上调P21和下调CyclinACyclinDCDK2、CDK4、CDK6、E2F1等基因的表达,诱导A375细胞阻滞于S期,同时下调Bcl-wRaf基因的表达促使A375细胞凋亡。初步解析了MRBE对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机制,为利用MRBE研发抗黑色素瘤潜在药物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有助于提高杨梅枝条的药用附加值,拓宽杨梅产业链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7.
凋萎病是近年来威胁杨梅产业的最主要病害。本文研究病树与健康树叶片、枝干、根和根际土壤等主要部位磷元素含量的差异,分析病树的磷元素吸收与分配变化规律,比较幼树916.67、1 833.33、2 750.00、3 666.67 g·m-2和成年树458.33、916.67、1 375.00和1 833.33 g·株-1各4个施磷肥水平对杨梅凋萎病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病树的叶片、树皮、根皮、根干和枝干的磷元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树,增加幅度为46.7%~200.0%,其中病树的根皮增加最多;病树的根际土壤速效磷含量比健康树低32.1%,4个施用梯度下杨梅苗木和成年树的凋萎病发生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感染凋萎病的杨梅树,树体主要部位的磷元素含量显著增高,而在田间自然状态下,外界不同施磷水平对杨梅凋萎病的发生无直接影响。本研究结果将为病树的施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探明生物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处理对杨梅衰弱病树势恢复的效果,以期为杨梅衰弱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荸荠种’杨梅为试材,株施1 kg常规复合肥为对照(CK),研究羊粪、蚯蚓粪和鸡粪3种生物有机肥株施5㎏、10㎏和20㎏对杨梅衰弱病树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处理‘荸荠种’杨梅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及光合速率分别为45.59~51.55和2.65~3.86 mg CO2/100 cm2,3种生物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处理较CK分别提高2.65%~13.07%和6.04%~45.66%;梢长及梢粗分别为74.52~96.76 mm和3.27~3.84 mm,3种生物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处理较CK分别提高6.25%~29.84%和3.98%~17.43%;叶长、叶宽和叶厚分别为64.17~79.54 mm、16.88~22.18 mm和2.80~3.35 mm,3种生物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处理较CK分别提高8.54%~23.95%、13.69%~31.40%和5.00%~19.64%;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5.48~17.52 g和10.98%~11.94%,3种生物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处理较CK分别提高5.23%~13.18%和0.18%~7.50%(株施鸡粪生物有机肥5 kg除外);3种生物有机肥株施20㎏和10㎏的肥效明显优于5㎏。【结论】生物有机肥可促进‘荸荠种’杨梅衰弱病树势的恢复,效果优于常规复合肥,以株施生物有机肥10㎏以上效果较好,建议不同年份轮换施用不同有机质生物有机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