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6篇
  5篇
综合类   52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4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以7年生矮化深红种杨梅为材料,不修剪树体为对照,研究拉枝修剪对杨梅树体矮化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连续2年调查树体的高度、冠幅、主枝开张角度、新梢生长情况等,测定单株产量、果实品质和色差等指标。结果表明,拉枝修剪能够显著缓和树体长势,显著提高Vc、总多酚、总糖、葡萄糖、果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对果实明度、黄蓝值、色调角和色饱和度无显著影响,对单果重、纵横径和果实硬度等无显著影响。矮化树体的果实商品性更好、果实站立采摘率和价格更高,显著提高了果园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2.
生物有机肥对杨梅凋萎病防控及其树势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凋萎病是目前杨梅产业的最主要病害。本试验研究鸡粪复合菌肥、羊粪复合菌肥和蚯蚓粪复合菌肥3种生物有机肥对该病害的防控效果及其树势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3种生物有机肥对凋萎病的防效达35.2%~49.6%。三种生物有机肥处理的树体叶片氮、钾、铁、铜、锌、钙、锰的含量均比对照高;土壤pH值降低,有机质和氮、磷、钾、硫、硼、锌、铜等土壤元素含量均高于对照;植株梢粗、叶长、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分别比对照高15.0%~24.5%、4.3%~12.7%、1.4%~6.5%、40.2%~81.3%;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总糖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0.2%~19.0%、0.3%~23.9%、3.3%~11.2%,可滴定酸比对照降低2.2%~22.0%。综上所述,生物有机肥可减轻杨梅凋萎病的发生,促进杨梅植株生长树势恢复,提升果实品质,建议适量施用生物有机肥作为基肥。  相似文献   
43.
综述了杨梅凋萎病的发病症状、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提出了植物检疫、挖病死株、冬季清园与关于施肥、修剪、控梢等6项安全防控对策及其抢救措施,以期为杨梅凋萎病的综合防控及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
杨梅种间杂交及杂种F_1的胚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杨梅属的杨梅种和矮杨梅种之间进行了人工远缘杂交,然后对其杂交F1代成熟种子作了胚培养研究,并用SSR分子标记对杂种的真实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杨梅种和矮杨梅种有着较好的杂交亲和性,以杨梅种为母本、矮杨梅种为父本的F1杂交种中,70.5%的种子胚正常发育;以矮杨梅种为母本、杨梅种为父本的F1杂交种中,76.5%的种子胚发育正常。用MS添加0.5mg·L-1的6-BA培养基对矮杨梅种(♀)×杨梅种(♂)和杨梅种(♀)×矮杨梅种(♂)2个F1杂交组合以及杨梅品种晚稻杨梅(WD)、迟色(CS)等4份材料的胚培养中,绿苗诱导率分别为85.0%、28.6%、6.9%、0.0。在1/2MS添加0.5mg·L-1IBA的生根培养基中,矮杨梅种(♀)×杨梅种(♂)和杨梅种(♀)×矮杨梅种(♂)F1绿苗的生根率分别为29.2%和33.3%。SSR分子标记对杨梅种(♀)×矮杨梅种(♂)F1的鉴定表明杂交后代为真杂种。研究结果为杨梅育种提供了新的途径,并为杨梅遗传连锁作图研究的群体构建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45.
通过对不同杨梅种质耐低温生理指标的测定,筛选耐低温杨梅种质,为栽培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紫晶、早鲜、早色、迟色、荸荠种、水晶种、深红种、瑞光、早佳、木叶梅、东魁和早大梅共12个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采集1年生枝条,0 ℃低温处理24 h,测定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相对电导率等生理指标。比较低温胁迫下12个杨梅种质1年生枝条各生理指标的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品种的耐低温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对杨梅耐低温能力影响最大的指标为可溶性糖含量,计算得出的综合得分模型为F=0.324F1+0.214F2+0.178F3+0.140F4,12个种质的耐低温能力强弱为荸荠种>早鲜>紫晶>木叶梅>水晶种>早大梅>早佳>早色>深红种>瑞光>东魁>迟色。耐低温能力最强的为荸荠种,可种植范围最广;早鲜、紫晶和木叶梅也具备较强的耐低温能力,可在浙北等地域推广种植;深红种的耐低温机制较为特殊,仍需深入研究;迟色和东魁为最不耐低温的品种,应在低温时采取防寒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6.
针对黑晶杨梅品种特性,从建园、提高定植成活率、土壤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防治等方面阐述了该品种的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7.
生物有机肥对衰弱病杨梅营养改良及强壮树势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衰弱病是杨梅产业上的严重病害,为开发杨梅衰弱病的关键防控技术,选择3种生物有机肥和挪威复合肥进行试验,不施肥病树为对照,研究施生物有机肥和复合肥对病树营养改良和树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生物有机肥10~20 kg/株施用量防病以及营养改良效果较好,总体上优于复合肥,病害防效66.12%~82.64%,复合肥无防效,使病树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升高,土壤内的速效氮、有效钙、镁、有效硫、锌、铜、铁等7种元素以及叶片内的钙、硫、铁、锰、硼等5种元素含量显著增加,改善了病树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分别增加51.8%~77.0%和1.50~3.36个百分点,可滴定酸含量降低0.16~0.31个百分点。综上所述,生物有机肥对杨梅衰弱病有一定防效,可改善病树土壤和叶片营养元素含量,促进营养生长,提升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48.
早鲜是从早色杨梅种植区发现的优良变异单株选育而成的杨梅早熟新品种,果实圆球形,无果蒂凸环;完全成熟时果面呈深红色,肉柱圆钝,平均单果质量13.99 g,最大果质量可达16.06 g,可食率91.17%;可溶性固性物含量(w,后同)12.54%,总糖含量8.46%,可滴定酸含量1.09%,柠檬酸含量1.05%,维生素C含量59.88 mg·100 g-1,果实味甜中带酸,带有其独特的鲜味,品质上等。树势较弱,分枝少,枝梢密度较稀,树冠透风透光性好;叶色浓绿,叶片窄倒卵圆形、先端形状为钝,叶缘全缘;以中、短果枝结果为主,结果均匀,成熟后果柄与果肉容易分离,无大小年结果现象。早熟性好,在浙江杭州萧山区常年于6月6日果实成熟,比早色提早5~7 d。该品种耐低温能力较强,低温胁迫下枝条可溶性糖含量提高32.1%、相对电导率下降12.5%,适合浙北地区栽培,促进了杨梅种植区域北移。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究不同光质补光处理对杨梅花芽分化和开花进程的影响。【方法】在相同设施条件下,采用色温3329 K的LED白光灯和色温1531 K的LED红光灯对杨梅树进行补光处理,测定树体周围光照度、叶片叶绿素含量、花芽数量和大小,通过形态和解剖观察花芽的萌发及发育状态,以明确不同光质补光处理对杨梅花芽生长的影响。【结果】2种光质补光处理均显著改善树体周围光环境,其中白光处理显著提高树体周围光照度。红光处理下杨梅分化形成的花芽数目最多,同期花芽最大、发育最快,利于提前花期;白光处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花芽生长发育,但花芽数目、花芽纵横径以及花芽发育状态都弱于红光处理;对照组的花芽数量最少,萌发最晚。表明2种不同光质的补光处理均有利于花芽发育,其中较高比例红光的促进效果最为明显。【结论】对设施栽培杨梅树进行补光处理,可显著增加花芽数目,提高花芽纵横径,促进提早开花。其中红光处理促进作用优于白光处理。该研究结果对杨梅设施栽培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0.
种子产业发展创新国际趋势及我国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志兴  戚行江  郑锡良 《种子》2004,23(5):65-66
世界种子市场无论从营业角度,还是获取的植物育种者权益角度看,都是发达国家的种子公司居于主导地位.种子业科技创新已成为该行业发展的关键,跨国种子公司在市场营销体系完备的情况下品种的垄断以及巨额的科研投入,及时采用新技术、新品种和品牌的保护,从原种扩繁到商品生产加工、包装,每个环节都进行严格质量控制,重视专利,提高种子科技含量.利用自身的科技优势、品种优势、管理优势、资金优势、先进的营销手段和良好的售后服务,大力开拓和占领全球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