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6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7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试验通过对北京油鸡皮下注射羊卵泡刺激素和鸡卵泡刺激素,研究卵泡刺激素对体脂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羊卵泡刺激素组相较于对照组体重及腹脂率差异均不显著;注射鸡卵泡刺激素组母鸡体重及腹脂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公鸡的腹脂率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卵泡刺激素对脂肪沉积作用可能存在性别差异;试验组母鸡胸肌中甘油三酯的含量及胸肌中肌内脂肪相关基因心脏型脂肪酸合成蛋白(H-FABP)基因表达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卵泡刺激素不但促进腹脂沉积,还可能促进胸肌肌内脂肪的沉积,为下一步深入研究肌内脂肪形成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2.
2008年肉鸡产业发展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我国肉鸡产业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总体相对较平稳.本文概述了2008年国际肉鸡生产情况,从生产、消费、市场和贸易等方面对我国肉鸡产业发展进行了综述,并对金融危机对我国肉鸡产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3.
鸡肉肌苷酸和肌内脂肪沉积规律研究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鸡肉肌苷酸(IMP)和肌内脂肪(IMF)含量与鸡肉风味品质密切相关,脂肪决定了鸡肉特殊的肉香味,而肌苷酸是一种重要的滋味物质。不同的消费者对肉鸡的品种、年龄、性别乃至部位都有不同偏好,这除了与风俗习惯有关外,更重要的是对品质和风味特性的选择。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品种、性别、日龄和部位的鸡肉IMP和IMF的含量,旨在探讨IMP和IMF的沉积规律,为确定风味性状选择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4.
北京油鸡肉品质优良,但饲料转化率低.本试验旨在探讨鸡肉风味物质选择对北京油鸡的饲料转化率及生产相关性状的影响.试验选用9周龄北京油鸡公鸡肌苷酸(5'-Inosinic Acid,IMP)上选系和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双向选择系共510只,饲养8周,每周测定每个个体的采食量和体重,17周龄...  相似文献   
65.
试验研究了不同的维生素A(VA)添加水平对肉鸡和蛋鸡的生长性能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的雌性蛋鸡和雌性肉鸡各270只,分别随机分成3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分别饲喂含维生素A 0(对照)、4 000和20 000 IU/kg的日粮,饲养试验时间为84 d.试验结果表明,日粮添加维生素A为0 IU/kg处理的肉鸡和蛋鸡的采食最显著高于添加维生素A的各处理(P<0.05);日粮维生素A添加水平对肉鸡和蛋鸡的免疫器官指数(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对照的肉鸡和蛋鸡异嗜粒细胞/淋巴细胞(H/L)高于其他处理(P>0.05);肉鸡和蛋鸡绵羊红细胞(SRBC)抗体滴度和新城疫(ND)抗体滴度随着日粮维生素A添加水平的升高而升高;日粮添加4 000 IU/kg维生素A处理的肉鸡和蛋鸡钥孔戚血蓝蛋白(KLH)抗体滴度、白蛋白浓度和白介素-2(IL-2)的浓度最高.蛋鸡的免疫器官指数和血清白蛋白浓度显著高于肉鸡(P<0.05);肉鸡和蛋鸡的其他免疫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日粮添加4 000 IU/kg维生素A能提高肉鸡和蛋鸡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当添加水平达到20 000 IU/kg时,可对生长性能和免疫机能产生不利影响.肉鸡和蛋鸡的主要免疫指标没有最著差异.  相似文献   
66.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北京油鸡肌肉风味物质的影响。选择300只49日龄的健康母鸡,随机分为2个处理:网上笼养和半舍饲,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试验至91日龄时结束。结果表明,与笼养组相比,半舍饲组肌肉脂肪酸中棕榈酸(C16:0)、棕榈烯酸(C16:1)、油酸(C18:1n9c)、亚油酸(C18:2n9c)、二十二烷酸(C22:0)、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顺-10-十五碳烯酸(C15:1)、硬脂酸(C18:0)、反亚油酸(C18:2n9t)和花生四烯酸(C20:4n6)含量也有升高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半舍饲组肌肉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挥发性风味物质在2种饲养方式下呈现不同的百分比例,半舍饲组的醇类和酮类相对含量较高,而相对于笼养组,醛类相对含量有所降低,这是导致气味呈现差异的原因。因此,不同饲养方式对北京油鸡肌肉风味物质的组成和含量存在影响,半舍饲饲养方式能提高北京油鸡的肌肉品质,改善肉质风味。  相似文献   
67.
应用MHC B-L 基因外显子2直接测序的方法,对9个地方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通过等位基因频率对各群体的遗传参数、群体间的Tajima Nei遗传距离和Maximum Likelihood遗传距离进行计算,并采用邻接法(NJ)和 Fitch Margoliash方法聚类。结果表明,导致9个地方鸡品种群体间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为基因流,分析聚类的结果显示,不同鸡品种的分子系统发生关系与其地理分布和每个品种的育成史较一致。  相似文献   
68.
【目的】利用高密度SNP芯片完成了对北京油鸡血清免疫球蛋白Y含量等9个免疫性状的关联分析,筛选得到了与性状显著关联位点和候选基因。基于该研究结果,以集中分布在16号染色体的候选基因CD1b、 BMA1(B locus M alpha chain 1)、TRIM27(tripartite motif-containing 27)和ZNF692(zinc finger protein 692)作为研究对象,以北京油鸡为实验材料,在聚肌胞(Polyinosinic acid-polycytidylic acid, Poly I:C)和细菌的处理下进一步对候选基因表达特性进行分析和鉴定。【方法】随机选取80只12日龄北京油鸡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聚肌胞处理组和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 SE)处理组,分别饲养在独立的隔离器内。两处理组分别胸肌注射聚肌胞注射液和SE菌液,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于处理后12 h、24 h、3 d和6 d(days post infection, DPI)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水平和候选基因表达规律。【结果】经过聚肌胞和SE处理后,体重在24 h之后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体温24 h以内显著升高;血清IFN-α、IL-4和IL-6水平先升高后降低,在第24小时或第3天达到峰值,TNF-α水平持续升高,3 d后极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两种处理条件下CD1b的mRNA表达没有组织特异性,其他3个基因在胸腺和法氏囊中高表达。在胸腺组织中,CD1b在两处理间12和24 h的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聚肌胞处理组整个感染阶段没有显著性变化,在SE组是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感染后24 h时表达量最高(P<0.01);BMA1在12 h和3 d时两处理组间差异显著,聚肌胞处理组在12 h时表达量低于SE处理组,而在3 d时显著高于SE处理组(P<0.01);TRIM27在聚肌胞感染6 d时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ZNF692的表达量在3组间没有差异。在法氏囊中,CD1b表达量在两个处理组中存在差异,在SE组12 h时表达量高;BMA1和TRIM27的表达量在两组间没有差异,TRIM27在3 d时表达量最高(P<0.01),ZNF692在SE组感染24 h时相对表达量高于聚肌胞处理组,在两组中都在3 d时表达最高。【结论】CD1b、BMA1、TRIM27和ZNF692参与了聚肌胞和肠炎沙门氏菌引起的免疫反应过程,是与免疫相关的功能基因;CD1b主要在肠炎沙门氏菌感染的前期发挥作用;BMA1和ZNF692分别参与胸腺和法氏囊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6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日粮代谢能水平对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双向选择系北京油鸡生产性能和胴体性状的影响.采用4(日粮代谢能水平)×2(IMF上、下选系)两因子设计.选择3周龄体重为(163±O.23)g的北京油鸡上、下选系公鸡各240只.各系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代谢能为12.122 MJ·kg-1(ME1)、12.540 MJ·kg-1(ME2)、12.958 MJ·kg-1(ME3)和13.376 MJ·kg-1(ME4)的4种日粮,每个处理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13周龄屠宰.结果显示:(1)随日粮能量水平提高,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料肉比显著下降(P<0.05),活重、屠体重、净膛重、胸肌重和腿肌重显著增加(P<0.05),而IMF选择对生产性能和胴体性能影响不显著(P>0.05),上选系的日采食量和活重显著高于下选系(P<0.05),日粮能量水平和IMF选择对胸肌重、腿肌重及其相对比率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2)随日粮能量水平提高,胸肌和腿肌IMF显著提高,在ME3组达到最大,MFA组下降(P<0.05),而腹脂重和腹脂率显著增加(P<0.05).上选系胸肌和腿肌IMF、腹脂重和腹脂率显著高于下选系(P<0.05),血浆总胆固醇显著低于下选系(P<0.05).日粮能量水平和IMF双向选择的互作对腹脂重、腹脂率和总胆固醇有显著影响(P<0.05).提高日粮能量水平可以显著提高油鸡生产性能,但不能补偿遗传选择形成的IMF含量差异.进一步证实通过遗传选择可以有效提高IMF含量.  相似文献   
70.
本文总结了2021年国内外肉鸡产业发展形势,剖析了国内肉鸡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就我国肉鸡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判,最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