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0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70篇
林业   218篇
农学   167篇
基础科学   216篇
  184篇
综合类   1154篇
农作物   148篇
水产渔业   70篇
畜牧兽医   635篇
园艺   229篇
植物保护   75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探讨GmKAB1在大豆处于低钾胁迫下的表达水平,以大豆钾高效品系油06-71和钾敏感型品系衡春04-11为试验材料,设置低钾胁迫试验,分别在处理后0.5h、2h、6h、12h、3d、6d、9d和12d取样提取RNA,利用Real time-PCR检测各时间段GmKAB1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GmKAB1基因在地下部分表达比地上部持续时间更长,地下部相对表达倍数最高为3.5,较地上部相对表达倍数更高。克隆目的基因并对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与GmKAB1基因相似性在30%以上的同源基因有45个,GmKAB1在进化树中的位置与Glyma20g19000最近;GmKAB1编码蛋白为稳定的可溶性蛋白,具有2个保守结构域,多个磷酸化位点,表明在受到低钾胁迫后该基因编码的β亚基与α亚基结合调控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对大豆从根部获取钾离子可能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结合线源测量方法,在Lewis-Milne方程的基础上推导出了本文作者提出的土壤入渗性能线源入流计算模型的近似解析解。进行了线源入渗测量室内试验,利用数值算法及近似算法分别计算得到了土壤入渗过程。将计算结果与双环法进行了比较,同时利用水量平衡原理,通过比较入渗水量与实际总供水量得到不同计算模型的相对误差。其中数值解为7.21%~14.8%;解析解较低,为3.31%~12.4%。本研究可以直接得到土壤入渗性能及累计入渗量的时间方程,为降雨产汇流过程、灌溉系统设计与管理等相关研究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993.
虚实并存耕层提高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总被引:21,自引:12,他引:9  
为了探明耕层构造对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农业部阜新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利用长期定位试验,设置了虚实并存耕层(furrow loose and ridge compaction plough layer,FLRC)、全虚耕层(all loose plough layer,AL)、全实耕层(all compaction plough layer,AC)、以及作为对照(controlled trial,CK)的上虚下实耕层(up loose and down compaction plough layer,ULDC)4种耕层结构,研究了不同耕层构造对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利用2011和2012年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耕层构造对春玉米产量影响显著(P0.05),2a平均表现为FLRCALULDCAC,FLRC和AL比CK分别增加16.39%、5.30%,收获指数在0.38~0.44之间。在平水年(2011)和丰水年(2012)虚实并存耕层和全虚耕层均可有效蓄积降水,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明显提高玉米的降水利用效率,2011年FLRC比ULDC提高11.95%(P0.05);2012年FLRC和AL分别比CK提高21.23%(P0.05)和12.43%(P0.05);不同降雨年型和不同耕层结构对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影响不同,2011年FLRC比CK增加15.68%(P0.05),2012年FLRC比CK增加23.13%(P0.05),2a平均提高18.43%。综合分析认为,虚实并存耕层是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优耕层结构。该研究为辽西旱作农业区合理耕层构建、确定适宜的耕作技术和实现作物的高产稳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经过野外调查、标本鉴定和查阅资料等方法,对太白山北坡百合科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及分布、应用价值等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太白山北坡百合科药用植物有23属55种3变种,占秦岭百合科植物总属数的79.3%、总种数的50.4%,94.8%为草本植物。对药用植物药用部位、药用功效进行分析,以根入药的植物最多,具有补益、清热、止咳等功效。有部分植物还有观赏价值和食用价值,其中,有22属42种3变种可作为观赏植物资源进行开发;有9属21种3变种植物具有食用价值。该研究为秦岭百合科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耐旱性不同的棉花品种根系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对干旱的响应机制,为棉花抗逆栽培和耐旱性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耐旱性品种新陆早17号和耐旱型品种新陆早22号为试材,设常规灌溉(CK)、轻度干旱(W1)和中度干旱(W2)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下棉花产量形成期0~120 cm 土层根长密度、根体积密度、根重密度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干旱处理下,0~20 cm土层内,2品种根重密度、根体积密度、根长密度均显著低于CK;80~120 cm土层内,新陆早22号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强而增加,新陆早17号则降低。W1、W2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CK高15.18%、21.91%。品种间,新陆早22号根长密度在40~80 cm土层的分布比例显著高于新陆早17号,80~120 cm土层的分布比例显著低于新陆早17号。新陆早22号耗水量比新陆早17号低6.30%,但水分利用效率比新陆早17号高40.95%,差异显著。新陆早22号在80~120 cm 土层根体积密度与生物学水分利用效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耐旱型棉花品种通过增加深土层根系分布比例延伸其在干旱下汲取水分空间,保证地上部生长,实现有限水分高效吸收与利用。  相似文献   
996.
曲延斌    王振锡    吕金城    马琪瑶    郝康迪    葛瑶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5):174-181
构建多变量的天山云杉林Schumacher蓄积收获模型,提高林分蓄积量反演精度,获得便捷、快速提取森林蓄积信息的技术方法,为探索山地天然林精准监测与评价提供技术途径。以2020年激光雷达影像与样地实测数据为研究材料,在激光雷达影像图中提取遥感因子,代入Schumacher蓄积收获模型中,通过再参数化来构建适用于天山云杉林的可变密度收获预估模型,并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激光雷达影像分辨率较高,进行点云数据处理后,树高提取精度为89.64%,每公顷株数提取精度为85.13%,坡度提取精度为84.26%,坡向提取精度为84.26%,海拔提取精度为97.25%。结合Schumacher蓄积收获模型构建天山云杉蓄积量反演模型,R2=0.80,将检验数据代入模型中,估测蓄积量与实测蓄积量平均精度为90.22%,模型的拟合度较好。研究将立地因子、林分密度、林龄等变量引入Schumacher蓄积收获模型,对于天山云杉的蓄积估测精度有较大提高,优于以往经验模型,满足新疆山地天然林数字经营管理的标准。  相似文献   
997.
仔兔出生后到断奶阶段,机体器官发育尚不完全,对外界环境的调解机能也很差,如果饲养管理不当最易死亡。做好仔兔的养护,对仔兔生长发育和日后生产性能,都将起到决定性促进作用。冬季出生的仔兔对寒冷的抵抗力很弱,如何提高冬季仔兔的成活率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998.
培杂桂旱1号是广西农科院育成的高产优质水旱两用杂交稻新组合。2002、2003年分别参加华南组、西南组国家早稻品种试验,其产量分别居两组的首位,米质主要指标达国标二级优质米标准,抗性强。  相似文献   
999.
本文对隰县试区河沟流域山水沟水平阶整地的新造林地,设置固定观测样点,分别不同坡度、坡向和坡位对0~50cm土层水分状况进行了测定,分析了晋西南残塬沟壑区半干旱区不同条件下的水分差异及其动态,找出了造林关键时期浅层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为提高造林成活率,在造林技术上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00.
一引言应用人工瘤胃法调制小麦秸,以提高其营养价值,主要表现在经过调制后挥发性脂肪酸、纯蛋白质、及维生素 B 组含量的增加,已在本报告第一、二、三部分阐明;但是这些营养物质的增加是与瘤胃细菌的生长繁殖及小麦秸粗纤维的分解都有相关。过去学者研究有关人工瘤胃法的问题,每每注意一个部分而对另一部分联系不够。例如克维怯(Quicke et al.,1959)应用人工瘤胃法,只研究比较体外消化试验与常规消化试验所测定的纤维质消化率。勒肥弗里(Le Fevre。et al.,1960)利用绵羊癌胃细菌及牛的瘤胃细菌进行人工瘤胃法试验,比较它们对同一牧草标样的粗纤维消化率有无差异。车尔齐(Church,1960)的研究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