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解不同消毒药对兔球虫卵囊孢子化的影响,试验采用不同浓度的氨水(2%、5%、10%)、聚维酮碘(0.1%、0.5%、5%)、新洁尔灭(0.1%、0.5%、1%)、过氧化氢(0.3%、0.5%、1%)、碘酊(2%、3%、5%)、兽用百毒杀(1∶100、1∶50、1∶10)、二氯异氰尿酸钠(1∶200、1∶100、1∶50)、氢氧化钠(0.2%、0.5%、1%)分别对自然混合感染球虫的兔新鲜粪球作用10 min、30 min、1 h、2 h,观察其对球虫卵囊孢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0%氨水对兔球虫卵囊孢子化影响最大,其孢子化率最低;二氯异氰尿酸钠、新洁尔灭、聚维酮碘对球虫卵囊孢子化有一定影响,过氧化氢、碘酊、兽用百毒杀、氢氧化钠对球虫卵囊孢子化无明显影响。说明氨水、二氯异氰尿酸钠和新洁尔灭三种消毒药可作为兔球虫环境消毒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2.
猪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sis)是由猪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在猪血液里附着在红细胞表面或游离在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贫血、黄疸为主要特征。由于感染后不及时诊治,常造成猪尤其仔猪感染后症状较重,常导致死亡,给养猪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2007年7~8月,某养猪户3月龄的仔猪出现了高热、贫血、皮肤潮红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经临诊和实验室检测,最后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感染。采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后猪群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3.
14.
中药防治鸡球虫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桂英  古小彬  周忆航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866-1867,1888
从中药防治鸡球虫病的特点、防治效果和抗球虫病中药制剂的毒性以及使用中药防治鸡球虫病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综述了中草药及其复方制剂在抗鸡球虫病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四川地区多头带绦虫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用线粒体cox1基因和Cyt b基因全序列分析了20株四川山羊源多头蚴(11株寄生于脑,9株寄生于肌间)的遗传变异,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20株多头蚴cox1和Cyt b基因全序列长度分别为1 623和1 068bp,分别有59个和9个变异位点,其碱基变异率分别为0.1%~2.5%和0.1%~0.7%;分别检测到17个和6个单倍型,总的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968±0.033和0.737±0.068,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005 98±0.001 33和0.003 06±0.000 79,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06和0.003。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均显示来源于脑部和肌间的20株四川山羊源多头蚴与多头带绦虫同在一个支系,均为多头带绦虫,且多头带绦虫四川分离株与伊朗、土耳其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而与中国甘肃、中国广州、意大利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远。研究结果表明线粒体cox1和Cyt b基因均可作为检测多头带绦虫种群遗传多样性的有效分子标记,且Cyt b基因的多样性水平低于cox1基因。  相似文献   
16.
实验教学是增加感性认知、增强动手技能、将知识转变为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之一。笔者根据动物科学类专业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特殊性,针对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从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增强了动物生物学实验的应用性和学生的参与热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郝桂英  何学谦 《中国畜牧兽医》2015,42(12):3167-3172
应用保守引物BD1和BD2对7个鸡蛔虫凉山州分离株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及5.8S rDNA序列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并用ITS-1、ITS-2序列重构鸡蛔虫与其他蛔虫的系统发育关系。测序结果显示所获得的鸡蛔虫ITS及5.8S rDNA序列大小为974~989 bp,同源性为98.9%~100.0%。其中ITS-1、5.8S rDNA和ITS-2片段大小分别为473~481、157和337~359 bp,同源性分别为98.5%~100.0%、100.0% 和98.5%~100.0%。系统发育树显示所有鸡蛔虫分离株聚在同一分支,能与其他蛔虫相区别。研究结果表明,鸡蛔虫的ITS-1、ITS-2序列种内变异小,但种间差异大,故可作为分子标记用于鸡蛔虫的虫种鉴定,为鸡蛔虫的分子分类、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种群遗传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痒螨病主要是由痒螨科(psoroptidae)痒螨属(psoroptes)的痒螨(p sorop tes commun is)寄生于哺乳动物的皮肤表面,以刺吸宿主的体液、淋巴液和渗出液为营养,引起患病动物的一种慢性、顽固性、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该病以季节性发生和剧烈的皮肤瘙痒、炎症、脱毛、消瘦为特征,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痒螨不仅可侵害马、牛、羊、兔等家畜,也可侵害鹿、骆驼、狐、貂、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痒螨病流行范围很广,呈世界性分布。该病严重危害着动物生产和人畜健康,可致动物个体或大群死亡,但更多的则是影响机体生产性能和动物产品质量,增加饲…  相似文献   
19.
关于寄生在不同宿主体上的同一种螨属于同一个种的不同亚种还是不同的种的问题,学者们至今还未达成一致观点。传统的动物寄生螨虫分类主要依据形态学和宿主的特异性进行,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分子标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动物寄生螨虫的分类。  相似文献   
20.
应用PCR技术对3个猪囊尾蚴西昌分离株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Ⅰ亚基(cox1)基因全序列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还原酶第一亚基(nad1)基因部分序列进行扩增,分析其遗传变异,并用Mega 5.0程序NJ法绘制种系发育树,探讨不同地区来源的猪囊尾蚴种系发育关系。测序结果显示,猪囊尾蚴的cox1基因全序列长度为1 620bp,nad1基因部分序列长度为796bp。cox1和nad1基因序列均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且cox1基因序列的变异高于nad1序列。种系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猪囊尾蚴分离株构成一个分支,3个西昌分离株均属于猪带绦虫亚洲基因型。结果表明,cox1和nad1基因均可用于猪带绦虫的分子分类,为猪带绦虫病/猪囊尾蚴病的分子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