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6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0篇
  23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2篇
  1985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用GGE双标图分析燕麦品种(系)农艺与品质性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通过GGE双标图法分析了17个燕麦新品种(系)在阴山北麓半干旱农牧交错区生态条件下的丰产性、适应性和品质,为筛选高产优质燕麦新品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H44号的秸秆产量最高,科燕一号的籽粒产量最高,2004R-17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最高,坝莜十号β-葡聚糖含量最高,坝莜八号赖氨酸含量最高。籽粒产量与千粒重和有效穂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秸秆产量与株高、分蘖数以及有效穂数间也呈正相关关系,小穗数和穗粒数与籽粒产量或者秸秆产量间均呈负相关关系,赖氨酸和β-葡聚糖、β-葡聚糖和脂肪、脂肪和蛋白质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赖氨酸和脂肪、赖氨酸和蛋白质、β-葡聚糖和蛋白质均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2.
针阔混交林华北落叶松生物量模型及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兰林管局北沟林场内典型针阔混交林为对象,对标准地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利用分层切割法和分层挖掘法对华北落叶松生物量进行测定,建立相应的生长模型,并推算林分中华北落叶松的生物量和碳储量。结果表明:针阔混交林中单株华北落叶松单株总生物量的变化范围是2.50~527.20 kg;Logistic方程是华北落叶松生物量主要的最优模型;华北落叶松总生物量为39 478.90 kg/hm2,碳储量为20 252.68 kg/hm2,各器官碳储量分别占总碳储量的57.89%(树干)、16.88%(树枝)、7.66%(树叶)、17.56%(树根)。林分碳储量分配情况为干>根>枝>叶。  相似文献   
33.
王晓亮  邵旭  赵文  郭凯 《北京农业》2013,(6):101-103
氮、磷是影响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元素,其利用率和积累情况常用来衡量养殖水平的高低、养殖模式的优劣以及养殖水体污染程度的大小。因此,通过研究氮、磷的收支情况可以揭示水体中氮、磷的来源与归宿,了解氮、磷在水体中的循环途径,对养殖池塘养殖模式的评估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综述了近年来对池塘优化养殖模式下氮、磷的循环途径、收支以及养殖生物对氮、磷的吸收转化效率,分析了池塘优化养殖模式下氮、磷收支研究的重要意义,为池塘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对无土栽培的发展作一概述,总结了无土栽培技术的优点与不足,具体介绍了无土栽培技术要点及其应用情况,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促进无土栽培技术快速发展,在现代化农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5.
在河北省滨海区,连续3年对当地的盐碱地进行了冬季咸水结冰灌溉,并对土壤的耕层水盐动态、棉花出苗和产量以及植株的盐离子状况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利用矿化度为8.15~14.27 g.L 1、灌水量为180mm的地下咸水,对滨海盐碱地进行冬季结冰灌溉,后期结合地膜覆盖可显著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和提高土壤含水量。咸水结冰灌溉处理2009—2011年棉花播种期土壤盐分含量分别为0.32%、0.29%和0.17%,土壤含水量分别为26.2%、25.0%和24.2%,保证了棉花正常出苗,3年的棉花出苗率均达到85%以上。结冰灌溉年限越长越有利于土壤盐分的淋洗。苗期棉花根、茎和叶片Na+含量比对照降低57.6%~64.5%,而相应的K+和Ca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不灌溉不覆膜处理)棉苗,避免了对苗期棉花的单盐伤害。随着当地雨季的来临,棉田耕层土壤可实现周年脱盐,保证了棉花的正常生长,籽棉产量达到2 643.8~3 607.7 kg.hm 2,并且3年的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实现了滨海重盐碱区水土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棉花丰产。  相似文献   
36.
不同钠吸附比的咸水结冰融水入渗后滨海盐土的水盐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室内利用相同矿化度(10 g·L-1)、不同钠吸附比(5、10 和30)的咸水进行咸水结冰融水模拟试验、结冰融水入渗和咸水直接入渗的土柱试验, 以淡水处理为对照, 分析不同钠吸附比咸水结冰融水入渗下滨海盐土水盐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咸水冰融化过程中, 融出水的矿化度和钠吸附比均呈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咸水结冰融水入渗速度和入渗深度均快于和深于淡水。咸水钠吸附比越小, 结冰融水入渗速率越快、深度越深。水盐分布也表现为低钠吸附比咸水结冰处理的表层土壤含水量较低, 水分向深层迁移, 这种水分分布也使盐分向深层运移, 表现为表层土壤含盐量低, 深层土壤含盐量大。土层含水量低钠吸附比咸水处理高于高钠吸附比处理, 10~45 cm 土层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 表层土含盐量低钠吸附比处理高于高钠吸附比处理, 且咸水处理下土壤脱盐的深度大于淡水处理。钠吸附比5 的咸水结冰处理, 0~10 cm 土壤平均含水量和含盐量分别为30.3%和1.1 g·kg-1, 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为比较咸水结冰灌溉和咸水直接灌溉的效果, 室内利用含盐量为10 g·L-1、钠吸附比10 的咸水进行直接入渗的土柱(土壤含盐量为21.3 g·kg-1)模拟试验, 结果表明: 与咸水直接入渗处理相比, 咸水结冰融水处理盐分淋洗效果更好, 该处理0~25 cm土层平均土壤含盐量为2.9 g·kg-1, 显著低于咸水直接入渗的10.6 g·kg-1。  相似文献   
37.
咸水结冰灌溉下覆膜时间对滨海盐土水盐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凯  张秀梅  刘小京 《土壤学报》2014,51(5):1202-1212
连续三年对滨海盐土进行咸水结冰灌溉和地膜覆盖基础上的水盐动态监测,并针对不同地膜覆盖时期,设置了结冰灌溉条件下融冰入渗后覆膜(MI)、播种覆膜(SI)和不覆膜(NI),以及灌前秋季覆膜(不结冰灌溉AN)和对照(不结冰灌溉不覆膜CK)五个处理,以研究咸水结冰灌溉条件下土壤水盐动态规律,以及覆膜时期对土壤水盐动态和棉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咸水结冰灌溉后,随着咸水冰层的融化,地表冰层含盐量和SAR(钠吸附比)均逐渐降低,含盐量和SAR由最初的12.15g?L-1和18.7降低到入渗完成后时0.03g?L-1和1.07。三年咸水结冰灌溉和地膜覆盖的地块在相同时期和土壤深度(0-20cm)的土壤含盐量逐年降低,2006-2008年冬季灌前土壤表层盐分含量分别为19.8g?kg-1、15.4g?kg-1和12.4g?kg-1。融水入渗后土壤返盐迅速,在入渗后9天前进行地膜覆盖效果较好。咸水结冰灌溉下融冰入渗后进行地膜覆盖依然是效果最好,其棉花出苗率和籽棉产量也最高,为63.78%和3226.2kg?hm-2,其次为秋季覆膜、播种覆膜、不覆膜和对照。在三年进行结冰灌溉的基础上,尽管第四年没有进行结冰灌溉,秋季进行覆膜依然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其棉花出苗率和产量为59.63%和2695.65 kg?hm-2。即使连续进行了三年的结冰灌溉,如果没有覆膜措施或覆膜较晚的地块,依然不能获得理想的产量。  相似文献   
38.
不同矿化度咸水在滨海典型植被盐碱地中的入渗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淙琮  孙宏勇  郭凯  董心亮  程东娟 《土壤》2022,54(1):177-183
基于滨海盐碱区典型植被白茅、盐地碱蓬和裸地的土壤性状调查,开展了不同矿化度咸水(0、5、10 g/L)在上述典型地块中的水分入渗试验,以分析滨海盐碱区典型植被对土壤结构特征、咸水入渗特性、水盐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裸地、盐地碱蓬地和白茅地土壤容重和含盐量依次降低、土壤大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依次增加;②同一地块初始...  相似文献   
39.
郭凯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230-5232
自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来,全国上下积极响应并开始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但在新农村建设的实际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根据近期走访调查的第一手资料,深入分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为进一步推进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
采用缸压传感器、数据采集卡、光电编码器和Lab VIEW软件,搭建在线缸压采集和实时燃烧分析系统平台,研究HCCI和RCCI燃烧模式的循环波动特性。针对单循环缸压测量过程中的通道效应干扰,基于频谱分析,采用FFT、线性插值法和IFFT等方法相结合的滤波方式,实现共振峰的在线自适应识别与实时滤波,较好地减少了单循环缸压的干扰误差,使单循环的实时燃烧分析成为可能。随后,基于实时滤波后的缸压曲线,计算得到内燃机的最大压力升高率、燃烧放热率、爆发压力等重要燃烧参数。利用程序算法中同步性良好的生产者/消费者运算模式提高数据的共享能力,实现了数据实时运算与数据快速储存的并行处理,提高了燃烧计算的实时性;针对发动机不同工作阶段采用了不同精度层次的计算方法,减少了进排气、压缩和膨胀阶段的计算耗时,在计算量较大的燃烧放热率计算部分,通过适当简化计算公式和公式节点运算模块来提高燃烧系统的实时性。最后,分析了燃烧分析系统的实时性,并进行了燃烧分析系统的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