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6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6篇
  26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15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61.
小流域内土地的合理利用不仅关系到当地生产的发展,也关系到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等环境的建设.通过对北京市土门西沟小流域内各树种生长状况和流域内自然条件的调查和研究分析,找出影响林种生长的限制因子,然后利用GIS作辅助手段,将坡向和坡度分别与经济林进行叠加计算,分析流域土地利用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北京市山区小流域内,坡向和坡度是影响各林种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运用GIS叠加计算后的结果划分出土地利用合理性的程度和数量,为小流域内林种、树种的改造和土地合理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2.
抗虫棉专用调节剂“棉太金”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抗虫棉专用型调节剂"棉太金"进行了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棉太金"调节剂可控制棉花株高,抗虫棉喷施"棉太金"后,棉花的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霜前花率均明显提高,且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63.
以棉花核不育系NA为母本、中1-2为父本,父母本以1∶4比例种植,在网室内采用熊蜂传粉进行杂交制种,并以人工授粉为对照,研究了熊蜂传粉对种子产量、质量和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网室熊蜂辅助传粉时,不育系母本的平均株高、果枝数、单株结铃数分别比对照高5.6 cm、1.5个、1.0个,种子和皮棉产量分别比对照低38.5%和47.7%,但每年用工费可节省5.5万元/hm2。由于第一年采用熊蜂辅助传粉,种子和皮棉产量都显著降低,但用工成本显著减少,有待下一年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抗蒸腾叶面肥对苗木抗旱性的调节作用,为提高苗木成活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在不同土壤含水率条件下,用不同含量的叶面肥对核桃(Juglans regia)、山杏(Prunus armeniacaL.)、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进行处理,并以清水作对照,分析不同处理下苗木气孔阻力、蒸腾速率、叶水势等抗旱生理指标的变化,并运用极差分析的方法对各参试树种的抗旱性进行评价,筛选出能有效增强苗木抗旱性的叶面肥种类及其含量。【结果】在降低苗木蒸腾速率和增加叶水势方面,最佳的组合为:树种选用刺槐,叶面肥选用2号,叶面肥含量为0.67~0.83 mL/L,土壤含水率为10%~15%;在增加气孔阻力方面,最优组合为:树种选用刺槐,叶面肥选用2号,叶面肥含量为1.11 mL/L,土壤含水率为5%。【结论】2号叶面肥能有效提高苗木的抗旱能力,刺槐是3个树种中抗旱能力最强的树种,适合作为干旱条件下的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65.
 2010-2011年通过灯光诱集黄地老虎、警纹地老虎和八字地老虎的成虫,掌握了小海子垦区这几种地老虎成虫的种群发生动态:黄地老虎在小海子垦区1年发生3代,全年成虫发生高峰在4月中下旬、7月上旬和8月下旬;警纹地老虎和八字地老虎1年发生2代,全年成虫发生高峰在5月上中旬和8月上旬;各类地老虎均以第1代成虫种群数量发生最多。  相似文献   
66.
在定西干旱生态条件下,以陇亚10号胡麻为材料,研究了密度对籽粒灌浆特性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胡麻分枝数、蒴果数减小,株高波动性变化;胡麻籽粒干物质积累过程呈"S"型曲线,可用Logistic模型进行模拟,相关系数达0.99以上,花后6~31 d籽粒干物质积累速度最大;胡麻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和灌浆持续期均受种植密度的影响,处理间平均灌浆速率差异明显,其中以600万株·hm-2的平均灌浆速率最高,1 050万株·hm-2的平均灌浆速率最低;不同密度处理间百粒重和产量存在显著性差异,600万株·hm-2处理的百粒重和籽粒产量最大,显著高于1 200万株·hm-2处理。说明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不同胡麻品种类型选择最佳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67.
三种沙生灌木叶片含氮量的季节变化及其水分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生灌木叶片含氮量的季节变化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响应对理解植物资源利用、胁迫适应以及生态系统氮水过程耦合具有重要意义。文中研究了宁夏盐池油蒿(Artemisia ordosica),沙柳(Salix psammophila)和杨柴(Hedysarum mongolicum)叶片含氮量的季节动态及其与土壤水分的关系。结果表明:杨柴叶片含氮量显著高于油蒿和沙柳。在展叶期三种植物叶片含氮量均随时间下降;在叶变色期和落叶期叶片含氮量再次呈现下降趋势。在完全展叶期,三种植物叶片含氮量均不随时间发生趋势性变化,但随10cm土壤含水量的升高而增加,而不随深层(30,70cm)土壤含水量变化。此外,叶片含氮量对水分响应的敏感性存在种间差异,油蒿较其它两种植物更为敏感。在整个生长季,0-30cm土壤含氮量随10cm土壤含水量的升高而增加,表明土壤水分是通过改变土壤含氮量而间接影响植物叶片氮动态的。  相似文献   
68.
采取一定技术手段实现秸秆的有效贮存,是保证秸秆沼气工程全年稳定运行的前提。干黄秸秆因其处于可溶性碳源与氮源双重缺乏状态,对贮存过程会有一定影响。该文以干黄玉米秸秆为原料,通过补充可溶性碳源(蔗糖)与蛋白氮源(豆粕)调节秸秆初始C/N比后,分析其对秸秆湿贮存过程及后续甲烷产量的影响。当原料初始C/N比分别为30:1、25:1和20:1时。经60 d湿贮存试验结果表明,与仅添加蔗糖处理组相比,对贮存过程的pH值和干物质损失无显著影响(P>0.05),但有效降低了半纤维素含量,乳酸产量分别提高了19.0%、22.2% 和31.7%;通过分析贮存前后的细菌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可提高秸秆湿贮存过程中有益菌(乳酸菌)的相对丰度,腐败菌(梭菌属)的相对丰度降至0%;对湿贮存前后原料进行产甲烷潜力测试,结果表明,与贮存前相比,累积甲烷产量分别提高3.9%、6.1%和10.8%。综上所述,通过补充可溶性碳源与蛋白氮源调节干黄秸秆C/N比,可改善干黄秸秆湿贮存过程的品质、稳定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并有效提高后续甲烷产量。研究结果可为秸秆沼气工程的贮存环节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9.
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生态恢复为主题,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分析湿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重点分析了主导生态因子水文特征的变化、形成原因及其生态影响。从湿地生境、湿地生物、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方面,系统地分析了湿地生态恢复的具体途径,同时为保障湿地生态系统稳定发展,提出了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0.
本文分析了国营林场的经营现状;结合煤田开采,对矿区林场的经营方向及任务进行了探讨,阐述了矿区林场达到经济自给或盈余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