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本试验使用1%β-环糊精溶液、1%羟丙基-β-环糊精溶液、10%丙二醇溶液,在40℃对牛至粉进行超声提取40 min,同时用纯化水提取作为阴性对照,乙腈提取作为阳性对照,获得牛至提取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提取液中牛至精油成分香芹酚和麝香草酚含量,以期了解环糊精和丙二醇对纯化水提取牛至中挥发油成分香芹酚和麝香草酚辅助提取作用。试验结果显示:5种提取液中香芹酚和麝香草酚的浓度差异极显著,由高到低依次为乙腈、1%β-环糊精溶液、1%羟丙基-β-溶液、10%丙二醇溶液、纯化水,其中1%β-环糊精提取液对香芹酚和麝香草酚提取效率达到乙腈的87.64%和69.45%。环糊精或丙二醇均可提高纯化水对牛至中香芹酚和麝香草酚的提取量,其中1%β-环糊精溶液最优,为牛至产品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以蒙脱石(MMT)为原料,通过阳离子交换反应合成载铜蒙脱石(MMT-Cu)。为探讨载铜蒙脱石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采用体外培养的单层Caco-2细胞模型为研究对象,以细菌易位数量和肠绒毛损伤程度做为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MT-Cu可明显减少(P〈0.01)E.coilK88、S.choleraesuis侵入到Caco-2细胞内的数量,与对照组相比,下降了2logCFU/mL~3log CFU/mL;并能显著降低(P〈0.01)LDH的释放量。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加入MMT-Cu一段时间后,当E.coil K88和S.choleraesuis粘附Caco-2细胞时,微绒毛依旧排列整齐、致密,可见肠上皮细胞保持完好。结果表明,MMT-Cu对肠粘膜具有屏障作用,可作为一种消化道粘膜保护剂。  相似文献   
14.
选用128头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对照组、CuSO4组、纳米蒙脱石(MMT)组和MMT-Cu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基础日粮+78 mg/kg Cu2+(CuSO4.5H2O,相当于MMT-Cu中Cu2+的量)、基础日粮+2.0 g/kgMMT、基础日粮+2.0 g/kgMMT-Cu。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MMT-Cu组能显著提高(P<0.05)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效率及小肠绒毛高度、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显著降低(P<0.05)腹泻率及小肠、结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而MMT组也显著降低(P<0.05)仔猪腹泻率,提高(P<0.05)小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与MMT组或CuSO4组相比,MMT-Cu组能显著(P<0.05)提高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P<0.05),显著降低了(P<0.05)小肠和结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两歧双歧杆菌对仔猪肠道病原菌的抑菌机理,通过两歧双歧杆菌与大肠杆菌K88、猪霍乱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分别进行6、12、24、48h共培养,判断抑菌效果并研究其抑菌机理。结果表明,两歧双歧杆菌在体外对仔猪肠道3种病原菌的生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病原菌并不影响两歧双歧杆菌的生长。通过原子力显微镜照片可见,两歧双歧杆菌不能与致病菌大肠杆菌K88、猪霍乱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发生共凝集现象。  相似文献   
16.
动物生理学是高等农业职业院校和高等农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而动物生理实验教学又是动物生理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等人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动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等方面,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取128头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32头。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基础日粮+3.0g/kg纳米蒙脱石(MMT)、基础日粮+3.0g/kg纳米载铜蒙脱石(MMT-Cu)及基础日粮+117mg/kgCu2+。比较研究MMT-Cu对断奶仔猪生长、消化和肠黏膜二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3.0g/kgMMT-Cu,能显著(P<0.05)提高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显著提高饲料干物质(P<0.05)、粗蛋白(P<0.05)、粗脂肪(P<0.05)的表观消化率和十二指肠内容物中总蛋白水解酶(P<0.05)、脂肪酶(P<0.05)、淀粉酶(P<0.05)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添加MMT组十二指肠内容物中脂肪酶、淀粉酶活性升高显著(P<0.05)。二糖酶活性研究表明,添加3.0g/kgMMT-Cu组仔猪空肠黏膜麦芽糖酶、蔗糖酶和乳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P<0.05)对照组和CuSO4组。  相似文献   
18.
生态养猪场发酵床垫料中砷残留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原子吸收方法测定不同年限、不同位置发酵床垫料中砷残留。结果表明:1年、2年、3年发酵床垫料中砷残留最大值分别是2.148、5.014、8.3353mg/kg;随着年限的增加,发酵床粪便区砷残留出现明显富集。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探明发酵床饲养模式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腹泻、肠道菌群和畜舍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为发酵床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选择84头体重在(7.5±0.2)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并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采用发酵床饲养,对照组采用传统水泥地面饲养,基础日粮完全相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饲料增重比和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盲肠和结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数量明显降低(P<0.05),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发酵床饲养模式中猪舍的环境得到显著改善,舍内温度明显升高(P<0.05),氨气浓度和悬浮颗粒浓度均显著低于(P<0.05)传统水泥地面猪舍,无论对照组还是试验组,在猪只的新鲜粪便、发酵床垫料及水泥地面中均未检测到寄生虫的存在,本研究说明发酵床养殖可提高断奶仔猪日增重和降低饲料增重比和腹泻率,具有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和畜舍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载铜蒙脱石( MMT - Cu)对大肠杆菌K88和猪霍乱沙门菌的黏附作用,试验采用Caco -2细胞培养模型,观察被标记的大肠杆菌K88、猪霍乱沙门菌对载铜蒙脱石的黏附作用;并在培养液中加入载铜蒙脱石,计算其对细菌黏附的阻断率,测定胞内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情况.结果表明:测试菌与Caco -2细胞的黏附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