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农学   10篇
  2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对现有大学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的主要困惑进行了逐一阐述,并就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评价指标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2.
酶在果品加工中的应用与其固定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果胶酶、柚苷酶、橙皮苷酶、葡萄糖氧化酶在果品加工中的应用,还对酶固定化的意义和方法等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23.
在建设“双一流”的大背景下,地方农业院校应以建设一流师资队伍为首要任务,通过创新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机制,优化教师队伍培养、评价、激励机制,完善教师队伍服务保障机制等,解决制约师资队伍建设和发展的系列问题,提升地方农业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4.
曾卓颖  张航  黄爱博  夏菠  洪文旭  刘建军  郭时印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293-11294,11335
[目的]探讨通过纳升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检测人永生化表皮细胞的膜蛋白质的方法。[方法]对人永生化表皮细胞进行贴壁培养,然后对处于对数生长期细胞的膜蛋白进行提取、富集和酶解,用nano—HPLC—TOF/TOF—MS对蛋白质进行鉴定,最后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鉴定蛋白进行分析和归类。[结果]在鉴定的15个蛋白中,与细胞膜相关的蛋白有9个,占比例的60%。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这些蛋白在分子功能上主要涉及催化,结构分子活性和结合;在生物学进程上,这些蛋白主要归类为代谢,细胞成分形成和细胞生物进程等。[结论]纳升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是鉴定膜蛋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5.
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提质增效,满足国家对"双创"人才的需求,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基于湖南农业大学在培养"双创"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从目标、师资、课程、方法、环境以及评价六个维度,提出涉农生物学创新创业人才的"多维协同"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6.
水果和蔬菜中富含植物化学物质,其中多酚是膳食中主要的功能活性成分。由于结合方式和萃取方法的不同,多酚被分为可萃取多酚(Extractable polyphenol,简称EPP)和不可萃取多酚(Non-extractable polyphenol,简称NEPP)。不可萃取多酚作为一种新兴的膳食多酚,也被称为高分子抗氧化剂,在过去的研究中往往被忽视。与研究较多的可萃取多酚相比,不可萃取多酚具有不同的组成和生理特性,主要在人体结肠中发挥作用,与健康有重要联系,特别是胃肠道健康方面。从不可萃取多酚的提取、测定、生物可利用性及与健康相关的特性等方面综述了不可萃取多酚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7.
油菜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油菜各部位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综述了油菜籽、菜籽粕、油菜花等部位的功能性成分及开发应用研究现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8.
冷冲击处理对柰李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柰李为试材,采用冷冲击处理对柰李低温贮藏品质的影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贮前进行冷冲击处理能推迟果实硬度下降,延迟果实后熟期,延长贮藏期,降低贮藏期间冷害发生率.  相似文献   
29.
混浊型串叶松香草饮料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不同的澄清方法、增稠剂、杀菌温度及杀菌时间等因素及水平对混浊型串叶松香草饮料的稳定性进行调研,并将经过处理的饮料贮藏6个月后,观察比较不同处理的稳定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用0.02%果胶酶作为澄清剂能达到使原汁澄清的效果,并保存串叶松香草汁液中的营养、风味物质.同时采用0.05%CMCNa和0.05%海藻酸钠作为增稠剂,产品稠度适中,无颗粒状物质附着在瓶子内壁.用90℃杀菌5min,饮料无煮熟味且能达到6个月保质期.  相似文献   
30.
对农业推广硕士的生源问题进行调查发现,生源数量逐年呈上升趋势,招生规模日趋稳定;生源地域分布广泛,但仍以本省、本地区为主;考生来源多样化,但行政人员、科研人员、高校教师仍占主体;考生实践经验丰富,多为单位骨干,但“工学”矛盾十分突出;考生报考动机多样化,但充实自己、满足工作需要仍是主要目的。要改善农业推广硕士生源,应提高社会对农业推广硕士教育的认识,积极争取政府、企业、行业等方面的支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培养质量,维护良好信誉;实施校院二级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