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3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3篇
  13篇
综合类   76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8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31.
为了研究液体纳米维生素对猪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选用80头20 kg左右的健康育肥猪并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各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固体维生素、普通液体维生素和液体纳米维生素,在体重达到100 kg左右时结束肥育并进行胴体品质测定。结果表明,维生素的添加对猪的日增重、料肉比、瘦肉率、眼肌面积和背膘厚均具有显著影响,且液体纳米维生素的效果显著优于固体维生素和普通液体维生素,普通液体维生素的使用效果优于固体维生素,但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液体纳米维生素较其他维生素可显著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并能显著改善胴体品质。  相似文献   
32.
正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生产为职业、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且达到一定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站在工业化、城镇化与现代化同步发展全局,解决未来"谁来种地"和"怎么种地"问题而做出的重大决策。近期笔者以凤翔县为例,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现状进行了调研。1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意义1.1培育职业农民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当前,凤翔县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33.
本试验旨在探究Pax7(paired box 7)基因在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其在背最长肌中的发育性表达规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了Pax7基因在1日龄马身猪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胃、小肠、下丘脑、小脑、背最长肌、腰大肌、股二头肌12种组织中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谱,以及马身猪和大白猪从出生1日龄到180日龄7个发育阶段(1、30、60、90、120、150、180日龄)背最长肌中的发育性表达规律.结果表明,Pax7基因mRNA在背最长肌、腰大肌、股二头肌、下丘脑和小脑组织中表达,而Pax7蛋白仅在背最长肌、腰大肌和股二头肌中表达.背最长肌中Pax7基因mRNA和蛋白质的发育性表达趋势在马身猪和大白猪中基本一致.在mRNA水平上,30日龄的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日龄(P <0.01);1日龄的表达量次之;其他日龄维持低表达的稳定状态.Pax7蛋白表达量在1日龄时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日龄(P <0.01);30日龄次之;其他日龄维持低表达的稳定状态.从出生1日龄到180日龄,马身猪背最长肌中Pax7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大白猪(P <0.05;P <0.01).Pax7 基因的表达与组织、日龄及品种的遗传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34.
大豆黄酮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选用240只1日龄健康艾维茵肉鸡,公母分养,分别随机分为4个组,即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5mg/kg、10mg/kg、15mg/kg的大豆黄酮。试验分两个阶段饲养,即0~28日龄,29~49日龄。试验结果表明,肉鸡日粮中添加大豆黄酮可显著增加肉公鸡的平均体增重、饲料利用率及均日采食量,并以试验Ⅱ组(添加10mg/kg)生产性能指标最高,两阶段平均体增重分别提高18.88%(P<0.01)和11.66%(P<0.01),饲料利用率分别提高8.21%(P<0.05)和9.99%(P<0.05),均日采食量较对照组均显著提高(P<0.05),但各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且试验Ⅰ、Ⅱ组较对照组死亡率降低,而试验Ⅲ组死亡率极显著升高,而对肉母鸡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5.
玉米制种花期能否相遇是制种成败的关键。多年来由于气候、播期、墒情以及栽培管理等问题常常导致花期相遇差,从而影响制种质量,为此,针对怎样调节花期不遇这个问题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措施。  相似文献   
36.
搞好棉种选留、贮藏,防止棉花品种混杂退化,保持其优良特性,是来年取得优质高产的关键措施。不同生态的棉区,一般都会结合当地的生产实践.选留在本地区有产量和质量优势的棉花当家品种。无病棉区会选用常规的丰产品种。枯黄萎病严重的棉区,会选用抗病品种。棉铃虫多发区.会选用既抗病又抗虫的棉种。但选好了优良的当家棉种.并不等于就有了优良的棉种质量。各地棉区当家品种选定之后.仍要认真把好质量检验和贮藏关。留种不严,使品种纯度、  相似文献   
37.
玉米新品种鄂玉25具有高产、稳产、优质、广适、抗病、抗倒等特性,已通过湖北省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湖北省二高山组品种区域试验、多点示范和武陵山区国家玉米品种生产试验(4省、市)中,增产极显著.在二高山、中、低山都适应种植,都比当地主推品种增产8%~20%.  相似文献   
38.
试验检测了山西白猪174个个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Ⅰ,IGF-Ⅰ)基因第1内含子以CA为核心重复序列的微卫星座位的多态性,并利用单变量动物模型分析了多态位点对山西白猪不同阶段体重和体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座位上,共检测到6个等位基因,分别为198、202、204、206、208和210 bp,表现出CA重复数较低的等位基因198和202 bp频率较高,分别为0.2759和0.2385;CA重复数较高的等位基因208 bp频率较低,为0.0747;共检测到12种基因型,纯合子频率较高,均大于0.010(208/208 bp类型除外);而杂合子个体频率都较低,为0.017。统计分析结果表明,IGF-Ⅰ基因型对山西白猪群体的初生重、断奶重、6月龄体重和体高、体长、胸围、背膘厚等性状有显著影响(P<0.05)。204/204 bp基因型个体不同生长阶段体重高于其他类型个体,而6月龄活体背膘厚又显著低于其他类型个体,符合中国当前猪育种方向,在选育中应优先选留。  相似文献   
39.
试验旨在研究myoneurin(MYNN)基因在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其在肌肉(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和腰大肌)、小脑、肝脏、胰脏、肾脏、胃、脾脏、肺脏组织中的发育性表达规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猪MYNN mRNA在90日龄大白猪和马身猪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小脑、小肠、胰脏、胃、股二头肌及脂肪共11个组织中的表达谱,以及在大白猪和马身猪1、90、180日龄3个发育阶段的肌肉、小脑、肝脏、胰脏、肾脏、胃、脾脏、肺脏组织中的发育性表达规律。结果表明,MYNN在猪的各种组织中广泛表达,且各组织间表达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 < 0.05;P < 0.01);MYNN在大白猪和马身猪的肌肉、小脑、肝脏、胰脏、肾脏、胃、脾脏、肺脏组织中的不同发育阶段表达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 < 0.05;P < 0.01),并具有特定规律,由此推测其可能在猪的这几种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MYNN基因的表达与组织、日龄及品种的遗传背景有关。本试验为研究猪MYNN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依据,但还需要深入的研究来探索其作用的具体机制,尤其是在骨骼肌发育中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40.
为研究马身猪体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试验以3日龄马身猪耳缘组织为材料,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建立马身猪耳缘组织成纤维细胞系,并对体外获得的细胞系进行生物学特性检测。结果表明,获得的马身猪耳缘组织成纤维细胞系符合成纤维细胞的基本特征,细胞贴壁生长,呈典型的梭形、星形和多边形,细胞汇合成单层的时间为10~13 d,生长曲线呈S型,中期染色体二倍体(2n=38)占主体,约占细胞总数的84%,符合细胞建系的要求;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转染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EGFP-C1)的转染效率为25%。马身猪耳缘组织成纤维细胞系的成功建立为地方猪种遗传资源的保护开辟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