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郭禹  章守宇  程晓鹏  林军 《水产学报》2020,44(10):1695-1706
为掌握马鞍列岛岛礁海域渔业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间的关系,于2016年12月、2017年3月与5月,使用BioSonics DT-X科学回声探测仪辅以拖网采样对该海域进行3次声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12月、2017年3月与5月分别评估鱼类46、32、43种,3次声学调查评估鱼类平均丰度密度分别为2.7×104、1.98×104和1.45×104尾/km2,鱼类平均资源量密度分别为0.33、0.34和0.30 t/km2,海域内评估鱼类资源总量分别为132、141和126 t。结果显示,3次调查鱼类丰度密度逐渐递减,3月资源量密度和资源量最高,其次为12月和5月。海区底层资源密度最高,中层次之,表层最少,资源密度水平分布与水深之间无明显线性关系,底层资源丰度密度与底质中粉砂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R20.75)。近礁区资源丰度密度远高于远礁区,近礁区各月资源丰度密度与温度、盐度无显著线性关系,与溶解氧之间呈一定线性关系(R2=0.72);远礁区各月资源丰度密度与温度呈显著线性关系(R2=0.91),与溶解氧间线性相关性较弱(R2=0.63),与盐度间无明显线性关系。研究证实声学方法在马鞍列岛岛礁海域渔业资源评估中具有良好的作用效果,为后续进一步开展岛礁海域以及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增殖效果评估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与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完善麻杏石甘颗粒质量标准,采用高液相色谱法对麻杏石甘颗粒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测定进行研究。采用Thermo scientific BDS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含0.1%三乙胺)(3∶97),检测波长207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表明,盐酸麻黄碱进样浓度在5~60μg/mL范围内,峰面积与盐酸麻黄碱含量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9)。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6.62%(n=6),RSD为1.30%。本方法简便、准确度高、重复性好、耐用性强,为进一步提高该制剂的质量标准,保证临床效果,提供了检测依据。  相似文献   
13.
南海中部海域渔业资源时空分布和资源量的水声学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4年3月~2015年2月对南海中部12°N~15°N、111°E~117°E海域进行了4次渔业资源声学调查,其中2014年3月~4月(春季)、11月~12月(秋季)和2015年1月~2月(冬季)利用"南锋"号船载双频分裂波束科学探鱼仪系统(Simrad EK60,38 k Hz、120 k Hz,挪威)进行探测,2014年7月~8月(夏季)利用便携式分裂波束科学探鱼仪(Simrad EY60,70 k Hz,挪威)进行探测。通过鱼类目标强度现场测定,使用回波积分法获得了调查海域内渔业资源的丰度密度空间分布的季节变动特征。结合夏季调查灯光罩网采样数据,分析了调查海域内评估对象种类组成并估算资源总量。结果表明,夏季共捕获鱼类18种,头足类2种,其中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为主要渔获种类,声学评估其资源量为2.36×106t,约占评估对象资源总量的73.19%。调查海域内单体目标强度均呈单峰状分布,且主要分布于-56.5~-41.5 d B,4次调查该海域范围内目标强度小于-71.5 d B的单体均分布于100 m以浅水层,而目标强度大于-20.5 d B的单体则均分布于100 m以深水层。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09-2014年在南海北部生产的183艘渔船的渔捞日志,分析了南海北部海域马面鲀渔获率随作业方式、年际分布与季节分布间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渔获马面鲀主要作业类型为双拖、单拖、桁杆拖虾、围网、定置张网和刺网6种,其中单拖、双拖网作业渔获率较高;2009-2014年,南海北部马面鲀渔获率低于南海南部,整体渔获率呈逐年递减趋势,仅2011年渔获率突增,2014年马面鲀渔获率降为最低。马面鲀常年主要分布于珠江口、粤西、海南岛沿岸及北部湾海域,粤东海域偶有分布。海南岛沿岸、粤西及珠江口海域渔获率密度较大,北部湾和粤东海域渔获率密度相对较小。各区域渔获率季节变化明显,渔获率最大值常在夏季出现,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引起渔获率差异的主要原因为自然条件与捕捞压力。本文通过对马面鲀渔获率变化及原因分析,为南海北部马面鲀合理捕捞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猪、鸡、牛、羊粪污中同时测定7种磺胺类和8种氟喹诺酮类兽药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进行了研究。样品采用2%氨化乙腈+0.1 mol/L 氢氧化钠溶液(50:50,V/V)提取,提取液浓缩后用磷酸盐缓冲液溶解,HLB 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浓缩富集后用乙腈:0.1%甲酸水溶液(20:80,V/V)复溶,过0.22 μm微孔滤膜,上机,基质加标液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猪、鸡、牛、羊粪污中15种兽药浓度在1~1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4)。方法的检出限为20.0 μg/kg,定量限为50.0 μg/kg。在50、100、500 μg/kg三个添加浓度下,15种兽药平均回收率为60.5 %~115.5 %,批内RSD为1.2 %~17.6 %,批间RSD为0.2 %~17.6 %。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度、精密度,能快速、高效、方便、准确地测定猪、鸡、牛、羊粪污中15种兽药残留,为进一步调查掌握我国畜禽养殖粪污中的残留兽药种类及残留量,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岩礁性鱼类在不同开孔形状及不同开孔大小下的趋礁行为及空间分布,以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 latus)幼鱼为研究对象,观察了不同开孔形状(菱形、圆形、正方形)、不同开孔大小(2.5、5、7.5、10cm)人工鱼礁对鱼类的行为影响,并通过行为分析软件LoliTtrackVersion5对黄鳍棘鲷幼鱼的平均速度、平均加速度、平均转弯速度、活动时间百分比以及平均分布坐标位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放入人工鱼礁后黄鳍棘鲷幼鱼在礁区的平均分布率有明显上升,幼鱼在菱形开孔实验组人工鱼礁区的平均分布率最高,为(27.32±4.93)%,其次为正方形和圆形开孔实验组,分别为(25.48±3.41)%和(19.83±5.59)%。另外开孔大小为7.50 cm的实验组中,黄鳍棘鲷幼鱼在VI区的平均分布率最高,为(29.18±4.75)%;开孔大小为2.50 cm和5.00 cm的实验组中在VI区的平均分布率次之,分别为(23.45±3.86)%及(23.04±5.51)%;开孔大小为10.00 cm的实验组最低,为(21.17±5.14)%。在运动能力方面,黄鳍棘鲷幼鱼的平均速度、平均加...  相似文献   
17.
2020年夏季和2021年冬季分两次对山西省11个地市的猪、鸡、牛、羊粪污进行采样,共采集样品178个,采用UPLC-MS/MS 方法对粪污中15种兽药残留情况进行检测。共检出磺胺嘧啶、磺胺甲噁唑、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甲氧哒嗪、诺氟沙星、环丙沙星、达氟沙星、恩诺沙星、氧氟沙星、沙拉沙星10种兽药。猪粪中检出兽药种类为磺胺嘧啶、磺胺甲噁唑、磺胺间甲氧嘧啶、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氧氟沙星,检出范围为0 ~ 22118.34 μg/kg|鸡粪中检出兽药种类为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沙拉沙星,检出范围为0 ~ 5772.73 μg/kg|牛粪中检出兽药种类为达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恩诺沙星,检出范围为0 ~ 1537.72 μg/kg|羊粪中检出兽药种类为磺胺间甲氧嘧啶、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恩诺沙星,检出范围为0 ~ 561 μg/kg|对猪、鸡、牛、羊粪污中兽药残留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猪粪兽药残留检出量高于鸡、牛、羊粪,差异极显著(P < 0.01)|氟喹诺酮类残留量高于磺胺类残留量,差异极显著(P < 0.01),其中恩诺沙星检出量最高|南北部地市兽药残留检出量高,中部检出量低|猪、鸡、牛、羊规模化饲养场粪污中兽药残留检出量高于散户养殖场|冬季畜禽粪污中的兽药残留检出量高于夏季。 [关键词] 畜禽粪污|兽用抗菌药|兽药残留  相似文献   
18.
人工鱼礁上升流是流场区水体垂向交换、混合、循环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是人工鱼礁环境功能实现的基本环节。该研究通过数值实验方法获得4种投放量、7种布设间距共28种建设模式下米字型鱼礁上升流流场数据,提取并分析了代表流场作用能力的3个性能指标来评估上升流流场效应并准确定位上升流区,包括上升流,强度,范围及位置参数,进而为合理规划单位人工鱼礁建设模式提供参考。结果表明,4种投放量在0~1.5倍鱼礁单体边长(S_(la))的布设间距下相对体积效率最佳,布设间距为0~1.5 S_(la)、投放量为432空m~3时上升流平均相对速度最高;0与1.5 S_(la)布设间距下单位体积贡献率较高;1.0~3.0 S_(la)布设间距的上升流相对面积较高,对应相对面积高度基本相同,为0.5~1.0。进一步以不同海域上升流作用形式差异为出发点,指出确定上升流区的新思路,并提出以上升流流场最佳效应为前提的最优单位人工鱼礁建设模式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9.
人工鱼礁结构差异是影响流场规模效应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选择大字型、米字型、回字型、交叉型、框架型和实体型6种鱼礁单体,分析均匀布设模式下礁体自身结构特征对流场效应的影响规律,进一步建立结构差异性单位鱼礁的规模效应模型.基于流场效应规律提出礁体结构特征指标分别为鱼礁空方体积比、透空率和迎流面相对截面积,进一步得到上升流...  相似文献   
20.
以绿色柱头甜瓜品种MR-1和黄色柱头甜瓜品种TN为亲本,构建F_2群体,利用200个F_2单株为作图群体,基于双亲材料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开发的SNP-CAPS标记,构建了一张包含12个连锁群、135个CAPS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覆盖基因组长度2 731.97 cM。利用该图谱对甜瓜柱头黄绿颜色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12个与柱头颜色相关的QTL,其中与柱头总叶绿素含量相关QTL 4个,柱头类胡萝卜素含量相关QTL 3个,柱头色卡颜色相关QTL 2个,柱头总叶绿素含量与类胡萝卜素含量比值相关QTL 3个,分布在1、2、4、5、7、8、11、12号连锁群上,可解释4.63%~20.44%的表型变异,其中,调控柱头总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柱头色卡颜色的主效位点分别为SChC-1-1、SCaC-12-1和SCoC-2-1,其贡献率分别为18.78%、12.08%和20.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