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8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4篇
  6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8 毫秒
31.
利用香菇菌糠作基料,加入0.2%的具有高效快速降解能力的复合菌剂,可以使发酵堆体快速升温,提高堆料温度,缩短发酵时间;经堆制发酵后,香菇菌糠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养分均比没有处理的香菇菌糠有非常明显的提高,促进了有机物的分解。香菇菌糠经堆制发酵后可以作为生物有机肥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32.
以作物秸秆——豆秸为原料,添加到玉米芯中栽培平菇,菌丝生长速度、生物转化率明显高于不添加豆秸的玉米芯配方,生物转化率最高可达129.9%,试验结果表明:主料为玉米芯栽培平菇,添加作物秸秆——豆秸可提高平菇产量,添加量可达35.2%.  相似文献   
33.
近48年河西走廊蒸发量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河西走廊20个气象观测站1958-2005年20 cm口径蒸发皿资料,分析河西走廊蒸发量的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48年来河西走廊蒸发量年代际平均值在20世纪60年代最大,之后逐渐减小,至80年代初达最小值,80年代中期开始转为上升,从目前演变趋势看,其值仍处于上升阶段;月平均蒸发量分布规律表现为单峰型分布,最大值出现在5、月,最小值出现在1月;季节蒸发量的大小排列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蒸发量与气温的相关系数最大,与风速和湿度的相关系数最小,充分说明河西走廊的气温对蒸发量的影响程度远远超过其它因子.  相似文献   
34.
以农业废弃物——作物秸秆稻草、豆秸部分替代阔叶树锯末栽培黑木耳,替代比例在25%~35%,产量与阔叶树锯末栽培的黑木耳接近或相当。  相似文献   
35.
36.
枫香叶挥发油提取工艺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挥发油的出油量为考查指标,采用正交设计筛选粉碎度、浸泡时间、提取时间的最佳组合方式优化枫香叶挥发油的提取工艺.采用GC-MS法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枫香叶挥发油提取的最佳工艺组合为打浆、不浸泡、蒸馏提取6h.从挥发油中共分离出51个色谱峰,鉴定出47个化合物,检出率为98.11%;其中萜类化合物30个,占挥发油总量的82.28%;脂肪族成分为14个,占挥发油总量的14.01%;芳香族成分为3个,占挥发油总量的1.82%.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β-蒎烯(21.18%)、α-蒎烯(20.70%)、(E)-2-已烯醛(7.64%)、柠檬烯(7.59%)、β-石竹烯(6.08%)等.  相似文献   
37.
从选地整地施肥,品种选择,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收获利用等方面总结了小黑麦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8.
香菇菌糠栽培杏鲍菇培养基配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废弃资源再利用,以香菇菌糠和玉米芯为主要原料辅之以其它原料栽培杏鲍菇,配方经筛选优化,生物转化率可达80%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栽培杏鲍菇添加香菇菌糠可行,香菇菌糠的添加量在主料的30%~40%为宜。  相似文献   
39.
该文以库尔勒市农业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分析的方法,对库尔勒市的农业生产进行了调研。主要从农户安全生产的基本情况、农户农产品安全生产认知、行为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调查,并分析库尔勒市农户农产品安全生产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库尔勒市农户安全生产认知程度不高,农户农产品安全生产状况不佳,主要受技术因素、市场因素、经济因素、政策等方面的影响,为此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0.
本研究以高感、高抗大白菜小黑点病的大白菜叶柄为试材,对影响cDNA-AFLP分析体系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适宜大白菜的cDNA-AFLP分析体系,并得到了较为清晰可辨的cDNA-AFLP图谱。结果表明:试剂盒法提取的NA较完整,纯度较高;400ng的cDNA利用FastDigest EcoRⅠ和Fast-Digest MseⅠ进行快速双酶切50min,酶切充分;在20μL的体系中,连接产物取原液作为预扩增反应的模板,并且预扩增反应的循环数为35,预扩增产物稀释20倍作为选择性扩增的模板,扩增结果最佳;MBI2×PC Master Mixture反应体系满足扩增反应的需要,不需要另外摸索反应条件,节省了试验成本;选用64对AFLP引物进行扩增,筛选出具有多态性条带丰富的AFLP引物45对。本研究为利用cDNA-AFLP分析大白菜小黑点病的的发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