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6篇
  4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78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FT(Flowering locus T)基因是最初在拟南芥中发现的一个控制光周期途径开花的一个关键基因,禾本科水稻中发现Hd3a(Heading date 3a)基因被证明与FT的同源且功能相同。该研究采用同源序列法通过水稻Hd3a的m RNA序列在近缘物种甜高粱基因组序列中进行BLAST得到c DNA序列进行引物设计,从禾本科芒属荻中克隆出2条FT的同源基因,命名为Ms FT1和Ms FT2。Ms FT1全长543 bp,编码181个氨基酸;Ms FT2全长540 bp,编码180个氨基酸。Ms FT1和Ms FT2的碱基序列相似性达98%,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达97%,均含有PEBP特异结构域。通过clustal软件将Ms FT1和Ms FT2与其他物种FT基因比较显示与甜高粱的相似性最高达98%、96%,其次是玉米、小麦、水稻等禾本科植物相似度较高。将Ms FT1和Ms FT2氨基酸序列和水稻FT家族18个成员进行对比,Ms FT1及Ms FT2属于FT家族中的FT-like亚族,且与Hd3a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上。  相似文献   
22.
皮特兰猪是世界著名的瘦肉型猪种,为提高温州地区的生猪瘦肉率以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笔者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最近从北京某种猪场引进一批法系皮特兰猪,在温州市浙南种猪场进行适应性观察和繁殖性能、肥育性能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3.
无菌采集25例患子宫内膜炎母猪的子宫阴道分泌物。通过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总结出一套对母猪进行自家疫苗免疫接种、敏感药物预防性给药结合全身药物注射和子宫冲洗,并辅以中药内服等综合防治措施,使我场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从27.8%下降到3.5%,治疗有效率达到95.2%。  相似文献   
24.
灵昆鸡早期生长规律对比试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于在温州市农科院灵昆鸡繁育场进行。灵昆鸡种鸡来自温州市龙湾区灵昆岛,北京油鸡种鸡来自北京油鸡研究开发中心。杂交一代为灵昆鸡(公)与北京油鸡(母)杂交后代。试验育肥鸡为本场孵化室同批次出雏的雏鸡,未进行雌雄鉴别,随机取样。试验分3批次进行,供试鸡总数均为300只。试验期为10周,全程采用小间架上饲养。  相似文献   
25.
26.
27.
28.
通过对棉秸秆全量还田3年旋耕整地地膜覆盖直播棉田和秸秆拔除免耕直播地膜覆盖棉田苗期病虫害发生和生长情况的研究,结果显示,前者较后者苗期地老虎、蜗牛危害发生轻,棉蚜发生重,枯萎病和黄萎病有加重趋势,与生长势相关的第一果枝节位和株高显著增高。并探讨对秸秆还田棉田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有效避免因棉花秸秆还田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安徽省沿江植棉区棉花生产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中国经济战略性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重大历史任务。六和集团(以下简称六和)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立足本行业,以发展现代化农牧业为中心。以提高农民收入、培育新型农民为切入点,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牧业转型.积极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下简称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0.
大肠杆菌为环境常在菌,经口进入消化道,繁殖定居、终生伴随,通过粪便散播于周围环境,是一类能够引起人和动物共同感染的重要人兽共患病病原[1]。随着生猪大规模集约化生产养殖,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该病的防治主要依赖于抗生素,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耐药菌株不断增加,并且呈现多重耐药,增加养殖成本,居高的病死率更是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残留的药物、耐药菌不仅污染环境与食品,造成公共卫生安全隐患,更是对人类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因此加强对该病的诊断与检测,通过“少用药”“用好药”,是确保生猪产品安全,促进养猪业的绿色化、生态化发展重要途径[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