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1篇
  22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31.
棉花根系的发育状况对地上部的生长发育关系极大。一般认为棉花蕾期是根系生长最迅速的时期,开花以后,由于蕾铃的发育,地上部对地下部的有机养料供应减少,根系生长转慢。试验通过对棉花根系的干重和棉花根系的矿质营养含量及碳、氮营养含量积累的测定,并对地上部份及盆钵土壤的养分含量变化的分析。本文就棉花根系干物质的积累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的关系及施肥对棉根发育的影响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32.
对粳稻密穗型品种浙粳22和散穗型品种浙粳27单株主穗上的单粒稻米,利用碘比色法进行了直链淀粉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浙粳22和浙粳27直链淀粉含量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分别达到13.53和10.30个百分点,密穗型比散穗型的变幅大;稻穗内各籽粒在不同直链淀粉含量区间的频数变化趋势呈正态分布;密穗型和散穗型一、二次枝梗籽粒直链淀粉含量与其粒位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167*和-0.3140**,一次枝梗籽粒要高于二次枝梗籽粒,散穗型较密穗型更显著;枝梗顶端籽粒的直链淀粉含量较高,而与此相连的第2粒的直链淀粉含量较低;散穗型与密穗型品种在穗内直链淀粉含量分布上存在相似的规律,如单粒或半粒取样时应以各枝梗上第3、4粒部位的较好。  相似文献   
33.
以早籼稻浙106与近缘系浙205、浙206和浙207共4个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利用农艺性状为观测指标的形态标记鉴定技术和简单重复序列(SSR)分子标记鉴定技术对4个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基因组DNA进行性状考查。结果表明:4个材料具有各自所特有的外观形态标记,但只运用农艺性状的观察很难来鉴定浙106与近缘系,选用的32对引物中有13对引物在品种(系)间表现明显的多态性特征,SSR标记结合形态标记用于近缘系间的品种鉴别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34.
对不同收期收获的中迟熟早籼稻种子粒重,生活力以及根系活力,生产力的测定。结果表明,提早3-6d收获对发芽势,发芽率和种子活力及生产力等种质量参数影响不大;5种化学药剂均有解除种子休眠的作用,提高发芽率,其中0.2mol/L KNO3,1%H2O2和0.2mol/L H2SO4处理水稻种子,其发芽热明显高于对照,采用抽穗后24d收获的水稻种子,经1%H2O2浸种处理播种,是长江流域双季稻区早籼育种就地异季翻秋加代,促进水稻代交替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5.
米饭质地特征及其与食味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13个水稻品种米饭质地的动性弹性率、动性损失、损失正切值和米饭感官食味品质及其相关性作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稻类型之间,动性弹性率的变化趋势为籼稻>粳稻>糯稻,与米饭食味指标硬度的变化趋势一致;损失正切值的变化趋势为糯稻>粳稻>籼稻,与米饭粘性的变化趋势一致;动性损失则无明显的变化趋势.不同测定重复之间,动性弹性率与动性损失的变异系数较大,稳定性较差;而损失正切值的变异系数较小,在5.6%以下,有较好的稳定性.损失正切值与米饭滋味、粘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米饭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利用米饭质地分析仪测定损失正切值可以快速有效地评价米饭食味的优劣,并以416份高代育种材料的米饭质地筛选结果作了验证,其结果与食味感官评价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6.
粳稻七种必需氨基酸含量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化学法测定了粳稻精米粉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并分别建立了相应的近红外分析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对近红外分析模型的预测结果有较大影响,采用光谱预处理的校正效果比不采用预处理的好。用偏最小二乘法(PLS)获得的粳稻精米粉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赖氨酸等7种必需氨基酸含量的预测模型和交叉验证结果显示表明,最优校正决定系数(R2)和交叉检验均方误差(RMSECV)分别为0.8868、0.0303;0.8623、0.0237;0.9008、0.0359;0.8993、0.0278;0.5999、0.0256;0.76040、.0238;0.8543、0.0173。因此在水稻品质育种中,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用于除蛋氨酸、苏氨酸外的其余5种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37.
从浙江省主栽晚粳稻品种浙粳22的辐照突变体库中,发现1株分蘖穗穗颈节上着生2片叶片的突变体,多代种植性状稳定,且不受环境条件影响。鉴定结果表明该突变体是由于倒1节间显著缩短所致,其籽粒比野生型略短,剑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等光合作用参数均低于野生型;突变表型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对外源油菜素内酯(BR)敏感。RT-PCR结果表明,部分BR合成和代谢相关基因在突变体和野生型中的表达量有差异,推测该突变基因与BR合成和代谢相关。  相似文献   
38.
晚粳稻浙粳6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粳60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和杭州市良种引进公司合作育成的密穗型晚粳稻新品种,表现产量高,抗性好,品质优,栽培容易。2013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作单季晚稻种植。其主要栽培技术为因地制宜,适期播种,降低大田用种量,增施磷、钾肥,控制高节位分蘖,适当延迟收获。  相似文献   
39.
钱优0508是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用自选优质不育系钱江1号A和恢复系浙恢0508配组育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主要表现为产量高、生育期适中、农艺性状优良、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后期转色好、品质优、抗性较强、易种易管理等特点.适宜在浙江省作单季杂交籼稻种植.于2009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总结了钱优0508的...  相似文献   
40.
浙粳优1号系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与杭州市良种引进公司合作选育而成的高产杂交粳稻新组合。经2005-2007年试验、示范,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良、抗性较强、生育期适中、青秆黄熟,适宜在杭州市及生态条件相仿的晚粳稻区推广种植。2008年3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栽培技术为适时稀播育壮秧,合理密植促足穗,科学施肥促长势,及时防治病虫,适时收割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