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9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陆游  金敏  袁野  熊家  马红娜  周歧存 《水产学报》2018,42(7):1094-1110
为研究不同脂肪源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体组织脂肪酸组成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实验配制了4种分别添加有椰子油(CO)、苏子油(PO)、葵花籽油(SO)、鱼油与葵花籽油1∶1混合油(FO/SO)的等氮等脂的饲料,喂养平均初始体质量为(1.52±0.00)g的黄颡鱼幼鱼。实验结果显示:不同脂肪源对黄颡鱼终末体质量(FBW)、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成活率(SR)均无显著影响,对饲料系数(FCR)影响显著,各组SR均在95%以上。各组间的肝体比(HSI)、肥满度(CF)均有显著性差异,而脏体比(VSI)和肠脂比(IPR)无显著性差异。HSI和CF均以鱼油与葵花籽油1∶1混合油(FO/SO)组最高,葵花籽油(SO)组最低。黄颡鱼的鱼体水分、粗蛋白和灰分不受饲料脂肪源的影响,而椰子油(CO)组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为10.51%,剩余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饲料中脂肪源对黄颡鱼肌肉、肝脏组织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影响显著,并且肌肉和肝脏中脂肪酸含量变化与饲料中相应脂肪酸含量变化基本一致,椰子油(CO)组组织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最高,苏子油(PO)组组织中亚麻酸(ALA)和n-3 PUFA含量最高,葵花籽油(SO)组组织中亚油酸(LA)和n-6 PUFA含量最高,而鱼油与葵花籽油1∶1混合油(FO/SO)组组织中脂肪酸较为均衡。黄颡鱼血清中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B)、白蛋白/球蛋白(A/G)、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血糖(GLU)、肌酸激酶(CK)含量不受饲料脂肪源的影响。各组黄颡鱼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有显著差异。椰子油(CO)组的SOD和GST活性最高,而MDA含量最低。研究表明,在添加豆油的基础上,椰子油、苏子油、葵花籽油和鱼油与葵花籽油1∶1混合油都可以用作黄颡鱼饲料的脂肪源;证实了鱼体组织中脂肪酸组成基本可以反映饲料脂肪酸组成,并且说明了黄颡鱼具有延长和去饱和ALA和LA的能力。  相似文献   
4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对三疣梭子蟹幼蟹生长性能、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以初始体重为(5.94±0.17)g的三疣梭子蟹幼蟹为研究对象,配制6种维生素E水平分别为8.9、19.6、27.0、39.7、77.6和156.9 mg/kg的等能等氮的试验饲料,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每种试验饲料投喂60只幼蟹,每20只幼蟹作为1个重复。结果显示:当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从8.9 mg/kg增加39.7 mg/kg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当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从39.7 mg/kg增加到156.9 mg/kg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反而出现降低的趋势(P0.05)。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对幼蟹的饲料系数、成活率和蜕壳率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对三疣梭子蟹全蟹粗蛋白质、水分和粗灰分含量以及血清中总蛋白、甘油三酯和葡萄糖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全蟹粗脂肪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的增加,血清溶菌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当维生素E水平为39.7 mg/kg时,血清溶菌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对幼蟹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血清中丙二醛含量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的增加逐渐降低,当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增加到156.9 mg/kg时,血清中丙二醛含量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以特定生长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折线模型分析得出三疣梭子蟹幼蟹维生素E的适宜需求量为39.0 mg/kg(饲料干重)。  相似文献   
4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植物精油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绒毛的影响。试验共配制5种试验饲料,试验饲料中植物精油的添加量分别为0、0、0.02%、0、0.02%,对应的鱼粉含量依次为25%(对照组)、22%、22%、19%、19%。选取初重为(0.33±0.01)g的凡纳滨对虾7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饲喂1种试验饲料,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降低饲料鱼粉含量的同时添加植物精油可显著升高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P0.05),但对存活率(SR)、肝体比(HSI)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植物精油的2个组的饲料效率(FE)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未添加植物精油的2个组的FE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添加植物精油的2个组的WGR、SGR、PER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凡纳滨对虾的全虾和肌肉营养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透射电镜观察中肠超微结构发现,与未添加植物精油相比,饲料中添加植物精油能显著改善凡纳滨对虾肠道绒毛脱落状况。由此得出,在降低鱼粉含量的情况下,饲料中添加0.02%的植物精油能够改善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及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44.
本试验旨在探讨大豆浓缩蛋白质(SPC)替代鱼粉对黄颡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血清生化指标、全鱼和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消化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设计6组等氮等脂饲料,SPC替代鱼粉水平分别为0、10%、20%、30%、40%和60%。选用初始体重为(2.17±0.02)g的黄颡鱼幼鱼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养殖桶)放养30尾黄颡鱼幼鱼,进行为期8周的投喂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SPC替代鱼粉水平的升高,黄颡鱼成活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肥满度、脏体比、肠脂比均无显著变化(P0.05);当饲料中SPC替代鱼粉水平不超过20%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变化(P0.05),而当替代水平提高到30%以上时,这2个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2)SPC替代鱼粉水平对黄颡鱼全鱼干物质、粗蛋白质和灰分,肌肉干物质、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然而,当SPC替代鱼粉水平从10%升高至20%和30%时,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当SPC替代鱼粉水平从10%升高至20%以上时,肌肉灰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3)SPC替代鱼粉水平对血清葡萄糖、总胆固醇含量及谷丙转氨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血清葡萄糖含量在SPC替代鱼粉水平为30%时达到最大值;随SPC替代鱼粉水平的升高,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总胆固醇含量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4)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在SPC替代30%组达到最大值,肝脏丙二醛含量达到最小值,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5)各组间胃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SPC替代鱼粉水平对胃淀粉酶、前肠淀粉酶及肝脏淀粉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当SPC替代鱼粉水平为10%时,胃淀粉酶活性达到最大值,前肠淀粉酶活性为最小值,肝脏淀粉酶活性在SPC替代鱼粉水平为40%时为到最小值。本试验结果表明,SPC替代20%鱼粉(饲料中SPC的添加量为10.72%)对黄颡鱼生长性能以及消化酶、抗氧化酶活性等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5.
本试验旨在研究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对虎斑乌贼幼体生长性能、抗氧化指标、消化酶活性、氨基酸组成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6.83±0.01) g虎斑乌贼幼体36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30尾。采取周期性饥饿1 d再投喂6 d(S1F6组)、周期性饥饿2 d再投喂5 d(S2F5组)、周期性饥饿3 d再投喂4 d(S3F4组)和持续投喂(对照组) 4种投喂模式,进行为期14 d的投喂试验。结果显示:1)不同饥饿时间对增重率、存活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上述3个指标S3F4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1F6组、S2F5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肌肉水分、粗脂肪以及粗蛋白质的含量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不同饥饿时间对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S2F5组达到最大值;不同饥饿时间对肝脏丙二醛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4)不同饥饿时间对肝脏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肝脏淀粉酶活性先降低后升高,在S1F6组有最小值,肝脏脂肪酶活性则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在S2F5组有最小值。5)在虎斑乌贼幼体的肌肉组织中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10种必需氨基酸、7种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以及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总量(TEAA)、TEAA/TAA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6)肝脏和肌肉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肌肉C20∶5n-3(EPA)、C22∶5n-3(DPA)、C22∶6n-3(DHA)以及肝脏DPA、DHA含量在各组间亦无显著差异(P0.05),但S3F4组肝脏EPA、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S1F6组与S2F5组的虎斑乌贼幼体均出现了补偿生长,且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从节约成本、减少污染以及补充生长等方面综合来看,建议在虎斑乌贼幼体的养殖过程中采用周期性饥饿2 d再投喂5 d的投喂模式。  相似文献   
46.
饲料粉碎机的锤片自磨刃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锤片式粉碎机锤片棱角磨损后生产效率和质量下降的问题,应用传统的渗碳或碳氮共渗的工艺,结合局部保护的方法,使锤片在横断面上产生硬度差,从而达到其自磨刃的目的,提高粉碎机的工作性能。同时,从粉碎机的工作特点、磨损机理及锤片自磨刃工艺等3个方面对其可行性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47.
饲料粉碎机锤片磨损特征与自磨刃强化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粉碎机锤片磨损钝化过程中形貌变化对加工效率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锤片自磨刃强化处理的工艺方法。采用气体渗碳方法对粉碎机锤片两侧面进行渗碳处理,对锤片端面及轴孔作防渗处理,配合相应的热处理工艺,使锤片两侧刃和刃间形成不同的金相组织,两侧刃的硬度远大于刃间硬度。经生产试验证实,在锤片的整个工作过程中不形成断面圆角,保持了对物料的正面打击和棱角剪切作用。  相似文献   
48.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对黄颡鱼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和肠道健康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和2%的酵母培养物YC1(粗蛋白含量为50%)、1%和2%的酵母培养物YC2(粗蛋白含量为55%),配制5种等氮等脂 (42%粗蛋白和8%粗脂肪) 的实验饲料,分别命名为C、YC1-1、YC1-2、YC2-1和YC2-2。选择初始体质量为 (4.87±0.00) g 的黄颡鱼375尾,随机分为5组 (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YC2-1和YC2-2处理组黄颡鱼的增重率 (WG) 显著高于对照组,YC2-2处理组的特定生长率 (SGR) 显著高于对照组;YC2-1和YC2-2处理组黄颡鱼肌肉的蛋白沉积率 (PPV) 显著高于对照组,蛋白质效率 (PER) 随着酵母培养物添加水平的上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YC2-1处理组的PER最高;YC2-1和YC2-2处理组的饲料系数 (FCR) 显著低于对照组,YC2-2处理组的FCR显著低于YC2-1处理组;YC2-1和YC2-2处理组肝脏溶菌酶 (LSZ) 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YC2-1处理组的肠道皱襞高度显著高于YC1-1处理组,皱襞宽度和上皮细胞高度显著高于YC2-2处理组。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实验中,酵母培养物组的平均累积死亡率 (CMR) 均低于对照组,YC2-1处理组的CMR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酵母培养物YC2能有效改善黄颡鱼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抗氧化能力、维持肠道健康以及提高黄颡鱼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49.
50.
为了探究库尔勒香梨果柄、胴部和花萼的维管束发育与萼片脱落的关系。以香梨为供试品种,分别对短果枝花序第4序位的香梨进行喷施清水(对照)、吲哚乙酸(indoleacetic acid,IAA)和三碘苯甲酸(triiodobenoic acid,TIBA)处理,并比较了短果枝第4序位的香梨在脱萼过程中果柄、胴部和萼筒维管束数目和面积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香梨脱萼率大小顺序为TIBA处理>对照处理>IAA处理。对照与IAA处理的果柄、胴部和萼筒部位的维管束数目无显著差异,但均大于TIBA处理。对照与IAA处理的萼筒维管束面积显著高于TIBA处理。脱萼率与胴部维管束数目、萼筒维管束数目均呈极显著性负相关,与果柄维管束数目和萼筒维管束面积均呈显著性负相关。综上可知,TIBA处理会影响萼筒维管束的数目和面积的增加,抑制维管束的发育,增加香梨的萼筒脱萼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