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5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49篇
林业   127篇
农学   146篇
基础科学   93篇
  125篇
综合类   833篇
农作物   119篇
水产渔业   137篇
畜牧兽医   488篇
园艺   118篇
植物保护   65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广西湿地松松脂化学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广西湿地松松脂的化学成分,通过大量的分析数据探讨影响其化学成分变化的气候、地理与环境因素。对比了湿地松松脂与马尾松松脂的成分差异。  相似文献   
82.
为了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异育银鲫肠道菌群和消化机能的影响,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酿酒酵母(0.04%、0.06%、0.08%)、嗜酸乳酸菌(0.01%、0.02%、0.03%)以及枯草芽孢杆菌(0.01%、0.03%、0.05%)3种益生菌制剂,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配制成9种复合微生态制剂。结果表明,酿酒酵母对肠道乳酸菌和芽孢杆菌含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枯草芽孢杆菌对肠道乳酸菌含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3种益生菌对大肠杆菌和气单胞菌含量的影响均显著(P<0.05)。3种试验益生菌对异育银鲫前、中、后肠段的淀粉酶、脂肪酶及蛋白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差异不显著(P>0.05)。酿酒酵母对肠道消化酶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最大,对磷表观消化率影响的极显著(P<0.01),对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影响显著(P<0.05)。酿酒酵母、嗜酸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3菌种适当搭配可改善异育银鲫肠道微生态环境,有益于消化酶的分泌和饲料养分的消化,较优的组合为酿酒酵母0.08%、嗜酸乳杆菌0.03%、枯草芽孢杆菌0.01%。  相似文献   
83.
多杀菌素发酵培养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以刺糖多孢菌C4-10-8B为试验菌株,对多杀菌素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以提高刺糖多孢菌的多杀菌素发酵产量。【方法】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了不同碳源、氮源、前体、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对多杀菌素生物合成的影响,最后通过正交试验综合考察发酵培养基中各组分对多杀菌素产量的影响。【结果】葡萄糖是较优碳源,最佳质量浓度为40.0 g/L,当葡萄糖与糊精(质量比5∶2)复配时,多杀菌素产量较对照培养基提高18.35%;棉籽蛋白为最优氮源,25.0 g/L棉籽蛋白与15.0 g/L玉米蛋白胨或0.6 g/L硫酸铵复配时,多杀菌素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40.0%和45.3%;乙酸钠和谷氨酰胺质量浓度为1.0 g/L时,均能使多杀菌素产量较对照提高21.5%;K2HPO4对多杀菌素合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其质量浓度为2.5 g/L时,多杀菌素产量较对照提高24.5%;ZnCl2对多杀菌素合成也有促进作用,而MgSO4和CoCl2则显著抑制多杀菌素合成;通过2次正交试验获得最优发酵培养基,利用该培养基时多杀菌素产量可达395.54μg/mL,比对照提高了62.5%。【结论】多杀菌素生物合成的最优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50.0 g/L,棉籽蛋白25.0 g/L,玉米蛋白胨20.0 g/L,(NH4)2SO40.8 g/L,谷氨酰胺1.25 g/L,乙酸钠0.8 g/L,NaCl 3.0 g/L,K2HPO42.5 g/L,FeSO450.0 mg/L,ZnCl225.0 mg/L,CaCO31.0 g/L。  相似文献   
84.
利用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冰核基因的N-末端(inpn)作为锚定单元(anchoring mo-tif),通过与来自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 sp.)的有机磷水解酶基因(opd 构建融合基因inpn-opd,并连接于假单胞菌表达载体Pymbp,然后导入恶臭假单胞菌(P.putida)野生型菌株AB92019,获得了能在其细胞表面展示有机磷水解酶并具有全细胞酶催化活性的重组工程菌MMBL-opd.SDS-PAGE结果表明,融合基因能表达产生80 ku的蛋白质.重组菌MMBL-opd在无抗性LB固体培养基上能稳定生长,所携带的外源质粒的稳定性达到100%;在添加100 μmol/L Go2 培养基上28℃培养48 h,表面展示的有机磷水解酶具有最高全细胞酶活性,为0.036 U/mg.用蛋白酶K消化处理重组菌表面蛋白可使其全细胞酶活降低92%.重组菌在PBS缓冲液中于4℃条件下保存30 d,仍能保持93%的全细胞酶活.  相似文献   
85.
【目的】及时、有效地预测籽粒蛋白质含量,能够为优质小麦品种的收购和加工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支持信息。本研究从籽粒蛋白质形成的氮素运转规律出发,研究冬小麦籽粒蛋白质遥感预测的可行性及在区域与年际间的扩展性,为高分辨率遥感卫星进行大面积蛋白质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012-2013年4个冬小麦品种×4个氮肥梯度的试验数据和地面高光谱数据进行建模;基于小麦籽粒蛋白质形成的氮素运转机理,通过分析籽粒氮素累积量的两个主要来源及其之间的比例关系,重点抓住开花前的植株氮素累积量再运转这一主要来源,而灌浆期根际的氮素直接吸收则通过其与前者的比例关系来确定,通过相关农学参数模型的耦合,同时加入温度影响因子对籽粒氮素运转的影响,初步阐明了利用开花期小麦叶片氮含量可以预测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应用机理;然后选择与叶片氮含量相关的植被指数,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偏最小二乘算法(GRA-PLS)选择与叶片氮含量关联度较高的植被指数并进行小麦叶片氮含量的估算,通过与氮素运转模型的耦合构建了基于氮素运转原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遥感预测模型;最后利用2009-2010年的品种×播期×肥料试验和2012-2013年的其他品种氮肥处理试验进行验证。【结果】(1)通过GRA方法对叶片氮含量和植被指数间的关联度进行计算,选择关联度较大的前5个植被指数进行叶片氮含量建模,其植被指数分别为mND705、NDVIcanste、Readone、DCNI和NDCI;(2)通过PLS方法构建的叶片氮含量模型,建模结果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859和0.257%,验证结果的R2和RMSE分别为0.726和0.063%,利用GRA-PLS方法估算叶片氮素含量具有较好的稳定性;(3)构建的蛋白质预测模型,建模结果和验证结果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R2和RMSE分别为0.713、1.30%和0.609、1.19%,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与可靠性。【结论】基于氮素运转规律构建的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遥感预测模型,可以作为应用开花期遥感信息来预测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机理性解释,初步实现了本研究区域和年际间的籽粒蛋白质含量预测,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不同肥料处理对绿萝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规范的水培试验,以青叶绿萝品种为试材,测试好基态复合益生菌肥料的肥效,分析绿萝的叶面积、SPAD值、鲜重、生物量等。[结果]施用复合益生菌肥显著促进绿萝生长发育,降低病虫害,显著改善绿萝品质,提高观赏价值。[结论]复合益生菌肥可以更好地应用于绿叶花卉生产,为花卉施肥和大面积推广复合益生菌肥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7.
[目的]分析小麦新品种平安7号丰产性、稳定性及适应性。[方法]根据2006—2007年度、2007—2008年度河南省小麦区试试验汇总资料和2008—2009年度河南省小麦生产试验汇总资料,利用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回归系数、适应度、品种稳定性与适应性(Cosolin)对平安7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平安7号表现出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和适应性广的特点,具有广阔的推广空间。[结论]该研究为平安7号在生产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8.
以139个皖北砂姜黑土样品为研究对象,首先在室内采集土壤在400~1 000 nm可见近红外光谱区域的成像和非成像2组光谱数据,再对光谱进行Savitaky-Golay卷积平滑、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和一阶微分(FD)等一种或多种组合处理,最后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分别建立土壤速效磷(AP)含量回归模型。对2组光谱进行光谱特征分析和相似度分析,并对比模型预测效果,结果显示,成像和非成像光谱在形态上趋向一致,且非成像光谱的反射率值在每个波长点上均高于成像光谱;平滑处理后2种光谱的光谱相关拟合度得到提高;经预处理后,2种光谱建立的模型预测精度均有所提高;非成像光谱经预处理后建立的最优模型预测精度(验证集相对分析误差MRPD为2.02)高于成像光谱(验证集相对分析误差MRPD为1.85)。因此,成像光谱相对于非成像光谱在400~1 000 nm波段建立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回归模型预测能力稍差,但通过光谱预处理变换可以降低成像和非成像光谱的差异性并缩小成像与非成像光谱模型预测精度的差距。  相似文献   
89.
利用不同剂量的亚硝基胍(nitroso-guanidin,简称NTG)对须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pogona)ASAGF58诱变处理不同时间,通过96孔板发酵培养结合生物检测进行高通量筛选;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高产菌株产丁烯基多杀菌素的发酵培养基进行碳源、氮源优化。结果表明,从5 mg/mL NTG诱变处理50 min的突变株中,筛选出1株遗传稳定且丁烯基多杀菌素产量明显提高的突变菌株2-G4,该菌株丁烯基多杀菌素发酵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86.7%;优化获得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00.00 g/L葡萄糖、50.00 g/L糊精、20.00 g/L玉米浆干粉、80.00 g/L棉籽蛋白、5.00 g/L NaCl、5.00 g/L CaCO_3、1.02 g/L MgSO_4·7H_2O,pH值为7.2。2-G4菌株在该优化培养基中的丁烯基多杀菌素产量比优化前提高52.1%。  相似文献   
90.
集约化养鸡场空气环境中生物气溶胶特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给北京地区不同类型养鸡场空气环境中生物气溶胶的危害评价提供基础数据,对蛋鸡和肉鸡两种养殖方式下,鸡舍内外空气环境中生物气溶胶的浓度和粒径分布进行检测,并对大肠菌群和抗生素抗性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郊区(县)蛋鸡舍内,所调查的五种生物气溶胶(细菌、真菌、大肠菌群、四环素和红霉素抗性菌)浓度高于同地区肉鸡舍(P<0.05)。蛋鸡舍内空气中约50%的细菌气溶胶分别具有四环素和红霉素抗性;大肠菌群、四环素抗性大肠菌群和红霉素抗性大肠菌群的平均浓度分别为7.32×103、2.87×103CFU·m-3和3.31×103CFU·m-3。两种养殖方式下细菌和真菌气溶胶粒径分布规律有所差异,导致其在细颗粒物中所占比例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