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4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56篇
  2021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蛾区育蚕卵转青后的包种一般都用棉纸,取其透气性好,不会影响蚕卵呼吸。但棉纸表面粗糙,蚁蚕对棉纸的抓着力强,给桑后掸蚁时,部分附着在棉纸上的蚁蚕很难排下,易伤蚁体,特别是日系品种更是如此。玻璃纸与棉纸相反,表面光洁,透光性好,用它包种不仅掸蚁方便,而且感光时透光性好,收蚁前进行卵圈选择时,可以不打开包种纸直接选择孵化优良的卵圈,对逸散性强的品种,可避免因以蚕爬散而带来的麻烦。从转青日下午包种到第3日早晨感光,  相似文献   
22.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邮编:310058,电话:0571—86971302)选育的蚕新品种“银丰×玉珠”,前不久通过了浙江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3.
家蚕5龄幼虫不同时期中部丝腺细胞蛋白质双向电泳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对5龄家蚕不同发育时期的中部丝腺细胞蛋白质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发现与丝胶蛋白分泌有关的功能蛋白质。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和图像分析技术,发现同一区段的家蚕中部丝腺细胞在5龄第2天、第4天和熟蚕期的蛋白质组成具有显著差异:中部丝腺前部区段5龄第2天表达的特异性蛋白质斑点有8个,第4天有16个,熟蚕期有24个;中部区段5龄第2天表达的特异性蛋白质斑点有9个,第4天有33个,熟蚕期有30个;后部区段5龄第2天表达的特异性蛋白质斑点有10个,第4天有7个,熟蚕期有25个。  相似文献   
24.
小蚕期个体形体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别家蚕品种的真实性及检验蚕种杂交率是蚕桑生产的重要工作,但目前生产上还没有一种理想实用的方法。研究发现,采用体视显微镜(解剖镜)放大观察蚁蚕或1、2龄小蚕,不同蚕品种具有不同的蚕体颜色、斑纹、斑纹颜色和形状、体型等形体特征,这种形体特征与4、5龄大蚕的形体特征不同,据此可研究建立根据小蚕期形体特征鉴别家蚕品种及检验蚕种杂交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25.
为了了解家蚕受BmNPV侵染后中肠蛋白质组变化规律,探讨家蚕抗BmNPV的基因。经过对秋丰、白玉等9个不同系统的家蚕品种抗性比较试验,筛选获得BmNPV感染发病率相差72个百分点的抗性品种P50和感性品种306。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比较了P50和306两品种经口接种BmNPV当天(5龄第1天)的家蚕与第4天(5龄第4天)家蚕的中肠组织蛋白质变化图谱,结果发现这两个品种感染病毒当天各有10个互不相同的特异蛋白斑点,感染第4天后306品种发现33个特异蛋白斑点,P50发现14个特异蛋白斑点,两品种的特异蛋白斑点也各不相同。这些蛋白斑点可能分别与抗性品种的抗性和感性品种的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26.
为探明“尼托温-2000”对蚕茧产量及生命力的影响,在中秋蚕期进行了添食试验。按不同的浓度、添食次数、龄期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结果表明,二、三龄期添食“尼托温-2000”对提高蚕茧产量有一定作用,高浓度少次添食、或低浓度多次添食效果明显;添食对蚕的生命力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7.
家蚕杂交种的杂交率是蚕种质量的必检项目。目前生产上采用的蚕种杂交率检验方法,存在检验结果数据偏高、检验结果滞后、检验成本高等缺点;本文分析了人工饲料育、分子指纹图谱技术在蚕种杂交率检验中的问题;介绍了研究开发一种根据抽样分布原理建立的利用蚁蚕形体特征判别的、简便、正确、快速、低成本的鉴别蚕种杂交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28.
家蚕茧质性状广义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广义遗传模型分析得知,全茧量,蛹重的性连锁效应作用强度达50%左右,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的作用强度相近,为15%左右;茧层量,丝素量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达505左右,显性效应为25%左右,性连锁效应较弱,为55左右;茧层率加性效应与性连锁效应的作用具同等强度,为30多,显性效应作用较弱,为10%左右。母体效应在5个性状中的作用较弱,基因与环境互作效应对5个性状作用形式相类似。  相似文献   
29.
几种天然彩色茧品种蚕茧抑菌率的测定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几种天然彩色茧品种蚕茧的抑菌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天然彩色茧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其中绿色茧最高,P50×秋丰、LJ1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分别达到了76.14%、83.40%,对大肠杆菌的抑制率分别为74.4%、78.89%;两对黄色茧品种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也均达到。60%以上,均比红色茧...  相似文献   
30.
 【目的】家蚕后部丝腺是合成分泌占蚕丝总量75%~80%丝素蛋白的器官,通过后部丝腺蛋白的研究,有利于阐明家蚕分泌丝素蛋白及蚕茧优质、高产的机理。【方法】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家蚕不同品种五龄第1天和第4天后部丝腺细胞的蛋白质组成变化。【结果】发现各个品种五龄第1天和第4天后部丝腺细胞的蛋白质组成存在差异,但蛋白质水平的差异,远远小于从EST分析得出的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不同家蚕品种,从五龄第1天到第4天,后部丝腺细胞的蛋白质组成的变化规律各不相同。【结论】暗示了家蚕丝素分泌的过程可能受到多种蛋白的调控,不同的品种,在调控位点及调控蛋白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了不同品种家蚕后部丝腺细胞在分泌丝素能力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