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超级杂交稻培杂泰丰和华优86为材料,在旱育秧和湿润育秧条件下,研究了专用壮秧剂对超级稻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壮秧剂可显著提高超级杂交稻旱育秧的成秧率和出叶速度;不论是湿润育秧还是旱育秧,壮秧剂对秧苗均具有显著的矮化作用,并可显著增加秧苗的茎基宽、单位高度干重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壮秧剂还可明显提高旱育秧秧苗的抗逆能力,秧苗叶片的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玉米产量潜力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物生产潜力一般是在指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形成所需的营养元素和水分条件得到充分满足,无病虫杂草危害、田间管理水平最佳的前提下,优良品种在当地气候条件下所能形成的最高产量[1].通过理想产量和现实产量的比较分析,找出限制产量的主要因子,改善或克服这些不良因子,使产量得到提高.作物产量潜力的研究还可以指出产量的远景目标,为提高产量指出方向,因而早在60年代就受到科学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以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调研为基础,分别从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实践结果考核方式以及实践基地的创建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改革探索,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施用氮、磷、钾和硅对培杂软香产量及品质影响。以杂交香稻培杂软香为材料,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结果表明,大田产量、有效穗、整精米率随着施氮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大田产量、有效穗、千粒重随着施磷肥水平的提高而下降;施钾肥对大田产量,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无明显影响;整精米率、垩白度随着施硅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15.
高等农林院校气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利  钟克友  胡飞  吴丽姬 《现代农业科技》2013,(19):341-342,348
气象学是高等农林院校农学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社会发展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增减,并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中,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参与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比较“发芽模拟模型法”和“五日滑动平均法”的基础上,选用后者,利用历史气候资料确定了广东几种主要引进牧草在不同地区的适播期.  相似文献   
17.
香稻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香稻品种选择,增香施肥措施,育秧和移栽,水分和病虫鼠草害防治管理,收获贮藏等方面介绍了香 稻栽培技术规程,以期促进香稻栽培实现增香优质、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农业气象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农业气象学实验课在华南农业大学的教学,提出对农业气象学实验课改革建议,讨论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3个方面进行分析。气象学实验教学的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总结双季超级稻栽培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适宜叶面积指数和库容量下,强化源和库的质量,即以适度密植,前期促早发低位大分蘖和叶面积指数快速增长,后期减缓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强化叶片"源"的功能和籽粒"库"的活性而改良米质的"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方法。分析了双季超级稻"强源活库优米"栽培的理论依据,介绍了以"超级稻壮秧剂"、"超级稻专用肥"和"超级稻米质改良剂"为核心物化技术、操作简便、省工、省力、高效、超高产的双季超级稻"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氮磷钾硅肥对香稻桂香占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确定香稻品种桂香占施肥方案,探讨不同施肥水平与各个影响产量、品质的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了施用氮、磷、钾和硅对桂香占产量及品质影响.在α=0.5显著水平剔除不显著项后,分析结果显示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Na2SiO3.9H2O分别施用26,0,48,56 g/m2时,产量达最大值5 352.6 kg/hm2.单因素中对产量影响:P>N,且K,Si无影响.互作因素影响中:K与Si互作(产量与之正相关)>P与K互作(产量与之负相关)>P与Si(产量与之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