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8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93篇
林业   342篇
农学   140篇
基础科学   123篇
  125篇
综合类   1050篇
农作物   131篇
水产渔业   122篇
畜牧兽医   623篇
园艺   173篇
植物保护   12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植物组织培养中有机添加物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组织培养中,在培养基内加入有机添加物,对培养物的分化、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文章综述了有机添加物的作用及其目前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2.
以4个品种的春石斛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的假植基质和不同的炼苗时间和方法对春石斛试管苗假植成活率和初始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涉及的基质中,水苔的成活率最高,而炼苗方法以封瓶炼10 d再开瓶炼1 d最佳。  相似文献   
73.
芦笋中毒死蜱和氯氰菊酯残留的同时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乙腈提取,Florisil固相萃取,正己烷-丙酮洗脱,HP-5石英柱程序升温技术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建立了同时测定芦笋中毒死蜱和氯氰菊酯残留量的固相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2种农药残留量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02 5-0.500 0 mg/L和0.005-0.250 mg/L,相关系数为0.999 8-0.999 9,检出限分别为0.002 5 mg/kg和0.005 mg/kg,加标平均回收率为74.0%-98.3%,相对标准偏差为0.6%-10.8%。  相似文献   
74.
斜带髭鲷早期发育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笛鲷属(Lutjanus)的紫红笛鲷(Lutjanusargentimaculatus)、白星笛鲷(Lutjanusstellatus)、千年笛鲷(Lutjanussebae)、勒氏笛鲷(Lutjanusrussellii)、红鳍笛鲷(Lutjanuserythropterus)线粒体DNA16SrRNA基因片段进行了PCR扩增和测序,得到长度约418bp的序列。结合GenBank中斜带笛鲷(Lutjanusdecussatus)该区段的16SrRNA序列,用Clustal_X排序软件进行16SrRNA序列的对位排列。通过Mega2.1软件对所得线粒体16SrRNA片段序列进行比较,共检测53个碱基存在变异,其中包括21个简约信息位点,并用"Pairwisedistance"计算了各属间的相对遗传距离,结果表明,其序列差异(转换 颠换)在0.027~0.083,其中勒氏笛鲷与斜带笛鲷的序列差异最小,红鳍笛鲷与勒氏笛鲷的序列差异最大。以高体四长棘鲷(Argyropsspinifer)为外类群,采用Mega2.1软件中的"Neighbore-Joining"法得到唯一1个分子系统树,系统树各分支的置信度由"Bootstrap"1000循环检验。结果表明,6种笛鲷鱼类聚成明显的3个分支,第1个分支,包括勒氏笛鲷、斜带笛鲷和白星笛鲷;第2个分支,包括紫红笛鲷;第3个分支,包括红鳍笛鲷和千年笛鲷。  相似文献   
75.
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是从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效益等方面进行的评价,是评价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基于PSR模型理论,构建了延长县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熵值法对各指标进行了权重赋值,对其土地利用系统进行了健康评价并诊断影响其系统健康的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 2000年以前延长县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较小,2000年以后草地和林地面积大幅增加,到2010年分别达到了1 165.58,431.10 km~2,其林草面积占延长县总面积的一半以上。(2)延长县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态1980—2010年呈逐渐好转的趋势,其综合指数从1980年的0.268上升到2010年的0.654,土地利用健康等级从"不健康"转变为"亚健康"状态。(3) 2000年以前系统健康的主要障碍因素有森林覆盖度、人均GDP、水土流失治理率、有效灌溉率,2000年以后主要障碍因素逐渐转变为土地垦殖率、水土协调度、人口自然增长率等。(4)系统评价的3个子系统,其中属系统状态的障碍度最高;系统压力的障碍度随时间变化一直呈上升趋势;系统响应障碍度随时间变化一直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76.
为了探索地震灾害对森林土壤肥力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四川理县地震灾区不同受灾程度的岷江柏林土壤养分及细菌、古菌群落为调查对象,在受灾区选择2个典型土壤类型、7个人工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nana)林为调查对象,其中,在熊尔山调查点(山地褐土)选择1个受地震影响小的林分作为对照,3个受灾林分,在蒲溪沟调查点(山地棕壤)选择1个对照和2个受灾林分。结果表明:受地震影响,熊尔山和蒲溪沟两个研究区的p H平均值显著升高了11.5%。与对照相比,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铁、有效锰和有效铜的含量都出现显著下降(P0.05)。以干土计的细菌和古菌的基因拷贝数范围分别为2.42×10~7~5.81×10~7copies g~(-1)和1.77×10~6~5.66×10~6copies g~(-1),比对照降低了1~2个数量级。细菌数量高于古菌数量,而细菌和古菌均与土壤养分因子(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铁,有效锰)达到显著正相关水平,与土壤p H为极显著负相关,与有效铜含量没有显著相关关系。总之,地震破坏了土壤微生态环境,土壤细菌和古菌数量减少,土壤肥力降低,应进一步明确营养元素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机理。  相似文献   
77.
降雨侵蚀力经典模型计算结果准确,但计算过程繁琐、数据量大且难获取;简易模型计算便捷,但结果不够准确.本文分析了8种黄土丘陵沟壑区降雨侵蚀力模型的差异,并对简易模型进行修正.以经典模型为基准值,对与经典模型结果最为接近的简易模型进行修正,基于修正后的简易模型分析黄土丘陵沟壑区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在此过程中用到的方法主要是数理统计法和模型差异分析方法.经典模型更能准确估算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降雨侵蚀力;拟合模型y=0.849x-29.651可以提高章文波降雨侵蚀力简易模型的模拟精度(拟合优度0.734);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2006-2012年间降雨侵蚀力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汾川河流域、清涧河流域上游降雨侵蚀力较高,下游次之;延河流域、大理河流域下游降雨侵蚀力较高,上游次之.降雨侵蚀力简易算法经修正后可以较好的估算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分布特征,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2006-2012年间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不均,降雨侵蚀力整体较高.  相似文献   
78.
土壤不仅是作物生长的载体,更为作物提供了必须的生活条件。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也就是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水、肥、气、热条件的能力。在土壤肥力四大因子中,  相似文献   
79.
本文根据温室番茄长季节栽培技术经验,利用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平台(单机版)PAID4.0,开发温室番茄长季节栽培管理专家系统。本系统包括番茄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模块、248条规则。通过将专家研究成果与计算机的结合为温室番茄长季节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工所加工室冷碱处理板皮、废单板制造纤维板用浆料获得成功。这一成功经验纤维板的小土群办工业,开辟了新途径。冷碱法制浆就是半化学或半机械的制浆法,是目前世界上最新的方法,这种方法如下:1.将废单板或板皮切成数公分长的木片;2.配碱量为需要处理的木片的数倍,直至木片全部能浸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