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5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篇
  9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为探讨套袋对毛花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以毛花猕猴桃为材料,不套袋作为对照,研究了白色单层袋、外黄内黑单层袋对毛花猕猴桃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白色单层袋、外黄内黑单层袋处理均能有效改善果实的外观品质,提高果实硬度;白色单层袋显著提高果实抗坏血酸、可溶性糖含量,而外黄内黑单层袋显著降低果实抗坏血酸、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相比套袋均降低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经套袋处理的果实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比对照低。套袋对果实单果重、果形指数及干物质含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2.
为研究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内在逻辑,在运用SBM模型和GML指数测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利用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统计数据未含西藏、港、澳、台地区,下同)的面板数据来分析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并从土地经营效率视角考察土地集约经营效率与土地规模经营效率在数字经济影响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促进效果;2)土地集约经营效率和土地规模经营效率在数字经济影响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过程中分别起显著的中介效应和遮掩效应。运用门槛效应模型发现超过门槛值后,土地集约经营效率进一步提升了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果;3)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在不同区域呈现显著的异质性,东部地区的提升系数显著为0.137、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地区的提升系数显著为0.115和0.319、胡焕庸线东南部地区的提升系数显著为0.068。这表明数字经济促进了东部地区、秦岭—淮河线两侧地区和胡焕庸线东南侧地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本研究据此提出,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应当拓展数...  相似文献   
83.
猕猴桃果实不同部位间果实品质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猕猴桃果实不同部位间主要果实品质的差异,以猕猴桃品种'红阳'金果'金艳'为试材,通过套袋和未套袋处理,测定其果实不同部位间主要果实品质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猕猴桃品种间果实主要品质存在较大差异,同一品种其果实不同部位的主要果实品质也存在较大差异;未套袋处理的'红阳'果实以其上部(果基)综合品质最佳,'金果'为下部(果顶),'金艳'为中部;套袋处理后,'红阳'以果实中部综合品质最佳,'金果'为上部,'金艳'为下部。据此,在对果实品质进行测定时,建议各部位均匀混合取样或者取相同部位的样品;套袋试验结果表明,套袋能增加'金果'猕猴桃干物质含量,提高'金艳'猕猴桃采摘期外果皮的硬度,且能促进'金果'和'金艳'猕猴桃软熟期的着色。  相似文献   
84.
通过多年来的生产实践,对香芹大棚越夏栽培的产地环境、设施条件、茬口安排、播种育苗、定植、栽培管理、主要病虫害防治、采收以及采后处理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总结和优化提升,解决了温室大棚越夏香芹种植难,大棚闲置时间长、大棚周年利用率较低,产品质量不高,菜农种植效益提升难等问题,操作性强、可复制性高,种植效益提升明显,对香芹大棚越夏生产规模化推广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5.
通过对33份猕猴桃核心雄性种质材料进行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可为猕猴桃品种鉴定及选育工作提供帮助,也为今后规范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从猕猴桃SSR数据库中选取100对SSR引物,利用遗传背景差异大的4份猕猴桃雄性种质材料进行筛选,选出14对扩增条带清晰、具高多态性且重复性好的引物,对本研究供试的33份猕猴桃核心雄性材料进行扩增,利用8%聚丙烯酰胺凝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检测。筛选得到的14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71条条带,其中含有163条多态性条带,占95.32%。最少可以通过5对高多态性SSR引物即能将33份猕猴桃雄性种质材料全部区分开。这5对SSR引物共扩增出83条条带,多态性条带82条,占98.80%,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为1~12个,平均每对引物为16.6个。通过对33份猕猴桃雄性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发掘出猕猴桃雄性种质优异标记位点UDK96-035、UDK96-053、UDK96-040、Thr801、For13,可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6.
【目的】明确不同噬菌体混合对茄劳尔氏菌(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裂解能力和对噬菌体抗性产生的影响,了解4种噬菌体的作用受体。【方法】将4种噬菌体P1556-1、P1556-2、P7-1和P1521两两混合后,比较其在青枯菌平板上产生的噬菌斑大小;噬菌体与青枯菌混合培养测定青枯菌对噬菌体的抗性;通过噬菌体与脂多糖和膜蛋白的吸附试验测定噬菌体的作用受体。【结果】噬菌体P1556-1产生的噬菌斑最大,裂解青枯菌的能力强。4种噬菌体两两混合产生的噬菌斑与单一噬菌体产生的噬菌斑大小没有显著差异,但可延缓抗噬菌体的青枯菌产生。噬菌体P1556-2可被青枯菌的脂多糖吸附,P1521能被脂多糖和膜蛋白吸附,而P1556-1和P7-1均不能与脂多糖和膜蛋白作用。【结论】不同噬菌体混合不能提高其裂解青枯菌的能力,但可以延缓抗性青枯菌的产生;不同噬菌体作用受体不同。  相似文献   
87.
早熟型(早花型)、中熟型(中花型)、晚熟型(晚花型)为猕猴桃雄株花期的3种类型。在前期对江西省野生中华猕猴桃雄株种质资源地搜集、保存及评价的基础上,综合其花器性状、花粉性状及花期特征等,筛选出"早花型""晚花型"及"中花型"3种花期的中华猕猴桃优异雄株。早花型"M11"优株,单花花粉量极大,达7.55×10~5个,花枝率100%,在江西省信丰地区3月底开花,花期12~15d,与"红阳""东红""赣红"等早熟品种花期相遇;中花型"YS1"优株,花粉活力高,达78.61%,花枝率100%,在江西省奉新地区4月上旬开花,花期特长,达18~23d,与"金果""徐香""华优""翠玉"等中熟品种花期相遇;晚花型"M12"优株,花粉活力高,达75.55%,花枝率100%,在江西省信丰地区4月中旬开花,花期16~18d,与"金艳""金魁""海沃德"等晚熟品种花期相遇。  相似文献   
88.
生物炭对设施退化土壤氮相关功能微生物群落丰度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设施栽培土壤在人工调控下进行生产,长期处在高温高湿、无降水淋洗、高复种指数、持续大量施肥等特殊环境条件下,它的物理结构和生化性状产生很大变化.菜农因传统施肥经验而形成的盲目大量施肥行为造成氮肥的过量摄入,从而愈发加重了土壤表层养分富集、酸化板结、养分失调等,继而导致蔬菜品质严重下降,在部分种植年限较长的大棚已不能进行蔬菜生产,严重制约了各地区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而长期过量的施用氮肥还会使设施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升高,减少土壤中的硝化微生物菌群的丰度,提高反硝化微生物的活性,促进N2O的排放通量[2].因此,为了保证设施栽培产业能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使蔬菜生产向高产、高效、优质的方向发展,对设施栽培土壤氮循环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9.
以康仙花为原料,提取康仙花色素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证明极性溶剂乙醇、甲醇和水对康仙花有效成分具有很强的提取能力,其中乙醇-水溶液(60∶40,体积比)对于康仙花色素的提取能力最大;康仙花色素在220及260 nm处均存在极高的吸收峰值;在酸性条件下康仙花色素颜色为红色(pH值1~4),且随pH值增大而变浅;在碱性条件下康仙花色素颜色转变为黄绿色;在pH值为1,60℃以下时,康仙花乙醇提取物对光、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Cu2+、Fe3+离子的存在对康仙花提取物的颜色和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食品添加剂Vc会破坏康仙花色素的稳定性;此外,康仙花的抗还原能力强于其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90.
试验以朱顶红(Hippeastrum rutilum)无菌苗为材料,通过筛选基本培养基、低 pH 水培、添 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凝固剂、不同浓度蔗糖、不同褐化剂来探讨鳞茎组织培养中抑制褐化的有效方法。 结果表明:朱顶兰在 MS 基本培养基中生长状况较好,褐化程度最低;低 pH 水培显著影响朱顶红的生 长与增殖,且不能有效抑制朱顶红鳞茎褐化;以琼脂粉 A 为凝固剂,半固体状态,附加 30 g · L-1 蔗糖的 MS 培养基有利于朱顶红鳞茎的抗褐化和增殖;在继代培养基中添加 1.0 g · L-1 活性炭可有效抗褐化。因 此,朱顶红鳞茎继代过程中适宜的培养条件为:MS+2.0 mg · L-1 6-BA +30 g · L-1 蔗糖 +1.8 g · L-1 琼脂粉 A 或 MS+2.0 mg · L-1 6-BA +30 g · L-1 蔗糖 +6.0 g · L-1 卡拉胶 +1.0 g · L-1 活性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