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篇
  5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5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动物氧化应激与免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氧化应激是对动物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常见问题之一,它是机体自由基生成增加或(和)清除能力降低,引起机体氧化系统和抗氧化系统紊乱,导致自由基在体内积累而引起的氧化损伤过程。然而,机体抗氧化系统与免疫系统密不可分,其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是联系2个系统的重要途径。目前,应用外源抗氧化剂改善动物健康和提高肉制品品质的研究较多,如植物多酚、维生素A和维生素E等。但是,这类试验大多思路较窄,着眼点片面,缺乏系统性探讨。本文在详述氧化应激与免疫关系的基础上,对外源抗氧化剂调控机体免疫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42.
<正>20世纪30年代,研究者就得知,畜禽在大范围内发生的营养性障碍,多是在某些环境下摄取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过剩或缺少所造成的,这就为人类和动物的食品营养调节提供了依据,也为矿物饲料的研制  相似文献   
43.
畜禽养殖规模的扩大使家畜胃肠道和粪尿的甲烷排放增加, 加剧了温室效应。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畜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对甲烷排放的影响以及甲烷的生成过程、产甲烷菌的结构特征和多样性, 提出减少胃肠道和粪尿甲烷排放的3种有效途径:一是改善日粮品质和结构以及培育高生产性能品种, 从而提高畜群生产力, 减少单位畜产品甲烷产量;二是通过调控瘤胃微生物区系, 抑制产甲烷菌的生长, 阻断甲烷生成途径, 降低个体甲烷产量;三是提出处理家畜粪尿的能源环保型和生态环保型管理模式, 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减少甲烷排放。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究5个玉米品种完熟期秸秆体外发酵及营养成分瘤胃原位降解特性,为其在草食畜中的利用提供营养技术参数。【方法】选用普通玉米(科湘玉11号,CM)、高油玉米(高油115,HOM)、糯玉米(科湘糯玉1号,WM)、饲用玉米(沪青1号,FM)和甜玉米(科湘甜玉1号,SM)等5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于抽穗后第50天(完熟期)采集秸秆样品,利用体外产气试验及瘤胃原位降解试验测定其体外发酵特性及干物质(DM)、粗蛋白(CP)和中性洗涤纤维(NDF)降解率,研究其瘤胃降解动力学参数变化规律。【结果】饲用玉米的产气速度(k)显著高于糯玉米和普通玉米(P<0.05);初始发酵速率(FRD0) 显著高于糯玉米(P<0.05),极显著高于普通玉米(P<0.01)。甜玉米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DMD)显著高于糯玉米、普通玉米和高油玉米(P<0.05)。普通玉米秸秆发酵液中氨态氮浓度极显著高于其他4种玉米(P<0.01)。高油玉米秸秆体外发酵液中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极显著高于除普通玉米外的其他3种玉米(P<0.01),而普通玉米则显著高于糯玉米和甜玉米(P<0.05)。甜玉米秸秆发酵液乙酸及高油玉米秸秆异丁酸物质的量比例显著高于饲用玉米;饲用玉米秸秆丁酸物质的量比例极显著高于其他4种秸秆。饲用玉米、高油玉米秸秆的干物质有效降解率均显著高于甜玉米(P<0.05);饲用玉米秸秆粗蛋白的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P<0.001),普通玉米秸秆粗蛋白的有效降解率极显著高于糯玉米和高油玉米;饲用玉米和高油玉米秸秆中性洗涤纤维有效降解率分别显著和极显著高于甜玉米。【结论】不同玉米品种秸秆体外发酵及体内降解特性存在差异,饲用玉米和高油玉米等新型玉米品种秸秆具有与普通玉米相近甚至更高的营养消化率。  相似文献   
4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全棉籽比例对奶牛泌乳性能和乳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采用 4×4拉丁方试验设计,选择 8头泌乳早期的经产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量、胎次、产犊日期接近,健康无疾病),分为 4组,每组 2个重复,每个重复 1头牛。A组饲喂基础饲粮,B、C和 D组分别饲喂含 5%、10%、15%全棉籽的试验饲粮。每期试验 28d,其中预试期为 7d,正试期为21d。结果表明:随着饲粮全棉籽比例的增加,奶牛产奶量有提高趋势(P>0.05),校正乳产量极显著提高(P<0.01)。全棉籽极显著地提高了奶牛的乳脂率(P<0.01),对乳蛋白率、乳糖率和乳非脂固形物率无显著影响(P>0.05)。全棉籽极显著降低了饱和脂肪酸(SFA)的含量(P<0.01),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乳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含量(P<0.05或 P<0.01);短链脂肪酸和中链脂肪酸含量都显著降低(P<0.05),长链脂肪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或 P<0.01)。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全棉籽可以提高奶牛产奶量,优化乳脂脂肪酸组成,改善乳脂品质,并以 10%为泌乳早期奶牛最佳饲粮全棉籽比例。  相似文献   
46.
<正> 1 高产奶牛的营养需要1.1 干物质与纤维需要量干物质采食量(Dry matter intake,DMI)是奶牛配合日粮中一个重要指标,通常最大干物质采食量发生在产后10~14周。最大干物质采食量相对滞后于泌乳高峰期(产后4~8周),引起奶牛泌乳早期能量代谢负平衡,进而导致体重下降。卢德勋(2001)对高产奶牛提出如下 DMI方案。  相似文献   
47.
饲喂全棉籽影响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液指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饲料资源日渐紧缺,开发利用新的资源很关键,如果可以将产量丰富的农副产品—棉籽广泛应用于奶牛养殖,这将大大提高经济效益。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棉籽应用于奶牛生产的试验研究,包括对奶牛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旨在为奶牛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8.
硫在反刍动物营养中的作用及其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综述了硫在反刍动物营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对生产中硫的需要量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9.
中国年产兔肉已达到54万吨,约占世界兔肉总产量的45%,兔毛年产量2万多吨,而且养兔业仍呈上升趋势,可以说中国是个名副其实的养兔大国,国内外市场前景广阔。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养殖户为了追求利益,在饲养中常常像饲喂鸡猪一样,以高能量、高蛋白日粮为主,以求提高日增重和兔毛产量  相似文献   
50.
降低鸡蛋中胆固醇含量的营养调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通过营养调控技术降低鸡蛋中胆固醇含量,包括调控日粮能量、纤维素以及寡聚糖、微生态制剂、异黄酮物质、中草药、植物固醇、微量元素等营养调控剂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