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鹅副粘病毒病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SPF鸡胚分别从扬州市不同患病鹅群的病鹅肝、脾等病料中分离到5株病毒。鸡胚分离的病毒株均具有凝集鸡红细胞,HA为27~14,并被康复血清所抑制。毒价ELD50为1011.24,人工感染易感鹅引起发病死亡,与自然病例的症状和病变相同,并能在鹅群中流行传播。3株鸡胚绒尿液毒作负染电镜观察,病毒颗粒均呈大小不一、形态不正、表面有密集纤突结构,病毒内部由囊膜包裹着的螺旋对称的核衣壳,大小平均直径为120nm。根据血清学检测、病毒形态结构及特性等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分离毒株为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一员。应用分离毒研制的灭活苗经试验表明有良好的保护率。  相似文献   
12.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infection)是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的一种接触传染性疾病.又称为鸭疫败血症(Anatipestifer septicaemia)、鸭疫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a anatipestifer infection)和鸭传染性浆膜炎(Infectious serositis),鹅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曾被称为鹅渗出性败血症(Septisemia anseru exsudative)。Hendrickson等首次报道了该病在美国纽约长岛的三个鸭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肉鸭鸭疫巴氏杆菌病最小发病日龄为10日龄,直至出售时仍在发病,发病率5%~90%,死亡率5%~60%,是肉鸭饲养中的一大传染病。对自然病例和人工感染病例剖检,本病的特征性病理变化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胸膜炎、气囊炎和肝周炎。疫区病鸭体内分离的10株细菌,经培养特性和生化试验鉴定均为鸭疫巴氏杆菌;分离的菌株通过易感鸭感染试验获得成功,证明该菌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14.
水泥漏缝板(concret eslat),也称水泥漏粪板,顾名思义是带缝隙的水泥地板。由于水泥漏缝板有造价低廉,坚固耐用,易保持清洁、干燥、卫生等优点,欧美等国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使用,到目前为止,90%以上的畜牧场都使用水泥漏缝板。近几年,随着我国养猪业从传统向现代化的不断转型,越来越多的猪场开始使用水泥漏缝板。但从目前使用情况来看,  相似文献   
15.
1 疫病流行情况从 2 0 0 0年 3月起 ,在江苏省金湖县陆续发现鹅流行一种死亡率极高、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发病日龄最小的 12日龄 ,也有 15 0日龄以上的成年种鹅。日龄越小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据不完全统计 ,全县有 2 90群约 843 70多只鹅发病。死亡数达到 2 13 60多只 ,平均死亡率达 2 5 3 %。此外 ,与患鹅同时饲养的鸡也有感染发病及死亡发生。2 临床症状发病初期病鹅精神萎顿 ,行走无力 ,常蹲地不愿行走 ,少食。病鹅常伴有甩头 ,咳嗽 ,口淌粘液等呼吸道症状。排白色或灰白色的稀粪 ,随后稀粪中带有暗红色物质 ,后期变成水样绿色稀…  相似文献   
16.
用鸡胚尿囊腔传代法从23个鸭泄殖腔拭子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鉴定为新城疫病毒。该毒株ELD50为5.85log10,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为92.5h,1日龄鸡脑内致病指数(ICPI)为0.5,6周龄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为0.3,属于中等偏弱毒力的毒株。该毒株不引起6周龄雏鸡发病。结果表明家鸭也能感染NDV。  相似文献   
17.
新城疫(ND)是新城疫病毒(NDV)引起的禽类急性、高度接触性和致死性的传染病,对养禽业的危害极其严重,是危害鸡、鸽、某些珍禽等陆生禽类的主要传染病。1997年我国报道了家养水禽鹅发生新城疫的病例,且发病率高,从而改变NDV对水禽不致病之说。近年来,我国也有家鸭感染NDV的病例报道,但未引起更为严重的流行和发病。作者从鸭泄殖腔拭子中分离到1株NDV,并对该株NDV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新城疫病毒毒力的判定标准是根据国际上规定的 3项指标 ,即最小致死量致死鸡胚平均死亡时间 ( MDT)、 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 ( ICPI)和 6周龄非免疫雏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 ( IVPI)等加以评价。将分离到的 1 1株鹅副粘病毒中选取了其中 3株 ,即 HG97C5 、YG97F1 1 、YG98- 2 C4,按照新城疫病毒毒力判定的标准方法进行了一系列致病性试验。结果为 :3株鹅副粘病毒的 MDT分别为 56.7、52 .0、53 .2 ,ICPI分别为 1 .64、1 .69、1 .70 ,IVPI分别为 2 .62、2 .60、2 .60 ,表明这 3株鹅副粘病毒均具有与新城疫病毒速发型相类似的毒力。同时将鹅胚和鹅按照研究新城疫病毒毒力的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毒力试验。结果为 :上述 3株鹅副粘病毒最小致死量致死 1 3日龄鹅胚的平均死亡时间分别为 68.8、67.4、70 .2 ,1日龄雏鹅脑内接种致病指数分别为 1 .52、1 .64、1 .66,6周龄非免疫雏鹅静脉接种致病指数分别为 1 .2 6、1 .65、1 .68。目前虽然没有鹅副粘病毒毒力判定标准 ,但从其对鸡和鹅的致病性检测结果表明这 3株鹅副粘病毒对鸡和鹅均属于强毒力的毒株  相似文献   
19.
采用血清铁和组织铁测定及ELISA方法检测了脂多糖(LPS)作用不同时间点小鼠血常规、血清铁含量、组织铁含量及血清转铁蛋白(Tf)含量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注射LPS组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含量(HGB)均显著下降(P<0.05),但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HGB含量在注射后1.5h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在注射LPS后1.5h没有形成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即缺铁性贫血(IDA),在此时间点适合进行铁代谢研究.而在其他作用时间点,可能是由于RBC和HGB显著下降,从而使MCV代偿性增加.另外,在注射LPS后1.5h组白细胞计数(WBC)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是临床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的特征,而LPS是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内毒素的主要成分,可见其在对小鼠作用1.5h时起到了有效作用,而其他时间点WBC与对照组相比均没有出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鸡副粘病毒病防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城疫病毒是禽副粘病毒Ⅰ型唯一的成员,在许多教科书及研究论文中均认为水禽有甚强的抵抗力,不引起感染发病。但王永坤(江苏)和辛朝安(广东)已发现鹅副粘病毒病。鹅副粘病毒病的出现大大增加了新城疫防制的难度。1禽副粘病毒病流行概况 自1926年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塔维亚和英国的新城发现并分离到新城疫病毒以来,在70多年中,全世界新城疫曾发生过几次大流行。第一次大流行是在从1926年至60年代初期的30余年中,从印度尼西亚和英国传播到世界各国,造成养鸡业的严重损失;第二次大流行则从60年代末,从中东开始,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