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999年 6月下旬 ,金湖县某鸭场饲养的樱桃谷商品代肉鸭共计 4883只 ,暴发鸭传染性浆膜炎 (又称鸭疫巴氏杆菌病 ) ,共引起 3 0 5 2只肉鸭发病、死亡 2 2 2 9只 ,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为 62 4 %和 73 %。发病率和病死率之高为金湖县养鸭史上所罕见。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1 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调查1996年 6月下旬 ,某鸭场从江苏省六合县 2炕坊分 3批购进 4883只樱桃谷商品代肉鸭 ,其中第 1,3批来自同一炕坊 ,第 2批 70 0只来自另 1炕坊。 1周内雏鸭基本正常 ,从 8日龄起 ,第 1,3批的肉鸭开始有少量的出现不吃 ,精神差 ,卧地不愿行走 ,拉黄绿…  相似文献   
22.
采用血清铁和组织铁测定及ELISA方法检测了脂多糖(LPS)作用不同时间点小鼠血常规、血清铁含量、组织铁含量及血清转铁蛋白(Tf)含量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注射LPS组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含量(HGB)均显著下降(P<0.05),但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HGB含量在注射后1.5h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在注射LPS后1.5h没有形成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即缺铁性贫血(IDA),在此时间点适合进行铁代谢研究.而在其他作用时间点,可能是由于RBC和HGB显著下降,从而使MCV代偿性增加.另外,在注射LPS后1.5h组白细胞计数(WBC)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是临床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的特征,而LPS是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内毒素的主要成分,可见其在对小鼠作用1.5h时起到了有效作用,而其他时间点WBC与对照组相比均没有出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3.
禽流感病毒流行病学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的感染和/或疾病的综合征,可引起鸡、火鸡以及其它禽类,特别是迁徙水禽的感染,主要侵害各种鸟类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等,产生从无症状的或温和症状的到高度致死性的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被国际兽疫局(OIE)列为A类疫病。禽流感给世  相似文献   
24.
采用血清学试验和RT-PCR方法从华东地区家养水禽中分离鉴定出多株H10亚型禽流感病毒,对其中1株A/Duck/Yangzhou/502/2003(简称Dk/YZ/502/03)的血凝素(HA)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登录的其他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Dk/YZ/502/03株血凝素基因与哺乳动物水貂分离株A/Mink/Sweden/84(H10N4)的同源性最高;其推导的氨基酸剪切位点序列为P-E-I-M-Q-G-R,为典型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特征序列,这与该毒株对SPF鸡和BALB/c小鼠的低致病特性相吻合。  相似文献   
25.
鹅副粘病毒病流行病学和血清学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1997年7月以来,来我校兽医院就诊的76例鹅副粘病毒病,群体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10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达到100%,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对27.7%和18.2%。种鹅群感染后能引起产蛋率迅速下降。与鹅同时饲养的鸡也能感染发病。不同患病阶段鹅的HI抗体逐渐升高,高峰期平均抗体滴度为212,然后逐渐下降,并在27-8的水平上维持一段时间。接种疫苗能有效地控制该病。  相似文献   
26.
于2021年在浙江省桐庐县施用不同药剂组合在单季稻五(3)代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主害代若虫(幼虫)高峰期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喷施1次10%三氟苯嘧啶SC 16 mL/667m2 +6%阿维·氯苯酰SC 50 mL/667m2和喷施1次60%吡蚜·呋虫胺WG 18 g/667m2 +30%茚虫威WG 10 g/667m2,对五(3)代稻飞虱的速效、控效均较好,药后3 d校正防效分别达90%和88%,药后7 d~14 d校正防效均达97%以上;对五(3)代稻纵卷叶螟幼虫、保叶效果也均较好,药后6 d对幼虫校正防效分别达75%和83%,对虫苞校正防效分别达82%和73%,药后13 d对虫苞校正防效仍分别达80%和81%;且均对稻飞虱主要天敌蜘蛛较安全。以上说明杀虫剂混施对单季稻五(3)代稻飞虱和稻纵稻纵卷叶螟主害代适期防治一次,具有较好的综合防控效果,可因地制宜在单季稻区轮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