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2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1发病情况某种羊场共饲养杜泊肉绵羊168只、本地白山羊200多只,以放牧为主要饲养方式。自2004年4月份以来,陆续有羊只出现排恶臭稀粥样粪便,混有黏液或血液,体温升高达40~42℃。场内兽医诊断为肠炎,曾用安乃近、氟哌酸、庆大霉素等治疗未见好转。后疑为焦虫病,遂用黄色素治疗,病情仍未得到控制,相继有病羊死亡,以羔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其次为1~2岁羊,年龄大的羊发病较少,且很少引起死亡。本地白山羊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2病理剖检变化剖检病羊4只和病死羊3只,可见尸体消瘦,血液稀薄,皮下脂肪呈胶胨样,有点状出血;全身淋巴结不同程度肿胀…  相似文献   
22.
疝是指腹腔脏器从自然孔或病理性破裂孔脱至皮下或其他解剖腔的一种常见病。临床上多见脐疝、外伤性腹壁疝和腹股沟阴囊疝等.并根据疝内容物是否可复,而分为可复性疝和难复性疝两种。对可复性疝,临床上我们采取皮外缝法治疗猪疝16例,其中脐疝12例,腹壁疝3例.腹股沟阴囊疝1例,除2例感染死亡外,其余均一次治愈,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3.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剂量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初生犊牛生长性能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将32头初生荷斯坦犊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不做额外处理,3个试验组在第2~12天每天分别在牛乳中混合添加3、6、9 g复合微生态制剂,13~60日龄在此基础上饲喂开食料。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初生犊牛日粮中添加6和9 g/d复合微生态制剂可以显著提高犊牛试验期末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添加6和9 g/d复合微生态制剂可显著提高30和60 d犊牛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P<0.05),显著提高60 d犊牛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水平(P<0.05)|复合微生态制剂在犊牛日粮中的添加可以显著降低血清中丙二醛含量(P<0.05)。综上所述,复合微生态制剂可有效提高初生犊牛生长性能和机体抗氧化水平|复合微生态制剂在犊牛1~30 d推荐使用剂量为6 g,31~60 d推荐使用剂量为9 g。 [关键词]微生态制剂|初生犊牛|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24.
为研究猪脾转移因子(TF)对肉鸡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在肉鸡免疫过程的不同时间加入不同剂量转移因子作对比试验,并在对照组A、试验组B1、试验组B2三组鸡群做ND抗体检测、IB抗体检测、IBD抗体检测,脾脏、法氏囊重量测定和出栏效果检测。结果表明,添加不同剂量TF的试验组B1和B2在ND抗体检测、IB抗体检测、IBD抗体检测,脾脏、法氏囊重量测定和出栏效果等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A,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B1和试验组B2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TF可作为禽疫苗免疫增强剂,促进免疫器官的生长,提高免疫水平,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25.
结合高职院校动物微生物课程的特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借助超星学习通APP混合教学模式,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环节的思路探索混合教学模式在动物微生物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法。实践表明,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了线上线下全方位的师生、生生互动交流,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6.
猪弓形虫病和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的诊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发病情况郑州市某猪场饲养的母猪和仔猪发生高热、不食等症状,仔猪死亡6头。2临床表现母猪和仔猪均表现发热,体温高达40~42℃,厌食或不食,应用安乃近、安基比林治疗后,体温下降至正常,能少量进食,停药后体温又升高,停食,持续5~7 d,仔猪食欲废绝,粪便由干变稀,鼻镜干燥,被毛逆立,眼结膜苍白,甚至全身苍白,呼吸急促、气喘,个别猪表现步态不稳,甚至后躯麻痹,弱小仔猪往往很快死亡。发病后期病猪耳、鼻、胸部、腹部出现紫红色斑块。3病理变化血液稀薄,凝固不良;脾脏质地易碎,有的脾脏上有粟粒大小的出血点;肝脏土黄色,表面有灰白色区域性坏死,…  相似文献   
27.
动物寄生虫病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必须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随着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国家级骨干院校建设的不断推进,各专业的教学改革也不断深化,从事动物寄生虫病课程教学的教师也对动物寄生虫病课程进行了改革。通过制定符合兽医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标准,更新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编写相应的实验教程,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动物寄生虫病的教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8.
鸡沙门氏菌病包括鸡白痢、鸡伤寒和鸡副伤寒3种,是对养鸡业危害性大且多发的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以败血症和肠炎最为常见.沙门氏菌病是雏鸡群最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发病时严重影响雏鸡成活率,也可引起鸡生产性能下降,种蛋的孵化率降低,对养鸡业危害巨大.鸡场一旦被污染很难再彻底清除.目前我国控制该病的主要措施是检疫淘汰带菌鸡,净化培育鸡群;对没有条件净化或短期内还无法净化的鸡群则采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由于抗菌药物在该病中的不合理使用,使得沙门氏菌的耐药性产生越来越快,耐药谱越来越广,防制难度越来越大[1].  相似文献   
29.
奶牛早期妊娠诊断,指配种后前3个月的诊断。奶牛妊娠后,为适应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机体将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多年来,对配种后前3个月的母牛是否已孕,通过临床近100例的观察,准确率达90%以上,现小结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0.
文章旨在评估肉鸡在不同生长阶段饲喂不同蛋白源日粮对其生长性能、小肠酶活和胫骨特征的影响。试验将平均初始体重为(43.55±0.36)g的400只商品肉仔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试验分为1~14?d和15~28?d两个试验阶段,T1组肉鸡在1~28?d饲喂鱼粉型日粮,T2组肉鸡在1~14?d饲喂豆粕型日粮,15~28?d饲喂鱼粉型日粮,T3组肉鸡在1~14?d饲喂菜粕型日粮,15~28?d饲喂鱼粉型日粮,T4组肉鸡在1~14?d饲喂鱼粉型日粮,15~28?d饲喂豆粕型日粮,T5组肉鸡在1~14?d饲喂鱼粉型日粮,15~28?d饲喂菜粕型日粮。结果:T3和T4组肉鸡1~14?d平均日增重和采食量显著高于T1和T2组,而T1和T2组肉鸡1~14?d料重比最低(P<0.05)。T1和T5组肉鸡小肠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T3和T4组肉鸡小肠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T1组肉鸡小肠糜蛋白酶活性最低(P<0.05)。T2组胫骨灰分含量较其他组分别显著提高了9.65%、13.64%、15.74%和17.92%(P<0.05)。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肉鸡在生长初期(1~14?d)饲喂菜粕型日粮可以显著改善采食量和日增重。 [关键词]蛋白源饲料|肉鸡|生长性能|酶活|胫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