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9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91篇
林业   350篇
农学   259篇
基础科学   281篇
  204篇
综合类   1910篇
农作物   261篇
水产渔业   302篇
畜牧兽医   950篇
园艺   371篇
植物保护   11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225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270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125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8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随着畜禽养殖业集约化程度的加深,养殖业与种植业分开经营的特点日益明显,加之,近年来化肥工业迅猛发展,减弱了种植业对粪肥的依赖,忽视了粪肥中的养分利用。2021年,四川省开始在大邑、蒲江、荣县等24个县(区)开展以粪肥还田为主的整县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为加快推进全省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本文分析四川各地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推进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适用于四川省实际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52.
【目的】内生菌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分析不同品种荔枝果肉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挖掘和利用潜在荔枝内生菌种资源,为进一步研究荔枝与内生菌互作关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 6 个不同品种荔枝的果肉组织为材料,PCR 扩增 16S rDNA 的 V3~V4 区,利用 MiSeq 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果肉组织内生细菌在门、科、属和种分类水平上的群落组成及优势菌群,结合 Alpha 多样性分析评估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结果】对 6 个品种荔枝果肉内生细菌 16S rDNA 的 V3~V4 区进行扩增,共获得 2 139 086 条序列,其平均长度为 376 bp。不同品种荔枝果肉内生细菌群落在相对丰度和多样性上无显著差异。在门分类水平,变形菌门为主要优势细菌门类,其次为放线菌门。在科、属和种分类水平上,不同品种荔枝内生菌群落结构相似,但相对丰度占比不同。差异菌群分析结果显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果胶杆菌属(Pectobacterium)、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和迪基氏菌属(Dickeya) 在优良品种‘鹅蛋荔’‘糯米糍’和‘观音绿’中显著富集,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和变形菌属(Snodgrassella)只在‘鹅蛋荔’中富集。根据菌群相对丰度进行聚类分析,‘观音绿’‘糯米糍’和‘鹅蛋荔’的相似性更高。Alpha 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 种荔枝果肉内生菌群仅在丰度和多样性上存在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该研究首次分析了 6 个不同品种荔枝果肉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并在优良荔枝品种中发现特有的微 生物类群富集现象,可为后续提升荔枝品质、开发利用内生菌提供理论依据和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53.
蚕种生产是蚕桑丝绸产业的源头工程.构建稳定原蚕生产基地对蚕种场来说十分重要.2000年以来,浒关蚕种场在南通地区按照建立"种场--地方政府--蚕农"合作制种体系,建立了几个相对稳定的原蚕基地,并本着互惠互利双赢的原则,明确了种场、地方政府、蚕农三方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95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时令鲜特水果成为人们的日常消费品,桑椹以其酸甜可口、营养丰富逐渐被人们青睐.1997年无锡市引进果叶两用桑"大十"栽种,开发蚕桑副产品综合利用,获得了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955.
建立高效的水产品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检测分析方法,是保障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一种有效风险监测技术手段。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具有分析时间短、检出限低、灵敏度高等优点,可满足水产品硝基呋喃类代谢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介绍了硝基呋喃类药物种类、特点及其危害,对UPLC-MS/MS技术在水产品硝基呋喃类代谢物的检测应用做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56.
强大的植物根系不仅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长所必须的水分和养分,而且对于改良土壤的结构和成分,增强土壤的抗剪切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测定苏柳8-26、苏柳9-6、苏柳172、苏柳795、枫香树、木荷、乌桕、红叶石楠、鄂西红豆、美国梧桐、榉树等11个树种根系的生物量以及土壤抗剪切力,研究各树种根系对土壤抗剪切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根径≤1mm的树种根系中,美国梧桐的生物量最多,达到6 g/dm~3左右,苏柳9-6的根系生物量最小,仅为2 g/dm~3左右;根径1mm的树种根系中,美国梧桐生物量最大,达到16 g/dm~3,苏柳9-6的根系生物量最小,仅为3.8 g/dm~3。榉树、苏柳9-6、红叶石楠和苏柳172根系土壤的抗剪切力最大,达到60 kPa左右;而苏柳8-26根系土壤的抗剪切力最小,仅为40 kPa。综合比较认为,榉树、苏柳9-6、红叶石楠和苏柳172根系土壤的抗剪切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957.
热处理对低温胁迫下黄瓜活性氧代谢和膜脂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热处理减轻黄瓜果实低温冷害的作用机理,本试验研究了47℃热水浸泡5 min处理对黄瓜果实在4℃贮藏期间活性氧代谢和膜脂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47℃热水5 min处理可显著抑制黄瓜果实冷害的发生,贮藏15 d后果实冷害指数较对照(CK)低20.87%。此外,热处理还可抑制黄瓜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MDA)含量的上升,提高黄瓜果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D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抑制超氧阴离子($\mathop{{O}}_{2}^{{\mathop{}_{\ ·}^{-}}}$)及过氧化氢(H2O2)的产生,同时降低脂氧合酶的活性,保持较低的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膜脂不饱和度。综上,热处理可维持黄瓜果实活性氧代谢的平衡,抑制膜脂的过氧化作用,从而提高黄瓜果实的抗冷性,减轻果实冷害损伤。  相似文献   
958.
旨在系统地研究通过远缘杂交结合胚培养获得甜瓜双单倍体的方法,以拓宽甜瓜双单倍体获得路径。以西印度瓜(Cucumis anguria L.)为远缘花粉供体,对厚皮甜瓜阿鲁斯达令进行授粉,并结合胚培养方法进行研究,以期获得厚皮甜瓜阿鲁斯达令的双单倍体。结果表明,对阿鲁斯达令甜瓜进行远缘授粉后如果不作处理,子房会全部败育,而对子房表面涂抹坐果灵后坐果率可达73.33%;授粉28 d后,共采收22个远缘杂交果实,累计获得359粒种子;胚培养后获得4株再生植株,再生植株占比为1.11%;通过流式细胞仪鉴定得出,再生植株有二倍体、混倍体2种类型。对比二倍体再生植株和母本阿鲁斯达令发现,二倍体再生苗的叶、花较小,植株长势较弱,果实较圆,平均花粉活力较低。对二倍体再生植株R3、母本阿鲁斯达令自交1代(S1代)群体形态学性状进行遗传变异系数比较发现,R3 S1代群体各项指标的遗传变异系数均远低于母本阿鲁斯达令S1代群体。利用筛选出的2对在阿鲁斯达令基因组中具有多态性的简单重复序列(SSR)引物CMATN240、CMCTN71对R3 S  相似文献   
959.
丙二烯氧化物环化酶(allene oxide cyelase,AOC)是茉莉酸(jasmonic acid,JA)信号途径中一个重要的合成酶,在植物生长发育、光合作用、物质代谢和逆境胁迫应答等多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探究AOC基因在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中的家族特征,本研究以4个拟南芥AtA...  相似文献   
960.
日本山桐子引种育苗及苗期生长规律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进的2个日本山桐子种源(产地A ich i pref,Nara-Ken)和国内山桐子种源作对照进行了育苗试验,并进行苗期生长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北亚热带的南京江宁区试验地能正常发育,种子发育需经去蜡等方法进行技术处理,在温室条件下,需35~40 d形成幼苗。国内种源发芽率为17.8%、A ich i pref种源达23.5%、Nara-Ken种源达23.8%,引进种源分别高出国内当地种源5.7%和6.0%。苗期物候无显著差异;苗期生长在生长期内均表现慢—快—慢的变化规律,于11月中下旬生长趋于停止。1年生平均苗高当地种源为86.0 cm,A ich i pref种源95.2 cm,Nara-Ken种源99.4 cm,引种种源分别高出国内当地种源10.7%和15.6%。平均地径当地种源为1.44 cm,A ich i pref种源为1.60 cm,Nara-Ken为1.66 cm分别高出国内当地种源11.1%和1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