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8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1篇
  6篇
综合类   96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38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分子标记在外生菌根真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外生菌根研究中,外生菌根真菌遗传多样性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分子标记的引入使得外生菌根真菌遗传多样性研究飞速发展.文章就分子标记在外生菌根真菌遗传多样性中的运用作了综述,为以后相关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2.
李敏  闫伟 《华北农学报》2007,22(5):176-179
以褐环乳牛肝菌为试验材料,从酶学的角度,通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酸性磷酸酶(ACP)活性、脯氨酸(Pro)与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相对电导率的变化,研究了菌丝体培养过程中菌丝体活力与这几项测试指标的相关性,为对供试菌株在液体培养条件下的菌丝体活力进行评价探索可行方法。结果表明,菌丝体的酸性磷酸酶活性与菌丝体生物量变化趋势有较好的一致性;菌丝体相对电导率在菌丝体生长最旺盛时,其值最低。这两项指标可作为反映菌丝体活力的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脯氨酸与丙二醛含量也可作为反映菌丝体活力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3.
贺兰山地区青海云杉外生菌根的形态类型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形态学、解剖学角度并利用对外生菌根真菌rDNA的ITS区段的PCR扩增产物分析,对内蒙古段贺兰山地区青海云杉外生菌根形态多样性进行初步研究,并对其外生菌根真菌物种多样性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1)与青海云杉共生的外生菌根有11种不同的类型;2)经对11种不同类型的菌根真菌rDNA的ITS区段碱基序列测定并运用GenBank的序列局部相似性查询系统(BLAST)软件比对,共鉴定到种水平7株,属水平2株,科水平2株,其中子囊菌为2株,其余都为担子菌;3)在形态、解剖学分类的基础上对外生菌根根尖进行分子鉴定,二者鉴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44.
云杉大树移植新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大树移植新技术(树体输液技术结合复合菌根菌剂灌根技术)对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中旗移植的36年生云杉(Picea asperata Mast)大树进行处理.生长季过后,对其生长状况进行调查,并采用树木生长评价体系为移植大树评分.结果表明:采用新技术处理的云杉大树生长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健康性等级在6级~4级占92.65%,观赏性等级6级~4级占76.42%;而对照组健康性等级在6~4级占20%,观赏性等级6级~4级占10%.  相似文献   
145.
以柠檬酸作交联剂改善丝胶/聚乙烯醇热固化膜的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洋  冯屏  田晓慧  闫伟 《蚕业科学》2010,36(1):91-96
交联、接枝和共混等是改善纯丝胶膜耐溶失与力学性能的重要技术方法。以柠檬酸作为交联剂制备的丝胶/聚乙烯醇/柠檬酸共混固化膜的表面结构形态得到改善,耐溶失性能以及力学性能显著提高。成膜条件对丝胶/聚乙烯醇/柠檬酸共混固化膜结构及其性能产生影响,适当升高干燥温度有助于提高柠檬酸与丝胶和聚乙烯醇的交联程度,在干燥温度为120℃、柠檬酸质量分数为0.6%的条件下,制备的共混固化膜表现出最佳的力学性能和耐溶失性能。用柠檬酸作交联剂的丝胶/聚乙烯醇/柠檬酸共混固化膜材料培养L929细胞,测试其对细胞毒性的分级为一级(细胞为圆形,偶见裂解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医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6.
受常隆水库保护煤柱影响,漳村煤矿2203综放工作面回采期间需进行大小切眼对接,在动压地质条件影响明显的情况下,常规端头尾配套技术已无法满足生产需要,通过对综放工作面两端头配套技术进行优化创新,实现了复杂条件下大小切眼快速对接,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  相似文献   
147.
履带式推土机动力传动系统推土工况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实现履带式推土机的快速建模,该文从工作方式、系统结构、动力学等多个角度对履带式推土机进行了分析研究。进一步利用Matlab\Simulink对Cruise进行二次开发,在Cruise环境中添加了动载荷模块、履带模块、分动箱模块及液压模块。在此基础上,结合Cruise中完善的动力传动系统模型,实现了履带式推土机直行推土工况的快速建模。利用实车参数对模型标定后进行仿真。推力的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相比,有99.2%的仿真结果误差小于1%;滑转率的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相比,有71.8%的仿真结果误差小于1%。对比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对履带式推土机的直行推土工况进行准确地模拟。  相似文献   
148.
张家口市玉米杂交制种从1978年开始发展,到1995年发展到最大面积2.2万hm2,然后逐渐减少,到2011年仅剩下0.15万hm2。杂交玉米品种从1978年引进的少数几个发展到目前的几十个,呈多元化趋势。在分析面积和品种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张家口市玉米制种产业存在的资源、技术、加工等优势以及基地市场混乱、农民素质较低等问题,进而探讨发展玉米制种产业的思路,比如规范种子生产基地、改进玉米制种生产方式、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等。  相似文献   
149.
【目的】转基因育种是将对人类有益的外源基因通过生物技术整合进受体植物的基因组中,使其获得通过自然进化无法获得优异性状,这是转入外源基因的"预期效应"。然而,外源基因插入受体植物还可能产生无法控制和预期的细胞、代谢或表型等方面的改变,即"非预期效应"。非预期效应是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研究以抗虫转基因玉米为材料,利用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比较研究转基因玉米与其非转基因玉米之间的非预期效应,为蛋白质组学技术解析转基因植物非预期效应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4份已经进入中国农业部安全评价阶段转苏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einsis,Bt)内毒素基因的抗虫玉米材料,即SK12-5zd、IE034z、Bt799z、Bt799zd,以及它们的对照玉米材料郑单958和郑58,分别种植于可控人工温室中。待玉米幼苗生长至5叶1心期时,每份材料取长势一致的6个单株最上部完全展开叶片,混合作为一个样本进行取样,并提取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分别分离4种转基因玉米和它们各自对应的非转基因材料高丰度蛋白质组,利用Image Scanner扫描仪扫描脱色后的蛋白质凝胶,PD Quest 8.0软件(Biorad,USA)分析蛋白质凝胶图谱,以蛋白点相对体积(%Vol)来表述每一个匹配蛋白质的表达丰度,将电泳凝胶上特异性蛋白质和相对体积大于2倍的差异蛋白质点取样,依据相应蛋白质数据库进行质谱鉴定,并对鉴定出的特异性和差异性蛋白质进行细胞功能富集分析(GO)和代谢途径富集分析(KEGG),以评价转基因抗虫玉米的可能非预期效应。【结果】通过比较4种不同转基因抗虫玉米及其非转基因对照的高丰度蛋白质组,除目标抗虫基因外,共鉴定出61个蛋白质,其功能主要是富集于光合作用、碳固定、能量转运等基础细胞功能相关酶类,如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ATP合成酶、丙酮酸磷酸双激酶等。仅有少数几个与光合作用、碳固定和ATP合成途径等基础代谢过程相关基因出现上调表达。KEGG分析表明,与对照ZD958相比,SK12-5zd的差异蛋白在光合生物碳固定途径中显著富集;Bt799zd的差异蛋白则分别在光合生物碳固定途径、光合作用和碳代谢途径中显著富集。与对照Z58相比,IE034z和Bt799z的差异蛋白均在光合作用代谢途径中显著富集。证明4种转基因材料与对照蛋白质组相似性较高,未见基因的异常表达。【结论】测试的4种转基因材料在蛋白质水平未发生影响其安全性的非预期效应;当前结果表明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用来验证转基因植物的非预期效应。  相似文献   
150.
白口蘑(Tricholoma mongolicum)菌的植物激素样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生长过白口蘑菌丝的培养液室温下培养小麦和苜蓿萌动种子。结果表明生长过白口蘑菌丝的培养液对这两种植物幼芽有明显的促生长激素样作用 ,这种促进生长作用的大小还和菌丝的生长量有正相关关系 ,而且对不同植物或不同器官的作用大小也不同。说明白蘑菌丝在生长过程中分泌出一些促进植物生长的激素类物质。实验还表明这类物质的酸碱稳定性较差 ,而且不耐高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