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1篇
农学   2篇
  10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油菜不同地表覆盖栽培方式产量与效益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部地区是我国油菜的主产区, 干旱是该地区油菜高产的主要制约因子。为寻求适宜西北沿山干旱区自然气候条件下油菜抗旱栽培技术, 选膜侧沟播、半膜覆盖平播、全膜覆盖平播、麦秸覆盖平播和全膜覆盖沟播5种地表覆盖栽培方式, 与常规露地平播种植方法进行了植株形态、产量和效益比较。结果表明: 不同地表覆盖栽培方式对油菜株高、茎粗、主花序长度、单株分枝数量、角果数等性状产生较大影响。除麦秸覆盖平播外, 全膜覆盖平播、全膜覆盖沟播、膜侧沟播和半膜覆盖平播均能显著提高油菜的株高、茎粗和主花序长度; 全膜覆盖平播和全膜覆盖沟播可有效地促进油菜植株的一次分枝, 而半膜覆盖平播、膜侧沟播和麦秸覆盖平播无明显作用; 地表覆盖处理抑制了油菜的二次分枝。全膜覆盖沟播、全膜覆盖平播、膜侧沟播和半膜覆盖平播均促进了油菜单株角果数的增多, 而膜侧沟播、麦草覆盖平播、半膜覆盖平播提高了油菜角粒数, 全膜覆盖沟播、全膜覆盖平播、膜侧沟播、麦秸覆盖平播降低了油菜千粒重。采用全膜覆盖沟播、全膜覆盖平播、膜侧沟播栽培油菜, 产量分别达2 111.25 kg·hm-2、2 017.95 kg·hm-2和1 934.70 kg·hm-2, 比常规露地平播增产52.16 %、45.44 %和39.44 %; 纯经济效益分别达1 985.85元·hm-2、1 868.55元·hm-2和1 495.20元·hm-2, 比常规露地平播高2.22倍、2.03倍和1.43倍。半膜覆盖平播、麦秸覆盖平播产量及效益均显著低于常规露地平播。因此, 我国西北沿山旱作区采用全膜覆盖沟播、全膜覆盖平播、膜侧沟播等3种栽培方式种植油菜, 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为理想的经济收入, 应在生产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2.
旱地油用亚麻氮磷钾平衡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构建旱地油用亚麻平衡施肥指标体系,采用农业部推荐的"3414"实验法,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山西省大同市和甘肃省白银市、平凉市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等4省6市同步进行了大田试验。依据实验结果,拟合了氮、磷、钾三元平衡施肥模型,确定了实现油用亚麻籽粒最高产量、最佳产量目标下氮、磷、钾肥最高施用量、最佳施用量及其配比。结果表明,6实验区配合施用氮、磷、钾肥均可提高油用亚麻籽粒产量,白银、鄂尔多斯、乌兰察布3实验区施用氮肥产量增幅最大,张家口、大同、平凉3个试验区施用钾肥产量增幅最大。所拟合的三元平衡施肥模型均达显著相关水平,可运用于油用亚麻生产实践。在张家口、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大同、平凉和定西6实验区,推行氮、磷、钾三元平衡施肥最大施用量及其配比,油用亚麻籽粒最高产量比基础产量(不施肥)分别增加40.53%、25.46%、71.15%、30.68%、16.21%和34.71%。推行氮、磷、钾三元平衡施肥最佳施用量及其配比,油用亚麻籽粒最佳产量比基础产量分别增加37.73%、23.47%、62.23%、26.07%、8.77%和24.68%。  相似文献   
33.
干旱胁迫及复水对豌豆根系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干旱胁迫及复水对豌豆根系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和玉米素(ZT)等4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均导致各生育期豌豆根系ABA和IAA含量增加,GA和ZT含量减少,且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变化量增大.同时对各生育期豌豆根系内源激素比例产生影响,对ZT与ABA、GA与ABA、GA与IAA、ZT与IAA比例影响较大,对ZT与GA、IAA与ABA比例影响较小.旱后复水可对各生育期豌豆根系内源激素含量产生补偿效应,其补偿量决定于豌豆生育时期、干旱胁迫强度和复水历时.同时促进各生育期豌豆根系内源激素比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4.
为明确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优质小麦灌浆期生理特性的影响, 采用多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试验方法, 对优质冬小麦"陇鉴301"的籽粒灌浆期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 并就施肥量、种植密度2因素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肥密水平对小麦灌浆进程均产生影响.中肥高密度处理对小麦灌浆最有利, 高肥高密度处理下产量最高, 为4 188.09 kg·hm-2.肥密水平对冬小麦3项光合指标均产生影响, 但影响的具体程度因光合指标和处理而异, 高密度中肥处理有利于提高叶片光合速率, 高密度高肥处理有利于提高叶片蒸腾速率, 高肥水平则有利于提高叶片的气孔导度.灌浆、产量及生理特性的肥密互作效应达极显著水平, 且具有正向的互作值.为提高小麦产量, 生产上应依据品种特性来协调确定施肥量和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35.
作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是制约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从作物生长形态、溶质积累、光合作用、超微结构、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内源激素、代谢系统、保护酶系统、产量和品质10个方面,综述了作物对干旱胁迫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6.
不同覆膜栽培方式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为探讨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的增产机理,完善地膜覆盖玉米栽培技术,采用田间试验法,以露地平播为对照,比较了全膜双垄沟播、半膜双垄沟播、半膜平铺、膜侧沟播等4种栽培方式对玉米叶面积、光合势、干物质积累、穗部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进行了成本和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全膜或半膜双垄沟播显著增加了各个生育时期玉米的叶面积,半膜平铺和膜侧沟播作用不大;全膜和半膜双垄沟播及膜侧沟播显著提高了玉米的光合势,半膜平铺对生长前期光合势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后期出现不利影响;全膜和半膜双垄沟播增加了玉米穗长、穗粗、穗行数和行粒数,但也增加了秃顶长。半膜平铺对穗长、穗粗和穗行数有一定促进作用,降低了秃顶长,但对行粒数作用并不明显。膜侧沟播对穗长、穗行数和行粒数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对穗粗和秃顶长作用并不明显;各种覆膜栽培方式均提高了玉米穗粒数和百粒重,但降低了单株成穗数。穗粒数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最大、百粒重次之、单株成穗数最低;全膜双垄沟播、半膜双垄沟播、膜侧沟播、半膜平铺栽培方式分别比对照增产67.23%、60.08%、38.81%和20.02%,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对照提高66.43%、59.54%、38.35%和19.63%,经济收益分别比对照增加85.51%、69.58%、36.37%和18.69%。说明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具有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收益优势。  相似文献   
37.
农田旧膜再利用方式对胡麻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全膜覆盖农田旧膜再利用的有效方式,寻求有利于胡麻高产、稳产的栽培途径,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当年全膜覆盖作物收获后收除旧膜、翌年整地播种(无覆膜)(T6)为对照,比较了旧膜留至翌年免耕播种(T1)、在旧膜上覆土免耕播种(T2)、播种前收除旧膜并覆盖新膜免耕播种(T4)以及当年作物收获后在旧膜上覆盖玉米秸秆、翌年除去秸秆免耕播种(T3)和当年收除旧膜并整地覆盖新膜、翌年播种(T5)等5种农田旧膜再利用方式对胡麻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脯氨酸(Pro)含量以及胡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盖作物收获后旧膜继续留至翌年,仍具有一定的地膜覆盖所具有的提高温度、保护土壤墒情、增强土壤养分供应能力等作用,有利于胡麻叶片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加,协调控制叶片MDA和Pro含量,提高单株朔果数和千粒重,获得较高的单位面积产量。其中:农田旧膜留至翌年免耕直播(T1)、在旧膜上覆土免耕播种(T2)和播种前收除旧膜并覆盖新膜免耕播种(T4)3种农田旧膜再利用方式分别比对照增产10.05%、17.52%和40.67%,当年在旧膜上覆盖作物秸秆、翌年除去秸秆免耕播种(T3)和当年收除旧膜并整地覆盖新膜、翌年播种(T5)2种农田旧膜再利用方式分别比对照增产29.79%和22.16%。农田旧膜覆盖至翌年清除,而后覆盖新膜免耕直播是我国地膜覆盖种植区域农田旧膜再利用的最优方式和实现胡麻高产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8.
栽培方式对玉米根系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进一步明确我国西北地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栽培技术的增产机理,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2008—2009年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7种不同栽培方式对陇东地区旱地玉米根系时空分布、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下玉米根系长度和根干重均随生育期的推进逐渐增加,且随土层的加深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全膜双垄沟播等行距种植模式0~150 cm土层玉米根系长度显著大于半膜双垄沟播、常规地膜覆盖和露地种植模式(P<0.05);120~150 cm土层根长百分比表现为全膜双垄沟播撮苗种植模式最大,全膜双垄沟播等行距种植模式次之,露地种植模式最小;根干重主要集中在0~30 cm土层,且垄沟>垄中,全膜双垄沟播>常规覆膜>半膜双垄沟播,等行距种植>撮苗种植;与半膜双垄沟播、常规地膜覆盖和露地种植模式相比,全膜双垄沟播等行距种植玉米籽粒产量分别提高17.72%、22.01%和47.00%,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6.41%、18.54%和43.57%,是陇东地区旱作玉米的最佳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39.
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和保障。河北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采用了政府工程、院校培育、远程教育、农技服务等4类模式,表现出涉及主体不多、相关因素分散、培育内容单一、效果不尽明显等缺点,农民认知度不广,参与度不高,认可度较低。遵循明确性、长效性、系统性、实用性等原则,构建了家庭农场催生、合作组织带动、农业园区培育、龙头企业带动、现代职业教育、新型农技推广等优化模式,提出了完善法律规制、拓展培育主体、增强模式认知、凝集培育要素、强化职业培训等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40.
分析了唐海县10 a来农村劳动力变化和20 a来农民收入状况,计算了农民收入与其影响因素、构成因子的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唐海县农村劳动力呈逐年增长态势;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逐年增长,从事农业的人员逐年减少;农民收入逐年增长,近年来增幅不大;在选取的影响唐海县农民收入的5个因素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影响最大,而后依次是工资性收入、耕地面积、农村劳动力数量和粮食产量;在农民收入的5个构成因子中,家庭经营收入贡献最大,而后依次是工资性收入、种植业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及加快非农产业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等促进农民增收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