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2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31篇
水产渔业   195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本文研究了双齿围沙蚕幼体在水交换周期分别为8h、4h、2h的流水、模拟潮汐和静水等5种不同水交换条件下的生长。培养双齿围沙蚕幼体50d。结果表明:双齿围沙蚕幼体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在静水槽中,随着时间的推移,pH、DO逐步降低,而NH3-N、H2S的浓度逐步增高;在模拟潮汐的水槽中,pH值、DO、NH3-N、H2S循环变动;在3个流量大小不同的水槽中,pH值、DO、NH3-N、H2S呈逐渐变化,变化幅度与水流量大小有关。各水槽中双齿围沙蚕幼体均有很高成活率。双齿围沙蚕幼体的增重倍数以12倍/d流水的3.77为最高,模拟潮汐的3.49次之,再次为6倍/d流水和3倍/d流水的3.29和2.20,最差为静水养殖的1.75。  相似文献   
52.
虾池养参是刚刚兴起的养殖模式。由于对虾养殖的利润下滑以及病害问题严重,在我国北方山东、辽宁地区的很多对虾池塘改养刺参。但刺参在虾池养殖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若要达到高产高效,需要规范的技术环节很多。现将虾池养殖刺参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3.
目前已发现20多种感染贝类的病毒,其中几种已被证实可导致养殖贝类流行性疾病和大量死亡。人工养殖贝类个体密度较高,为病毒传播提供条件,因此贝类病毒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54.
通过调控放养密度、掌握饵料投喂、采用不同水质管理措施、镊烫法切除单侧眼柄等技术措施抑制或促进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使卵巢推迟或提前了2个月成熟,进行反季节销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5.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虾蛄对pH值的耐受性试验。结果表明:虾蛄的适宜pH值为4.6~10.0,最适pH值为7。  相似文献   
56.
随着缢蛏养殖的发展以及养殖环境的恶化,蛏病日趋严重;本文对缢蛏养殖中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蛏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7.
盐度对凡纳滨对虾存活、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研究了盐度(0·5、5、10、15、20、25、30和35)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平均初始湿重0·776~0.781g)存活、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实验周期45d。结果表明,(1)对虾特定生长率、摄食量、饲料转换效率和吸收效率均以20盐度最高,而存活率以35盐度最高;(2)在0.5盐度下,对虾特定生长率、摄食量和吸收效率均最低。  相似文献   
58.
碘伏对河蟹蚤状幼体和大眼幼体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碘伏对河蟹蚤状幼体Ⅰ~Ⅴ期 2 4h、4 8h的半致死浓度 (× 10 -6mL/L)分别为 939 4、70 3 2 ,92 6 7、6 73 4 ,916 0、5 4 3 5 ,883 2、5 38 0 ,816 0、5 11 4 ;对大眼幼体分别为 96 3 1、819 4。试验得出了碘伏对河蟹各期幼体的安全浓度 ,并讨论了其在育苗生产中的安全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59.
为探明分布于中国四大海区的天然三疣梭子蟹群体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状况,实验以大连(DL)、东营(DY)、连云港(LYG)、舟山(ZS)、湛江(ZJ)和漳州(ZZ)6个三疣梭子蟹地理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线粒体控制区D-loop全基因序列为分子标记,对中国海三疣梭子蟹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用于分析的1 141 bp的D-loop全基因序列中共有185个变异位点,129个简约信息位点。60个个体中共计48个单倍型,单倍性多样性指数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显示中国沿海三疣梭子蟹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而且三疣梭子蟹在过去没有出现很强的选择效应,群体大小稳定。6群体三疣梭子蟹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189 7,将中国沿海三疣梭子蟹作为一个大群体来讲已产生了中度分化,群体分化时间推断为(19.68~26.05)万年。LYG分别和DY、ZJ、ZZ,以及ZJ和ZZ这4组之间无明显分化,基因流较大(Nem>5),而其他11个群组间已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特别是ZS与其它5群体产生了高度的遗传分化,DL与其他4群体发生了中度分化。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群体发生与扩散可能有更复杂的原因。  相似文献   
60.
15℃下测定了不同盐度(15、20、25、30、35)对体质量(87.22±20.71)g的日本蟳免疫相关指标(血细胞密度、血蓝蛋白含量、酚氧化酶、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含量)和中肠腺消化酶(酸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血细胞密度与盐度呈正相关,盐度对血蓝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盐度30组的酚氧化酶活力、盐度20和30组的溶菌酶活力先升后降,而盐度15、20和35组的酚氧化酶活力、盐度15和35组的溶菌酶活力先降后升再降。至处理第5d,各试验组的酚氧化酶与溶菌酶的活力为:盐度2520301535。盐度变化后,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均表现为先升后降,而丙二醛含量先降后升,至处理第5d,以盐度15和35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较低,而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盐度20组的淀粉酶与纤维素酶活力最高,盐度25组的酸性蛋白酶和脂肪酶活力最高,盐度30组的碱性蛋白酶活力最高,而盐度15组的5种消化酶活力均为最低。盐度20~30为日本蟳较适宜的环境条件,而盐度15与35条件下会引起其免疫能力和消化酶活力的明显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丙二醛含量长期变化情况可作为衡量日本蟳在盐度变化下免疫状态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