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1篇
  3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5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Agouti基因作为牦牛毛色调控的候选基因,探索Agouti基因编码区序列多态性,以期为阐明Agouti与毛色形成的相关性及毛色形成机理奠定基础。根据GenBank已发表序列( NM_206843)设计1对引物,以天祝白牦牛和黑色被毛甘南牦牛皮肤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扩增,成功获得了牦牛Agouti基因编码区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分析Agouti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基本理化性质、信号肽、疏水性、二级结构等;采用DNA混合池测序法和直接测序法,检测牦牛Agouti基因编码区的序列变异。结果表明,扩增得到的Agouti基因的编码区是一条长为593 bp的DNA序列。黑色甘南牦牛和天祝白牦牛皮肤的Agouti基因序列相同,并与黄牛基本一致。将牦牛的Agouti基因序列命名为YAK ASIP,并且在NCBI数据库中注册该基因的登录号为KJ630463。该基因含有一个长度为402 bp的开放性阅读框,编码133个氨基酸。 Agouti基因编码蛋白属于亲水性蛋白,有一个明显的信号肽,含有多个磷酸化位点。其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 Agouti基因编码产物氨基酸邻接系统树表明,牦牛Agouti与黄牛、绵羊等物种的Agouti氨基酸具有高度相似性,并且牦牛Agouti基因编码区中无多态性位点。  相似文献   
82.
在秋末枯草期来临,有选择淘汰部分牦犊牛,可提高次年母畜的繁育率和犊牛个体的胴体重.并对影响牦犊牛肉生产的胎次、挤奶强度、牦母牛产犊月份与连产率和犊牛胴体相关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证实犊牛生产作为高寒草地畜牧业生产其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3.
通过对野牦牛多学科研究和利用结果,阐述野牦牛作为牦牛复壮育种父本,其自身在血液生化遗传、繁殖性能及后代杂交优势等方面显示种质特性,评述野牦牛种用效果.  相似文献   
84.
通过屠宰试验和胴体分割可检验一世代大通牦牛的产肉性能.6月龄组和18月龄组牦牛分别为14头和12头.结果表明一世代大通牦牛6月龄和18月龄体重分别为88.98 kg±10.41 kg,150.5 kg±56.1 kg,比同龄家牦牛的71.83 kg±10.23 kg和117.7 kg±17.4 kg分别高17.45 kg和32.8 kg,差异极显著(P<0.01);两年龄组中一世代大通牦牛和家牦牛屠宰率均为48%~50%;两年龄组中,一世代大通牦牛胴体重、净肉重和优质肉块重显著高于家牦牛(P<0.05).  相似文献   
85.
2013年,甘肃省肉牛牦牛产业继续以20个肉牛产业大县(含3个以牦牛肉生产为主的大县)为主保持平稳发展。据甘肃省辖区86个县市统计,2013年肉牛存栏509.2万头,出栏肉牛181.3万头,牛肉产量达19.3万t。牦牛是甘肃省重要牛种资源之一,存栏118.73万头。甘肃省初步形成了以河西走廊国家商品粮基地肉牛产业区、陇东地区肉牛产业区和依靠天然草场的牦牛产业区为优势的肉牛生产基地,甘肃省肉牛业开发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尤以西门塔尔牛和当地黄牛杂交效果最为明显,已成为甘肃省肉牛生产的主体。文章从甘肃省肉牛生产概况、肉牛产业技术应用状况、与甘肃省肉牛产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甘肃省肉牛产业发展建议4个方面进行了总结阐述,以助力甘肃省肉牛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6.
对三世代大通牦牛的产毛量、毛纤维的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是产毛量(kg)1.66±2.36(其中绒毛量0.85±0.12).绒毛、两型毛、粗毛重量百分比(%)分别为51.30±17.52、11.91±2.09、36.79±15.31;细度(μm)分别为22.50±3.40、41.30±5.26、62.68±6.69;自然长度(mm)分别为59.03±7.59、73.34±7.00、101.70±6.84;强度(g)和伸度(%)分别为7.98±0.56、36.78±1.67、22.63±1.86、43.60±5.78,55.78±6.23、36.18±1.34.匀度(μm)上、中、下段各类型单纤维匀度平均分别为44.93±13.96、31.06±10.85、25.78±6.28.毛纤维净毛率、净、污毛回潮率和含脂率(%)分别为81.77±4.86、10.56±3.27、8.44±4.17、10.68±1.16.其指标不仅反映出大通牦牛的绒毛是极其宝贵的纺织原料,而且可作为大通牦牛本种和新品种选育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7.
世界上第一个牦牛培育新品种--"大通牦牛"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通牦牛”是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和青海省大通种牛场连续20年执行农业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重点项目而培育成功的牦牛新品种。于2004年8月24日通过了国家畜资委牛品种审定委员会的现场审定,2004年12月通过了国家畜禽品种委员会的审定,2005年3月8日国家农业部发布公告予以批准(第470号)并颁发了新品种证书。  相似文献   
88.
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引入我国的肉用品种绵羊波德代及其杂种一二代和当地土种羊(蒙古羊)的酯酶(Es)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的4个群体中Es基因座共检测到了Es 和Es-两个等位基因,组成了Es 、Es -、Es--三种基因型。除杂种二代羊和土种羊,以Es -为优势基因型,Es-为优势基因,其余群体均以Es--为优势基因型,Es-为优势基因。结果和前人报道相一致。  相似文献   
89.
传统和经典的家畜育种理论认为,杂交公畜的利用主要是育肥,在育种中几乎毫无价值.  相似文献   
90.
利用正在培育的大通牦牛新品群进行牦(犊)牛肉生产的幼、青年牦牛的肌肉纤维组织学特性(背最长肌)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6月龄大通牦牛的肌肉纤维密度550.13±35.33/mm2已达到峰值,1.5岁为312.29±18.69 n/mm2,到2.5岁时285.72±17.66 n/mm2仅为峰值的50%左右;肌肉纤维的直径(μm)6月龄1.5岁、2.5岁分别为37.16±0.86、41.35±1.18和46.87±1.40,即其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其增加的幅度主要由营养状况、年龄和体重决定;肌肉内肌纤维与结缔组织含量6月龄、1.5岁、2.5岁分别为80.55%与19.45%、76.78%与23.22%、70.23%与29.77%,随年龄的增长,肌肉肌纤维的含量有所下降,而结缔组织的含量有所增加.这不仅说明了幼、青年大通牦牛的肉质细嫩,品质良好,而且反映了利用正在培育的大通牦牛新品群进行牦(犊)牛肉产业化生产的优势,同时可为牦(犊)牛肉的产业化生产提供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