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云斑尖塘鳢池塘育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商业化生产的目的出发,研究池塘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us)仔幼鱼的培育。育苗池经清塘、培水后,当幼小轮虫生物量达10 eggs/mL以上时,按225~375尾/m2放养刚开口的仔鱼,饲养30 d,长成全长约1.5 cm的稚鱼,开始驯食人工混合饲料,再池养30~35 d,育成全长2.75~3.35 cm幼鱼。2006年共放养仔鱼434万尾,育成早期幼鱼119.7万尾,成活率27.6%。在傍晚时拉网起捕,“三网率”达95%。  相似文献   
12.
对池养仔、稚、幼鱼的摄食与生长作了较深入研究.仔鱼的混合营养期短,仅2~3 d,并处在开食期内,开口摄食率低.5日龄仔鱼全长4.31 mm,开口饵料主要为100~150 μm轮虫:稚鱼饵料为350~800 μm裸腹溞、枝角类幼体和桡足类无节幼体,并逐渐转为枝角类为主:后期稚鱼可驯化摄食人工混合饲料.仔、稚、幼鱼具明显的昼夜摄食节率,属晚间摄食为主的昏晨摄食型鱼类.体长与日龄呈直线关系,体重与日龄呈指数函数关系,体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其曲线回归方程为W=0.0112L3.1827,b=3.1827,接近于3,属等速生长型.  相似文献   
13.
尖塘鳢的池塘全人工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从国外引进的线纹尖塘鳢和云斑尖塘鳢养殖生物学特性及池塘全人工养殖技术,包括人工繁殖、仔幼鱼培育、幼成鱼中间培育、幼成鱼单品种饲养等技术。  相似文献   
14.
鳄鱼龟,拉丁名Chelydra Serpentina,别名美国蛇包、肉龟、平鳄龟、小鳄龟,隶属于鳄龟科、鳄龟属,世界热带、温热带许多地方均有分布,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就有进入中国大陆,并开始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15.
线纹尖塘鳢的池养生长特性与幼成鱼饲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工繁殖的线纹尖塘鳢幼、成鱼进行连续29个月的池养饲养,观测其生长结果。结果表明,该鱼生长旺期在2龄鱼,年内生长呈现阶段性;体长与体重关系式为W=0·02L3·0754,属等速生长型鱼类。应用von Berta-lanffy方程,对连续饲养6龄鱼求得其体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t=48·4317[1-e-6·3099(t 0·4826)],Wt=3515·5347[1-e-0·3099(t 0·4826)]3·1312,体重生长拐点于3·2龄处,属衰老拐点。全长2·7~3·2cm幼鱼经第1年的网围、池塘、越冬池等分级中间培育,养成全长15~17·5cm幼鱼,成活率43·5%~58·3%;再经第2年的养成,个体重达300~750g,成活率92%~98%,单产1~1·8kg·m-2。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对黄唇鱼救护技术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通过改进和完善救护方法,并总结了多年的救护经验,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救护方法,大大提高了黄唇鱼救护的成功率,在近3年中,共救护黄唇鱼380条,成功救护303条,通过改进救护技术,使黄唇鱼的救护成活率提高了44%,从最初的40%提高到84%,对保护黄唇鱼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澳洲线纹尖塘鳢的繁殖与培育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线纹尖塘鳢(Oxyeleotris lineolatus)分类上属鲈形目(Percifomes)、虾虎鱼亚目(Gobioidei)、塘鳢科(Eletridae)、尖塘鳢属(Oxyeleotris),俗称澳洲"笋壳鱼",是一种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的名贵食用鱼.  相似文献   
18.
线纹尖塘鳢全人工繁殖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没有尖塘鳢属(Oxyeletris)鱼类。1986年,我课题组从泰国引进了云斑尖塘鳢(O.marmoratus),1996年又从澳大利亚引进了线纹尖塘鳢(O.lineolatus)。10多年来,珠三角地区的养殖业和科技工作不断从东南亚诸国购进苗种,从事商业性养殖,留养亲本或引进亲本,从事人工繁殖、育苗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均未见相关成熟技术的报道,特别是批量商业性种苗的生产上。国内外有关尖塘鳢的全人工繁养殖技术实际处于同一起跑线。我国至今仍在进口的“笋壳鱼”鲜活商品,主要来自泰国、越南等产地国的野生采捅。我课题组经过了多年的探索、研究,终于在线纹尖塘鳢的行为习性、生长、发育生物学与生态学等基础研究,池养全人工繁殖技术上取得了较大突破,在国内率先获得了大批量的商业性种苗。2002年繁育全长3~5cm早期幼鱼27.8万尾;2003年繁育120万尾,已供应省内珠三角地区及浙江、江苏、四川等地62万尾。  相似文献   
19.
线纹尖塘鳢仔鱼期历时14~15 d,初孵仔鱼个体只有2.85 mm;混合营养期短,仅2~3 d,这对仔鱼的成活极为不利。仔幼鱼的摄饵大小L(mm)与口宽D(mm)呈正相关,关系式为D=2.0349L 0.2371,开口饵料大小为150~200μm轮虫。15日龄进入稚鱼期,历时29~30 d;27日龄后,全长约15 mm的稚鱼可以驯食人工混合饲料。45日龄后仔鱼发育成早期幼鱼,此时全长约27.2 mm。依仔幼鱼的食性与生长发育特性,2002~2005年间进行池塘规模化育苗,由前期仔鱼育成全长22.0~34.0 mm早期幼鱼523.7万尾,成活率20.3%~2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