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9篇
林业   139篇
农学   72篇
基础科学   106篇
  84篇
综合类   459篇
农作物   129篇
水产渔业   69篇
畜牧兽医   344篇
园艺   96篇
植物保护   6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7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91.
随着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全面开展,林业信息采集管理系统作为林改的重要技术支撑在林改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强大的系统功能也将为林业发展决策提供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992.
通过近几年对塔里木河下游3个典型断面的胡杨各项生态指标的实地监测,分析了输水恢复过程中胡杨生长对地下水位的响应程度。研究表明:(1)河岸胡杨林生长与地下水埋深有密切的关系,通过10次生态输水,下游河道沿岸的地下水得到补充,水位明显抬升,胡杨长势也随着地下水位的抬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2)地下水位愈深,胡杨的干旱胁迫程度愈强。横向上,胡杨对生态输水的响应随着河道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弱;纵向上,从上段至下段胡杨生长对输水的响应范围逐渐减小。(3)在输水河道两侧过水湿润岸滩,虽有胡杨实生苗零星出现,但就目前输水方式,还无法实现胡杨大面积繁殖更新。  相似文献   
993.
2001年永兴县首次从亚华种业科学院引进两系杂交早稻株两优112制种3.8hm^2,实收单产3.36t/hm^2。株两优112制种高产原因主要表现在“两期”安排合理,花期花时相遇理想、双亲苗穗群体协调、异交结实率高、病虫危害轻等5个方面。  相似文献   
994.
相对湿度对茶橙瘿螨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华才  殷坤山 《茶叶》2001,27(1):41-43
研究了不同相对湿度下茶橙瘿螨的种群动态,表明相对湿度对茶橙瘿螨种群增长有明显的影响,相对湿度太低(RH<50%)或太高(RH>(90%)都不利于茶橙瘿螨种群的增长。在适宜温度下,最有利于茶橙瘿螨种群增长的湿度为75%<RH<90%。  相似文献   
995.
一份珍贵的稻种资源—广亲和恢复系中41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413农艺性状较好。以中413为母体,分别和广亲和测验种IR36(籼)、南京11(籼)、秋光(粳)、Ballila(粳)杂交配组,根据F1结实率分析,它对籼粳稻品种均有较高的杂交亲和性。中413对野败、矮败、Diss和马尾粘败4种不同的胞质不育系均具有较强的恢复能力,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广亲和恢复系。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稻草还田和合理的氮肥运筹不仅可以改良土壤和培肥地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还可以减少因过量施用氮肥带来的环境污染。随着水稻机械化收割的快速发展,稻草全量原位还田面积迅速扩大。因此,研究稻草全量还田后合理施用氮肥十分必要。本文通过早稻机收稻草切碎全量还田后晚稻氮肥运筹试验,探索该条件下晚稻氮肥的合理施用技术。【方法】以超级晚稻品种淦鑫688为试验材料,设计4个施氮(N)水平(0、 120、 180、 240 kg/hm2)基蘖穗肥比例为5∶2∶3,并在180 kg/hm2水平下增设稻草不还田对照处理和稻草全量还田下基蘖穗肥不同施氮比例处理(5∶0∶5、 5∶1∶4、 5∶2∶3、 5∶3∶2、 5∶4∶1、 5∶5∶0)。旨在分析不同处理间水稻产量、 产量构成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结果】稻草全量还田下,施氮量在180 kg/hm2以下时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之后则下降,处理间差异极显著。随施氮量的增加,有效穗数显著增加,而结实率则显著下降,施氮处理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在相同施氮水平下,因为有效穗数、 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提高,所以稻草全量还田产量极显著高于不还田处理,增幅8.83%。稻草全量还田同一施氮水平下,施氮比例为 5∶2∶3 处理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均为最高,有效穗数随分蘖肥比例的增加而减少,处理间结实率差异不显著。稻草全量还田后,随着施氮量增加,其氮素总积累量、 氮肥表观利用率、 氮素的吸收率和百公斤籽粒的需氮量也显著提高,且与施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但氮素收获指数和氮肥生理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同一施氮水平下,全量还田处理水稻氮肥农学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均显著高于不还田处理。相关分析表明, 氮素总积累量与产量呈二次抛物线极显著正相关,氮肥表观利用率、 氮素吸收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稻草全量还田相同施氮水平下,随着穗肥施氮比例降低,其氮素总积累量、 中期的积累量和比率下降,其氮肥的表观利用率、 收获指数和氮素的吸收率也随之降低,但前期的氮素积累量和比率则升高。氮素的农学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均表现为随着穗肥比例的减少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均以施氮比例为5∶2∶3处理处理最高,不施穗肥处理最低。各施氮比例处理中,穗肥的施氮量与氮素的总积累量、 中期积累量、 氮肥的表观利用率、 收获指数和氮素吸收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氮肥的农学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与产量显著正相关。【结论】稻草全量还田后配施适量的氮肥可以提高晚稻产量,本试验以配施N 180 kg/hm2产量最高;在施纯N 240 kg/hm2以内,施氮越多,氮素积累量越多,相应的氮肥表观利用率、 氮素的吸收率和百公斤籽粒的需氮量也越大。总施氮量相同条件下,以基肥∶分蘖肥∶穗肥为 5∶2∶3 的施氮比例水稻产量, 氮肥农学、 生理利用率均为最高,此结果可作为双季稻区稻草全量还田后的推荐施氮比例。  相似文献   
997.
自主导航是智能化农机完成收割作业的重要保障。该研究针对多云天气下光照易变化导致单一特征难以应对麦田环境的问题,提出基于多纹理特征融合的麦田收割边界检测方法。通过构建由图像熵特征和方向梯度特征组成的二维特征向量对麦田收割区域与未收割区域进行分类。其中,根据图像熵特征提取的特点,提出基于滑动窗口的直方图统计方法加速图像熵特征提取速度,较传统熵特征提取方法,本文方法耗时减少49.52%。在提取二维特征基础上,根据特征直方图分布特点,结合最大熵阈值分割算法对麦田图像进行初步分类,然后通过去除小连通区域对误分类区域进行剔除,进而运用Canny算子提取边缘轮廓点,得到分布于收割边界附近的待拟合点。最后,通过Ransac算法对拟合直线进行区域限制,得到较为准确的收割边界。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基于Adaboost集成学习算法提取收割边界,本文算法处理240像素×1 280像素的图像平均耗时为0.88 s,提速约73.89%;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收割边界平均检测率为89.45%,提高47.28个百分点,其中弱光照下检测率为90.41%,提高46.19个百分点,局部强光照下检测率为88.26%,提高46.00个百分点,强光照下检测率为89.68%,提高49.64个百分点。研究结果可为田间农机导航线识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梁山县小安山镇曹庄村在全省"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网络知识竞赛活动中,荣获基层党组织优胜奖。2月22日,梁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远教中心主任杨东亮到该村颁发荣誉证书,并表示祝贺。为发挥远程教育优势,促进十八大精神落到基层,省远程教育中心组织开展了"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网络知识竞赛活动,梁山县委  相似文献   
999.
草鱼鱼种主养与“四病”防治试验高世明,时文山,张桂花(郑州市金水区黄河渔场450046)草鱼具有生长快、成本低、品质好等特点,是一种优良的池塘养殖对象。但在池塘主养草鱼种过程中,出血、肠炎、烂鳃、赤皮等四大传染性鱼病极易暴发流行,难以控制,鱼种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00.
姚军  张有山 《北京农业科学》1997,15(5):36-37,42
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在培肥土壤方面做了大量研究,肯定了化肥,有机肥单因子的培肥效果。本文是从农业经济角度出发,研究北京地区主要增肥土壤增产施肥措施的综合效应,从而确定最经济的培肥措施组合,为农业生产决策培肥改土增产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