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综述了矮败小麦在选育育种材料、建立目标性状基因库等方面的应用。并对今后矮败小麦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沧麦026新晶种以临汾605为母本、CA837为父本有性杂交,经水旱两圃平行交替选择法培育而成.表现性状稳定、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节水、丰产特点突出.在1999~2001年冀中北水地组区试及大区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5 790kg/hm2,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6.1%,居参试品种第一位.大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 135kg/hm2.经省品审会审定通过,适宜河北省黑龙港麦区高肥力水平麦田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水分和肥料的利用效率,2015~2016年进行了限水条件下施肥方式对产量构成因素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底施三元素复合肥+春季浇2水(拔节水+开花水)的产量最高;在相同水分或肥力条件下对穗数的影响较小,穗粒数、不孕小穗数随着水肥条件的不同变化较大,说明在小麦生产中水分和养分是制约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全面了解小麦新品种沧麦15的生产特性,以2 a的区域生产试验产量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对参试品种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沧麦15表现为较好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通过抗性鉴定沧麦15表现为较好的抗旱性,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高产冬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用模拟盐池鉴定了河北省1406份冬小麦品种,从中筛选出79份耐盐性较好的材料;农家品种中耐盐性好的材料明显多于育成品种;小麦品种前期和后期耐盐性的相关系数为0.3267(n=775)。  相似文献   
16.
17.
一、桃小食心虫的防治 1.消灭虫茧:于幼虫出土前,在树干根颈部挖拣越冬茧,特别注意土下树皮缝处。也可在晚秋幼虫入土作茧越冬后,把树根颈部(距干约0.5m)10cm表土铲起撒于田间,使虫茧长期暴露冰冻死亡。 2.清除落果:7月下旬或8月上旬,老熟幼虫多随果落地,人工清理落果,降低第二代虫口密度,消灭果内幼虫可达80%以上。8月下旬至9月在树下拣拾脱果幼虫。  相似文献   
18.
导入LPAAT和KCS基因对油菜种子芥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农杆菌介导法,以下胚轴为转化受体,将溶血性磷脂酸酰基转移酶(LPAAT)和酮脂酰辅酶A合成酶(KCS)基因导入2种不同基因型(“Drakkar”和“Maplus”)的甘蓝型油菜,共获得247株再生植株,其再生频率分别为15.1%和2.0%。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证实,外源基因已整合到油菜基因组中,转化频率分别为3.6%和0.7%。种子中芥酸含量因外源基因的导入使零芥酸油菜“Drakkar”提高到10.5%,高芥酸品种“Maplus”提高了5.0%,最高达62.8%。  相似文献   
19.
张永泰  李爱民  陆莉  陈柳  惠飞虎  王幼平 《作物学报》2006,32(11):1764-1766
对3株甘蓝型油菜-白芥单体异附加系(2n=39)进行小孢子培养,共获得15株单倍体植株。经GISH鉴定,其中11株n=19,4株附加有一条白芥染色体(n=20)。经秋水仙素加倍处理,获得了二体异附加系(2n=40),这为远缘杂交后代外源基因的保存、纯合和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多年小麦育种实践,确定小麦新品种选育的主要目标是多抗节水和丰产稳产。历经多年实践育成沧麦6003。充分发挥品种自身的抗逆水平和丰产潜力,对提高我省小麦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