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6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68篇
林业   135篇
农学   80篇
基础科学   118篇
  95篇
综合类   724篇
农作物   79篇
水产渔业   46篇
畜牧兽医   423篇
园艺   94篇
植物保护   5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陆川猪因其具有成熟早、产仔多、母性好,猪肉皮薄、肉质细嫩、肥而不腻等特点而驰名中外.多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陆川县高度重视陆川猪的保种开发利用工作,采取有力措施进行品种改良与技术开发.  相似文献   
32.
互助县生态修复封山育林的生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伟 《现代农业科技》2010,(16):225-225,228
调查互助县生态修复封山育林林木生长状况,结果表明:林分天然更新密度、林分高生长、覆盖度、平均高和人工更新造林率等指标均较未封育区有明显改善,指出生态修复封山育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33.
34.
思茅松控制授粉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思茅松开花特性、亲本选择、花粉采集、授粉过程、种子采收、档案管理等方面论述了思茅松控制授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5.
陆地棉对黄萎病抗性的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陆地棉标准系TM-1和常抗棉2个陆地棉品种杂交并自交,获得109个F2单株及F2:3家系为作图群体,以SSR、RAPD和SRAP 3种分子标记进行抗黄萎病性状的分子标记筛选。结果从1611对(条)引物中仅筛选到70对(条)多态性引物,获得75个多态性位点并进行标记间的连锁性分析。75个标记构建了一个包括15个连锁群,全长535 cM的陆地棉品种间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1.15 cM,有27个标记不能进入任何连锁群。连锁群的标记数最少2个,最多6个;长度从1.0 cM到92.7 cM不等。对其F2:3家系的成株期抗黄萎病性状即平均病情指数的分布进行分析,显示其呈正态分布,进一步说明陆地棉对黄萎病的抗性为数量遗传;单标记分析及复合区间作图,检测出与抗黄萎病性相关的3个QTL,分别位于第3、5、6连锁群上,贡献率分别为14.15%、3.45%和18.78%。另外,对该群体生长过程中黄萎病不同发病高峰期的病情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6.
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是一种分布极广、食性杂和间歇性暴发危害的害虫。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甜菜夜蛾对化学农药抗性的发展,其发生和危害日益严重。在我国南方各地曾多次大发生,造成多种蔬菜和其它作物的大幅度减产。近年来有报道推荐用B...  相似文献   
37.
为了提高畜禽养殖污水治理工程中前处理的固液分离效果、调节水质水量,减轻后处理工序运行负荷,本文介绍一种前处理新工艺。实践应用表明:CODcr去除率73·9%,SS去除率69·5%,NH3-N去除率40·6%。  相似文献   
38.
从生防菌G3菌株筛选到的抗链霉素自然突变株G3^str,保持G3原有的抑菌活性,产伊枯草菌素和生物表面活性素,能抑制多种植物病原真菌.25℃下,营养添加剂对G3^str菌在不灭菌土壤中前5d有一定的增殖作用;10d后G3^str菌在土壤中主要以芽孢的形态存活;60d后,G3^str菌在土壤中仍以106cfu/g水平存活.G3^str菌在土壤中增殖时分泌少量的伊枯草菌素,但被快速分解;同时分泌较多的生物表面活性素,营养添加剂的加入明显促进其分泌.  相似文献   
39.
涂勇  王向东  陈伟 《中国蚕业》2007,28(3):25-26
应用不同生物农药防治桑褐斑病,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0.5%0S施特灵AS(稀释300倍)对桑褐斑病防治效果显著且稳定,在药后7d和15d时,相对防效均在75%以上,优于50%多菌灵WP(稀释1000倍,生产上常用药)的处理及其它供试生物防治制剂,值得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40.
70%氨唑草酮WDG可有效防除玉米田阔叶杂草并可兼除部分禾本科杂草。用量280 g a.i./hm2,药后45 d对小藜的株防效为80.8%,鲜重防效为83.5%;对婆婆纳的株防效为90.6%,鲜重防效为91.1%;对狗尾草的株防效为57.4%,鲜重防效为7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