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7篇
基础科学   5篇
  7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31.
陈元生  涂小云  陈超  薛芳森 《江西植保》2010,33(3):95-99,104
本文综述了棉铃虫滞育的诱导、维持与解除、滞育的形态解剖、滞育的生理生化、滞育的抗性、滞育的遗传研究进展等。  相似文献   
32.
药用葛优良种质资源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搜集和引种方式搜集了葛种质资源36份,进行了种植试验和生物学性状调查、产量测定及药用成分(葛根素、总黄酮含量)和淀粉含量测定;并对2 a生葛资源从药用价值、经济效益两方面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3号横峰药葛和35号周至葛根2个品种(资源)在产量与葛根素及总黄酮含量方面都较高,其产量均在4 000 kg/667m2以上,葛根素含量都达2.5%以上,总黄酮含量也都在5.5%以上,而淀粉含量虽然不太高但也达10%以上,基本达到了野生药用野葛的葛根素含量水平,是值得进一步选育研究、规范其栽培技术和大力推广利用的2个优良药用葛根品种。  相似文献   
33.
大中型畜禽场粪便处理工程的立项依据首先是环保效益、社会效益,同时应讲究经济效益。目前我国一些畜禽场粪便处理设施正日益改进、完善,技术经济指标亦不断提高。 综合各畜禽场粪便处理工艺流程,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水冲清粪,养猪场多采用此种;一类是鲜粪直接处理,养鸡场多采用此种。两类共有9种处理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34.
松墨天牛主要通过成虫补充营养和产卵传递松材线虫,目前国内外控制松材线虫病的关键是控制其传播媒介松墨天牛,而利用天敌昆虫等生物防治措施又是防治松墨天牛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35.
控制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es Hope)的种群数量是控制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Buhrer)Nickle]蔓延的重要途径,而松墨天牛成虫期是其防治的最佳时期。天牛成虫主要通过补充营养传递松材线虫,掌握松墨天牛成虫的生活习性对于控制松墨天牛—松材线虫至关重要。笔者系统阐述了松墨天牛成虫的生活习性、传递松材线虫的过程及其传病机制,并由此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36.
进行了对8窝72头断奶仔猪在断奶后短期限饲对后期增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仔猪在限饲后的自由采食阶段腹泻率明显降低。不同限饲水平对仔猪腹泻的影响程度也不同,90%的限饲水平对降低后期仔猪腹泻率,效果十分显著,还可提高仔猪后期的日增重。  相似文献   
37.
广东药用植物选育种研究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广东传统药用植物品种混杂、退化、品质下降,以及选育工作研究基础还很薄弱的现状,开展选育种研究已是广东中药材行业的当务之急。在药用植物的选育种工作中,确定育种目标、占有种质资源并对其进行评价鉴定,是育种的基础。根据不同药用植物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育种方式,选育优良新品种,并加强配套技术研究及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38.
药用植物病害发生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元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911-3913
系统阐速了广东46种药用植物的病害发生现状、危害情况、发生特点,提出了病害防治原则及以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无污染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9.
遗传防治是一种新近发展起来的害虫防治方法,其防治效果好、专一性强、安全性高,具有化学防治无可比拟的优点。阐述了辐射不育、化学不育、杂交不育、不育基因生物工程、有害基因生物工程等遗传防治技术在控制森林害虫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森林害虫遗传防治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0.
为探明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幼虫对光温反应的差异,详细比较了来自2个不同地理种群的亚洲玉米螟(江西南昌28.7°N、115.9°E和广西阳朔24.8°N、110.5°E)幼虫在5 个温度和6个光周期下的发育历期。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和光照时间的延长,2个地理种群亚洲玉米螟幼虫期的差异呈减小趋势;在光周期为L12:D12 和L11:D13 时,仅少数幼虫化蛹,绝大多数幼虫进入滞育。其结果揭示了即使在同一种类昆虫中,不同试验条件,其幼虫发育历期的地理差异也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