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6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0 毫秒
31.
近年来,河南省荥阳市按照“多元发展、多元投入、多元建设、机制灵活、科学高效”的原则,规划建设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实行标准化生产的畜牧养殖小  相似文献   
32.
根据对我市近年来规模化养鸡的疫苗防制工作实践,结合细菌性疾病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实施科学用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常见细菌性疾病的用药特点1.1大肠杆菌病和鸡白痢大肠杆菌病多发生于10日龄和30日龄左右的雏鸡,发病主要与饲养环境、气候、管理、孵化等因素有关。鸡白痢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经鸡蛋传播,发病死亡集中于2~3周龄之内。由于近年来对药物残留的严格控制,防治用药的范围越来越小,疾病控制也越来越难。实践验证:对这些肠道性细菌病,当前较好(较敏感)的治疗药物主要有头孢类、氟苯尼考、丁胺卡那、左旋氧氟沙…  相似文献   
33.
犊牛腹泻是犊牛饲养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由于饲养管理不当或营养缺乏,使其发病率高达60%,死亡率达30%。该病不仅给奶牛业带来很大损失,且较严重影响到病愈犊牛以后的生长发育和成年期生产性能的发挥。为保护和促进奶牛业健康发展,现将犊牛腹泻病的发病机理与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4.
1乳房炎1.1预防采取包括改善牛舍环境、加强饲养管理的综合性管理措施。保持牛舍通风良好,搞好乳房炎高发季节挤奶器具和饲养环境的定期严格消毒以及饲养人员的个人卫生;挤奶前用清洁水喷淋乳头,用一次性棉纸或洁净毛巾擦干(保证一牛一块),挤奶后药浴乳头;保持牛体清洁,定期刮剪牛尾、乳房及大腿根部皮毛,经常刷拭牛体,加强乳房炎尤其是隐性乳房炎的检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感染牛单独饲养和挤奶。同时,接种乳房炎疫苗,可有效预防乳房炎尤其是隐性乳房炎的发生。方法为肩部皮下注射3次,每次5毫升。此外,用0.4%次氯酸钠、0.3%~0.5%洗必泰或…  相似文献   
35.
发酵鸡粪料简易生产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家禽生产多为中小型规模,即使是大型鸡场目前也很少有计划地对鸡粪进行处理,许多规模大的养鸡场或养鸡数量多的专业村,鸡粪已成为其周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为此向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村提供一种投资小、处理方法简便、效果好的“发酵鸡粪料生产工艺’报有必要。l原料?..  相似文献   
36.
1及时补碘 缺碘会使奶牛体内的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等物质交换活动受到破坏,导致奶牛维生素A和钙、磷等元素缺乏.这种情况会造成奶牛肝和甲状腺功能异常.从而使奶牛体内营养缺乏,产奶量下降.因此,应定期检查奶牛是否缺碘,并及时为缺碘的奶牛补碘.  相似文献   
37.
在肉鸡养殖生产实践中,始终做到"坚持一个理念,遵循两条原则,抓好'三期'饲养,解决三个问题",可使肉鸡养殖生产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8.
根据奶牛的泌乳规律,将奶牛的泌乳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即泌乳盛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根据我国制定的《高产奶牛饲养管理规范》中规定,把产后16~100天定为泌乳盛期;产后101~200天定为泌乳中期;产后201~305天(干奶)定为泌乳后期。为切实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养殖效益,特将各泌乳期的科学饲养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9.
注射用氨基苄青霉素钾(钠)粉针:受热或遇湿空气易分解,呈块状,严重者粘瓶,变成微黄色、黄色或深黄色,效价显著降低。轻度微黄色稍加用量尚可使用,但水溶液极为不隐定,稀释后在4小时内须用完,故最好现配现用。黄色和深黄色、严重粘瓶的均不能再用。  相似文献   
40.
近年来,河南省荥阳市按照“多元发展、多元投入、多元建设、机制灵活、科学高效”的原则,规划建设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实行标准化生产的畜牧养殖小区,使无公害畜禽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