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9篇
农学   17篇
  5篇
综合类   102篇
农作物   21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4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新模式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2001~2003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在广东省30个县(市、区)的50多个镇,通过引进良种设置试验区、区域规划建立示范片、组织观摩辐射推广面、配套并举推广良法、组织多层次技术培训、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加强水稻产业化经营服务、签订科技推广合同和健全科技推广领导指挥系统与层级推广网络等措施,取得了增产稻谷1.35亿kg,增加产值超过1.7亿元的显著成效。这种依托政府科技项目带动,农业科研单位自主组织项目实施的推广模式是新时期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62.
珍珠菇又称滑菇、滑子菇,营养价值高、口感好、市场需要量大,是一种很有开发潜力的食用菌品种。无公害栽培珍珠菇宜选择背风向阳,有水浇条件,通风良好的地块建棚。要求棚内地面干燥、整洁,架牢固,棚内彻底消毒。  相似文献   
63.
该文将ISSR技术应用在广西优质黄皮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上,对24份广西黄皮品种种质资源材料进行分析,最终获得172个位点。按照遗传相似性系数构建聚类图。结果显示:黄皮具有比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进一步拓展黄皮种质创新利用新局面。该试验为黄皮形态学的鉴定也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为新品种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4.
不同颜色防虫网复盖对伏菜秧具有无虫害 ,未发生病毒病、黑斑病和提高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产增收的作用 ;对大白菜则具有无虫害 ,病毒病未发生、软腐病较重 (夏季多雨 ) ,由于复盖处理大白菜 ,上市期推迟 ,导致增产不增收  相似文献   
65.
2001~2003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在广东省30个县(市、区)的50多个镇,通过引进良种设置试验区、区域规划建立示范片、组织观摩辐射推广面、配套并举推广良法、组织多层次技术培训、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加强水稻产业化经营服务、签订科技推广合同和健全科技推广领导指挥系统与层级推广网络等措施,取得了增产稻谷1.35亿kg,增加产值超过1.7亿元的显著成效。这种依托政府科技项目带动,农业科研单位自主组织项目实施的推广模式是新时期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66.
华南双季超级稻分蘖盛期理想形态性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华南稻区最新育成的超级杂交稻组合粤杂122、丰优428、泗优998、培杂67和超级常规稻品种广超3号、胜泰1号分蘖盛期早、晚不同季节的形态性状进行了研究。利用方差、通径、判别函数分析等统计方法,确定了华南双季超级稻分蘖盛期的理想形态性状量化指标,即,植株高度:早季55~60cm、晚季60~76cm;每蔸茎蘖数:早季15条左右、晚季14~19条;顶下1叶长:早季40~44cm、晚季42~60cm;顶下1叶宽:早季1.2~1.4cm、晚季1.2~1.3cm;顶下2叶长:早季39~44cm、晚季37~43cm;  相似文献   
67.
2001年晚季和2002年早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华南双季超级稻为试材,按“国标”方法测定7项指标并对其作了分析,结果表明:(1)华南双季超级稻米质总体好于目前本稻区的生产推广品种,特别是蒸煮品质有较大的提高;(2)早、晚季米质性状差异显著性经t测验,整精米率和垩白度达1%显著水平,垩白粒率和粒型达5%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8.
一、研究所概况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是我省社会公益型研究机构.其前身是丁颖教授于1930年创办的前中山大学稻作试验场.  相似文献   
69.
籼稻和粳稻是亚洲栽培稻的两个亚种,两者在形态、生理以及基因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亚种间的遗传差异将会产生强大的杂种优势,能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产量潜力,但是,籼粳亚种间的 F1 杂种不育性严重阻碍了杂种优势的利用。杂种不育性是一种合子后生殖隔离,具有普遍性和复杂性,受多个不育基因座控制。广亲和品种的发现为克服亚种间杂种不育提供可能,该材料无论与籼稻还是粳稻杂交,F1 杂种都能正常结实或结实率较高。概述了籼稻与粳稻间差异,剖析了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的遗传基础、已鉴定的杂种不育主效QTL 与基因,分析了已克隆杂种不育基因的分子作用机制及广亲和基因的功能。据此提出利用籼粳架桥培育亚种间渗入水稻、聚合育种培育广亲和系和粳型亲籼系,以及应用基因编辑技术创制广亲和系等途径,能够克服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精准化改良籼粳杂种的结实率,从而实现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将会推动水稻产业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70.
水稻粒重是决定水稻单株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过去 20 年对水稻粒重的研究方兴未艾,运用分子 生物学、遗传学等手段对水稻粒重和粒型进行研究,目前已有多条复杂信号通路调控途径被揭示。水稻粒重的 研究大大拓展了人们对水稻种子细胞发育过程细胞分裂、分化及灌浆的动态变化研究和认识。迄今为止,包括 泛素化途径、G- 蛋白偶联途径、激素调控途径、光合作用调控途径、表观调控途径和 micro RNA 调控途径等大 量决定水稻粒重相关基因已被克隆和鉴定。综述了近年来对于参与水稻粒重影响因素及不同信号途径相关基因 的研究进展,分析多个利用现代基因编辑技术的成功案例,并且展望通过多种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技术及新 型农业自动化无人技术和高效环境水土控制技术准确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抗性的生物育种“4.0 时代”。 最后,提出基于智慧农业,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的配套技术与现代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及生物 信息学相结合、从理论到成果转化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