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6篇
  1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32.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比较了氯虫苯甲酰胺与其他5种常规药剂对红脉穗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氯虫苯甲酰胺SC 1 000倍液处理的田间防效高且起效快,药后1 d虫口减退率达98.05%;持效期较长,药后10 d虫口减退率100%。  相似文献   
33.
川西高山松林火烧迹地植被生物量与生产力恢复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研究方法对川西高山松林不同年龄火烧迹地的研究结果表明:高山松干生物量占地上部总生物量比例随年龄的增大逐渐增加,到23年生时,干生物量比例已达80%左右;较小的林分密度可以促进高山松的提早结实,但较大的结实量则导致较小的干生物量比例.灌木层生物量在恢复早期随迹地年龄增大逐渐增高,在火烧后20年时达最高,随着高山松开始形成乔木层,其生物量开始逐渐减小;草本层生物量以1~6年火烧迹地较高,在总体生物量中占有较大比例,但随着灌木和高山松迅速生长,其生物量呈现减少的趋势;在火烧迹地恢复的前27年,高山松的生产力呈现随迹地年龄增大逐渐升高的趋势,且生产力增大的速率也随迹地年龄的增大而迅速提高,而草本层生产力则随迹地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34.
辣椒和番茄是海南省重要的经济作物,但病毒病的发生导致严重减产。2013-2014年,在全省范围内采集了253份辣椒病毒病样品和289番茄病毒病样品,采用DAS-ELISA对7种主要病毒及病毒的相对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辣椒病毒病的总体检出率为59.68%,CMV的检出率最高,为41.11%,存在7种复合侵染类型,复合侵染率为30.83%,优势毒源为CMV和TMV。番茄病毒病的总体检出率为44.64%,TYLCV的检出率最高,为22.84%,存在10种复合侵染类型,复合侵染率为15.57%,优势毒源为TYLCV和CMV。样品相对含量测定显示,在辣椒中CMV的相对含量最高,BBWV的含量最低;在番茄中TYLCV的相对含量最高,BBWV的含量最低;辣椒样品中除CMV含量高于番茄外,其他病毒的含量均低于番茄。  相似文献   
35.
为探究酸性土壤甜玉米种植所需的适宜石灰用量.选取福建省平和县小溪镇典型的强酸性红壤(pH=3.91),以甜5号甜玉米先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石灰用量0 g/kg(L0)、1.2 g/kg(L1.2)、2.4 g/kg(L2.4)、3.6 g/kg(L3.6)和4.8 g/kg(L4.8),研究不同石灰用量对甜玉...  相似文献   
36.
7种杀菌剂对槟榔炭疽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抑菌圈法对槟榔炭疽病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在7种药剂中,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吡唑菌酯乳油、50%咪鲜胺锰盐叮湿性粉剂等4种药剂的抑制效果较好.EC50依次为0.2981,0.7356,0.8000,0.9465 mgL.从回归曲线比较可知,该病菌对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各浓度的敏感性差异最小,对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的敏感性差异最大.在7种药剂中,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对该病菌孢子的抑制作用最强,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在生产中比较少用在槟榔上防治槟榔炭疽病,未产生抗药性,因此该制剂抑制毒力也较好.  相似文献   
37.
试验表明,红庥炭疽病菌菌丝在温度为12~30℃时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菌丝在pH值为1~12均能生长,最适pH值为7;菌丝在完全光照和光暗交替的环境下生长速度最快;在被测试的碳源和氮源中,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麦芽糖和甘油,最佳氮源为酵母浸膏、牛肉浸膏、蛋白胨、硝酸钾、硝酸钠.  相似文献   
38.
为明确7种杀菌剂对玉米小斑病菌CM-4的抑菌效果和玉米小斑病菌对戊唑醇和嘧菌酯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菌株CM-4的抑菌效果,并根据初筛结果,对来自海南省8个市县的36株玉米小斑病菌进行戊唑醇和嘧菌酯的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7种药剂中,430g/L戊唑醇SC和250g/L嘧菌酯SC的抑菌效果较好,70%甲基硫菌灵WP和50%多灵菌WP的抑菌效果较差。敏感性测定中,430g/L戊唑醇SC的EC50均值为7.389 2μg/mL,敏感性频率分布出现了2个明显的峰值,检验结果不符合正态分布,出现敏感性下降的菌株。250g/L嘧菌酯SC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呈现单一连续性曲线,检验结果符合正态分布,其EC50均值5.699 5μg/mL可作为玉米小斑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基线。敏感性基线的建立可为病原菌抗性研究和监测提供基础数据,同时指导田间用药。  相似文献   
39.
为了获得对辣椒尖孢镰刀菌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内生细菌,课题组于2022年1~3月份在海口、定安、澄迈、临高和陵水等海南辣椒主产区采样,并从健康辣椒样品中分离获得内生细菌192株,其中39株对辣椒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CMTT4-1有拮抗作用,分别来源于根系(23株)、茎秆(2株)、叶片(8株)和果实(6株),有拮抗作用菌株占比20.31%,抑菌率为10.68%~59.02%。通过形态学和16S rDNA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p.)细菌36株、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 spp.) 1株、农杆菌属(Agrobacterium spp.) 1株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p.) 1株。研究结果为辣椒枯萎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菌株来源。  相似文献   
40.
本试验旨在研究绿茶粉、桑叶粉和大蒜粉对鸡肌肉中氨基酸、脂肪酸含量和组成的影响,为植物添加剂在惠阳胡须鸡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120只120日龄体重相同、健康的惠阳胡须母鸡,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试验Ⅰ组,饲喂基础日粮+2%绿茶粉;试验Ⅱ组,饲喂基础日粮+4%桑叶粉;试验Ⅲ组,饲喂基础日粮+1.5%大蒜粉;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预试验7 d,正式试验30 d。饲养试验结束后,每个处理随机选取10只鸡进行屠宰。每只屠宰鸡取同一部位胸肌100 g,通过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肌肉中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通过气相色谱仪测定肌肉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试验结果表明:①日粮中添加植物添加剂对肌肉中氨基酸的组成没有影响,但对肌肉中氨基酸的含量有影响,试验组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日粮中添加植物添加剂对肌肉中脂肪酸的组成没有影响,但对肌肉中脂肪酸的含量有影响,对照组总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3个试验组(P<0.05),而3个试验组总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总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植物添加剂不影响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但影响肌肉中两者的含量,显著降低鸡肌肉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提高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增加必需氨基酸含量。因此,日粮中添加植物添加剂可改善惠阳胡须鸡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