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6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5篇
  17篇
综合类   96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了解淮安市清浦区2012年1月生猪免疫情况,应用ELISA试验对全区5个乡镇的规模猪场和散养户共计150份血清样品进行集中监测,结果显示:全区规模猪场猪瘟、口蹄疫O型和蓝耳病的免疫合格率分别达到90%、98%和95%;散养户猪瘟、口蹄疫和蓝耳病的免疫合格率分别达到82%、90%和86%。三种疫病的免疫合格率平均都达到87.33%以上,规模猪场的免疫合格率大于散养户。  相似文献   
52.
克氏原螯虾是底栖性甲壳动物,游泳能力差,常在水草间或水底爬行,因此,克氏原螯虾既可以单养,也可以与一些鱼类混养。鱼虾混养,不仅能充分利用水体,而且可以在不增投饲料,不影响鱼种生长的情况下,达到鱼、虾双丰收的目的,是一种很好的养殖方式。从池塘的选择、放养前的准备、虾鱼种投放、饲养管理、日常管理、防病治病以及捕捞、运输、销售几个方面对池塘小龙虾与鱼种混养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初步明确了在宝清县草甸土大豆施镁肥效果及其镁肥对大豆生理代谢,品质及其产量的影响,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含镁低、中、高量处理的光合速率分别提高3.4%,8.8%和4.6%;蛋白质提高0.17%,0.32%,0.71%,与常规施肥相比含镁中量处理增产12.8%,含镁低量处理增产9.6%。  相似文献   
54.
为加快枣树繁育速度,缩短育苗周期,保持枣树优良品种性状,对枣树进行了全光照喷雾嫩枝扦插育苗试验.插穗选用半木质化枝条,剪成10~15 cm长,上端保留2~3片叶,采用ABT1号生根粉、ABT6号生根粉、吲哚丁酸水溶液处理插穗基部,并与清水作对照,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经试验比较,扦插时间以6月中下旬为宜,用ABT1号生根粉200 mg/kg水溶液浸泡插穗基部0.5~1 h,生根率最高,可达70;,基本满足生产应用.同时,对枣树生根特性进行了观察总结,枣树为愈伤组织生根型树种.  相似文献   
55.
在新疆干旱荒漠区的环境特别恶劣地段,需要培育抗逆性强且经济效益较好的沙棘实生苗造林。经试验研究,在沙棘播种前10~15d于沙棘行边稀疏地播种早熟玉米,进行沙棘立体遮荫挡风育苗,既能提高沙棘出苗率和保苗量,又能在后期玉米成熟砍去后,满足沙棘对强光照的需要。这一方法比起大田常规育苗和固定温棚育苗,出苗率高,苗高较常规育苗提高14cm ,且前期投入少,后期综合收益大,亩效益较常规育苗提高3113元。立体遮荫育苗法,是适用于新疆干旱荒漠区沙棘播种育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6.
几种常见鲤科养殖鱼类肌间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鲢、鳙、团头鲂和异育银鲫肌间刺的数目、形态和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鲢的肌间刺数目在117~124之间,鳙的肌间刺数目在116~133之间,团头鲂的肌间刺数目在114~129之间,异育银鲫的肌间刺数目在79~87之间。每条鱼左右两侧的肌间刺数目不完全相等,但总体上两侧肌间刺的数目接近。不同部位的肌间刺数目也有差异:躯干部轴上肌中的肌间刺数目最多,尾部轴上肌与轴下肌中的肌间刺数目基本相等。鲢、鳙、鲫和团头鲂的肌间刺形态都在10种以上。这几种鱼每条鱼的躯干部轴上肌中都有一根很细很短的“l”形刺,这根最短刺的长度在不同规格的鱼上差别并不大。  相似文献   
57.
基因在分离重组中的熵增与制约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从宏观上看,基因的分离重组类似于分子的运动,都是自发地从有序走向无序、从集中走向分散。分离重组过程是一个熵增过程。本文运用物理学中熵的计算公式分别演算出在不同遗传机制的支配下遗传群体的熵值,发现显隐关系、分离规律、连锁等基因的行为规则及外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均能抑制群体的熵增。得出一对杂合等位基因从F1到Fn的基因型熵值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8.
1.试验目的 本试验为小麦套种玉米4种栽培方式进行对比鉴定,通过田间对各项栽培方式调查和室内考种,得出各种栽培方式及两茬套种各作物增产增收效果,经济效益,机、畜力作业生产效率,找出适合机械作业最佳套种栽培方式,以便提供农业机械化栽培理论依据。 2.4种栽培方式(试验配置比例)  相似文献   
59.
北方不同生态区白菜型冬油菜农艺性状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进一步研究白菜型冬油菜在北方不同生态地区的生长发育特性,明确冬油菜北移的适应区域,扩大冬油菜的种植区划,本研究通过分析18个冬油菜品种在17个不同生态区5 a的农艺性状变化,用适定性参数法、变异系数法分析其稳定性,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不同品种的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白菜型冬油菜在北方地区种植,能够安全越冬的地区农艺性状均很优良,且优于胡麻和春油菜等同类型的其他油料作物;品种间、年份间变化不明显,稳定性高。影响冬油菜农艺性状的主要因子是温度,其次是海拔、纬度、越冬率等。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极端低温低、低温来临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这些气候特点决定了冬油菜农艺性状在不同的生态地区间差异十分明显。与冬油菜原种植北界甘肃省天水市(北纬34°6′)相比,在北纬36°以北的高纬度地区(气温较低)白菜型冬油菜的株高、分枝部位明显降低,分枝数减少;且因花期冻害存在分段结实的现象,突出的表现为主花序长,而主花序角果数少且分布不均匀。但这些地区籽粒灌浆期相对低温,灌浆期较长,且昼夜温差较大,降低了呼吸消耗,因此角粒数和千粒重明显增加。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市(北纬43°77′)、塔城市(北纬46°74′)、拜城县(北纬41°82′)等极端寒冷的地区,由于冬春季积雪覆盖,减弱了冬季冻害和春季干旱,反而农艺性状优良,是发展冬油菜的潜在产区。因此,白菜型冬油菜在北方地区种植是可行的,能够安全越冬的地区冬油菜均能正常生长,农艺性状优良,且由于角粒数和千粒重存在潜在优势而使冬油菜具有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60.
自2018年8月3日非洲猪瘟病毒(ASFV)在中国被发现并确诊以来,已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并持续流行,成为地方性流行疾病。这种疫病的影响巨大,它持续挑战着兽医专业人员,同时也增大了养猪业的风险。文章叙述了如何在一个猪场使用检测和清除方法,清除ASFV感染阳性猪群和实施局部清群,并最终成功地控制了ASF的暴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