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5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6篇
  5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61.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过程中毒性的植物指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究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过程中土壤生态毒性的变化规律并完成指示生物和指标的筛选,采用前期筛选和分离的三株对石油烃有良好降解效果的降解菌构建了混合菌体系,开展了石油污染土壤模拟生物修复实验,考察了不同修复时期小麦和萝卜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生长发育状况(株高、地上部鲜重、根鲜重、根干重)及叶片的malonaldehyde(MDA)含量、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微生物修复8 d和16 d的土壤,其生态毒性较强;前期土壤的生态毒性有所上升,随后有所降低,在整个修复时期土壤均存在一定的生态毒性;不同的指示植物、指示指标对石油污染的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幼苗生长发育指标(株高、地上部鲜重、根鲜重)以及叶片SOD活性、MDA含量等指标均能较好指示整个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过程中的生态毒性,可作为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效果的指示生物和指标。  相似文献   
162.
获得纯度高的青枯雷尔氏菌无致病力菌株,是研发青枯病植物疫苗和防治青枯病害的一种新途径。作者以青枯雷尔氏菌强致病力菌株FJAT-91为出发菌株,通过对hrpB基因敲除,获得无致病力突变菌株FJAT-91ΔhrpB。高效离子交换色谱分离结果表明:FJAT-91和FJAT-91ΔhrpB色谱峰型不同,主要表现在峰的保留时间上,FJAT-91只有单一色谱峰,保留时间为6 min;FJAT-91ΔhrpB有P_1和P_2 2个色谱峰,保留时间分别为0.6 min和4.5 min。利用高效离子交换色谱对FJAT-91ΔhrpB进行纯化,获得只有P_1峰的高纯度菌株FJAT-91ΔhrpB-P。FJAT-91ΔhrpB和FJAT-91ΔhrpB-P与其出发菌株FJAT-91的菌落和菌体形态差异明显。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FJAT-91接种4 d番茄植株开始发病,10 d发病率达100%;FJAT-91ΔhrpB和FJAT-91ΔhrpB-P接种20 d均未发病。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纯化后的菌株FJAT-91ΔhrpB-P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效(81.64%)比未纯化FJAT-91ΔhrpB防效(61.04%)提高了33.75%。本研究获得一株高纯度的青枯雷尔氏菌无致病力突变菌株FJAT-91ΔhrpB-P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163.
以杜仲种子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研究了胚培养方法、培养条件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可采用种子70%酒精处理30 s,0.1%升汞4 min,无菌条件下剖开种皮取胚接种,可有效控制污染,亦可保证胚的存活率;通过控制NAA、6-BA、2,4-D浓度配比可获得杜仲胚苗或愈伤组织;MS+NAA 0.2 mg/L+6-BA 1.5 mg/L蔗糖20%培养基,最适于不定芽的分化和增殖,分化率达90%;1/2MS+IBA 1.5 mg/L+蔗糖20%对不定芽生根的诱导效果最好,生根率达90.3%.  相似文献   
164.
以米拉山高寒草甸区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坡向下,采用地表实测和多尺度遥感影像综合测量的方法,基于NDVI来计算植被盖度,分析比较实测盖度和遥感影像盖度的拟合关系。结果表明:所有样地的实测盖度中半阴坡和阴坡的植被盖度大于阳坡和半阳坡的植被盖度;阳坡在低海拔区实测盖度和遥感影像盖度总体上要小于高海拔区,半阳坡、阴坡和半阴坡在低海拔区实测盖度和遥感影像盖度大于高海拔区;对实测盖度和遥感影像盖度进行线性拟合,实测盖度与绿植最大时的盖度拟合状况良好,MODIS数据的盖度和实测盖度、绿植最大盖度均拟合状况较差,运用MODIS数据进行小范围植被盖度研究时需要实地测量对数据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165.
红茶是鲜叶在加工过程中经酶促氧化等反应所制成的一类茶,与其他种类茶叶相比,风味物质和功能因子种类也有所差异。红茶中的内含成分赋予其多种保健功能,对胃肠道的生理调节与疾病预防作用就是其中之一。红茶功能成分可以通过抑制有害菌生长、促进有益菌生长来改善肠道菌群结构;通过防止组织氧化和修复氧化损伤,并与胃粘液和谷胱甘肽等物质相互作用来保护胃肠道黏膜;通过与消化酶相互作用,促进胃肠道的蠕动来调节消化吸收;通过与免疫系统调节因子、相关转录因子和一系列酶类的相互作用来预防胃肠道疾病。本文就近年来红茶在这几个方面的生理调节与疾病预防作用的研究状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6.
为了对大麦气孔发育转录因子基因HvMUTE的功能进行初步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及表达模式进行分析,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PCR扩增及qRT-PCR等方法来对大麦气孔发育转录因子基因HvMUTE进行研究。由于大麦G1614为大麦MOREX品种的姊妹系,且大麦MOREX品种公布了参考基因组数据,所以通过将短穗二柄草BdMUTE基因同大麦G1614基因组进行序列同源比对,得到大麦HvMUTE基因序列。从大麦材料G1614幼芽中的第1片叶片中取样,克隆得到大麦HvMUTE基因651 bp的编码区。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HvMUTE蛋白是位于细胞核中的无明显亲水疏水性的不稳定蛋白质,并且其蛋白质三维结构含有螺旋-环-螺旋(HLH)结构。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HvMUTE蛋白同小麦和山羊草的MUTE-Like蛋白亲缘关系较近。qRT-PCR结果显示,在干旱条件下,HvMUTE基因表达量无明显变化,这一结果同前人研究有所不同,猜测与大麦为单子叶植物,气孔结构中存在副卫细胞同双子叶植物气孔结构形态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67.
25%吡蚜酮悬浮剂防治稻飞虱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施用25%吡蚜酮悬浮剂24g防治水稻稻飞虱,药后3、7、14、21d的防效分别为82.00%、95.84%、97.17%、95.09%;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g防治水稻稻飞虱药后3、7、14、21的防效分别为56.33%、73.60%、81.66%、84.30%。25%吡蚜酮对稻飞虱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持效期长,对水稻无药害,可以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8.
介绍了山西省干果经济林发展现状,分析了干果经济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品质效益、完善经营机制、突出区域特色、提高生产效率、扶持省级干果经济林示范园区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9.
对布尔山羊生理常值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布尔山羊除羊淋巴细胞显著高于成年羊外,其余各项指标在年龄间、性别间均无显著差异。该品种这睦生理生化指标与其它山羊的基本接近或在正常变化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