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22篇
畜牧兽医   8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犬转移因子对犬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无菌采取犬抗凝血,分离并制备不同浓度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悬液。应用正交试验,测定植物血凝素,犊牛血清对不同浓度PBMC增殖的影响。用 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犬转移因子(TF)对 PBMC 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 PBMC 为 5×109 个/L,植物血凝素为 12. 5 mg/L, 犊牛血清为100 mL/L,PBMC 增殖效果最佳。TF 浓度在0.39 g/L~100 g/L时,对 PBMC转化增殖均有促进作用,在浓度为 1.56 g/L时促淋转效果最佳。且TF单独作用于 PBMC的效应明显优于PHA P的协同作用。TF对 PB MC有良好的刺激增殖效果。  相似文献   
42.
建立了从血清中提取可溶性CD58的方法,以E玫瑰花环形成抑制试验及溶血试验对提取制备的8个样品进行活性鉴定。结果表明,提取物能有效地抑制E玫瑰花环的形成和阻抑猪血清可溶性CD2分子对绵羊红细胞的破坏作用。证实提取物含大量的sCD58分子。  相似文献   
43.
为制备猪瘟特异性转移因子(CSFV-STF)并鉴定其免疫学活性,用猪瘟兔化弱毒和石门系强毒(CSFV-Shimen)配合免疫健康猪,取猪的脾脏,制备猪瘟特异性转移因子,并采用改良白细胞黏附抑制试验检测其免疫活性.结果显示,猪瘟特异性转移因子的LAI%为76.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猪瘟特异性转移因子具有特异性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44.
试验从甘肃省东中部地区分离出猪和鸡大肠杆菌189株,从中鉴定出致病性大肠杆菌69株。然后对其进行生化试验、毒力学试验和血清型鉴定,并对猪和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免疫原性进行了初步筛选。  相似文献   
45.
试验选择杂种牧羊犬作为实验犬,用MTT法检探讨了不同浓度犊牛血清(FCS)、淋巴细胞、植物血凝素P(PHA-P)和刀豆蛋白A(ConA)对犬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确定了犊牛血清含量为10%,淋巴细胞浓度为5×106个/ml,用丝裂原PHA-P刺激的最佳浓度为12.5μg/ml时,MTT法测定能够刺激犬淋巴细胞转化增殖,但t检验分析表明其促进淋巴细胞增殖的效果并不显著;当其它条件不变,所用的丝裂原为Con A时,它在浓度为0.5~2.5μg/ml范围内均可以显著刺激T细胞的增殖(P<0.05),且在浓度为2.5μg/ml时刺激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6.
8日龄雏鸡 70只随机分为 A、B组 ,每组 35只。A组 ,转移因子稀释 ND 系苗。B组 ,生理盐水稀释 ND 系苗。免疫途径为点眼、滴鼻。分别在免疫前 (0 d)和免疫后 2 ,4 ,6 ,8,10 ,12 ,14 d和 16 d采用 β-微量法测各组鸡 ND抗体效价。免疫后 2 6 d用 F48E9毒株攻击各组鸡。试验结果表明 ,各组鸡免疫后的抗体水平均呈下降趋势 ,且 A组鸡与 B组鸡免疫后抗体效价在整个免疫期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攻毒试验结果显示 :A组的死亡率为 4 2 .3% ,B组的死亡率为 5 9.3%。 A组与 B组的保护率呈极显著差异 (P <0 .0 1)。  相似文献   
47.
用小鼠复制仔猪水肿病的模型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幼鼠和成年鼠为试验动物 ,分别经腹腔注射细菌或外毒素。试验结果表明 ,注射细菌后能够导致成年鼠死亡的最小细菌数为 2×1 0 10 ,成年鼠注射细菌后 1 2~ 96 h死亡 ,剖检死亡鼠可见皮下、淋巴结、肝、脾和肺脏出血 ,十二指肠和胃壁水肿。幼鼠注射细菌后 1 2~ 48h死亡 ,导致幼鼠死亡的最小细菌数为 3× 1 0 9,死亡鼠剖检结果与成年鼠相同 ;注射外毒素后 ,成年鼠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 ,最后死亡。致成年鼠死亡的毒素最小剂量为 1 m L,注射外毒素后 1 2~2 8h死亡。剖检死亡鼠可见皮下胶冻样水肿 ,皮下淋巴结出血水肿 ,脏器表面多汁 ,胃肠壁水肿 ,十二指肠和胃底壁尤其严重 ,积聚大量黄色黏稠液体。幼鼠注射外毒素后 4~ 2 8h死亡 ,其神经症状和死亡剖检结果与成年鼠基本相同 ,水肿病变更典型。本研究结果表明 ,细菌外毒素是引起水肿病的关键性因子 ,小鼠可作为诊断仔猪水肿病模型  相似文献   
48.
通过化学方法合成己烯雌酚单羧甲基醚,并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进行鉴定;分别用混合酸酐法和碳二亚胺法将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鸡卵清蛋白(OVA)偶联,合成己烯雌酚人工抗原,经紫外扫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动物免疫试验证实人工抗原合成成功,并制备了抗己烯雌酚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同时建立了己烯雌酚的酶免疫检测方法,这对动物性食品中己烯雌酚的残留检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9.
猪转移因子对犬淋巴细胞转化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菌采取犬抗凝血,分离淋巴细胞并制备成不同浓度。应用正交试验,探讨不同浓度淋巴细胞、植物血凝素(PHA-P)、犊牛血清(FCS)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浓度猪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 TF)对犬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增殖的结果用MTT法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当犬淋巴细胞浓度为5×106个/ml,PHA-P为12.5μg/ml,FCS为10%时,淋巴细胞增殖效果最佳。在最佳培养条件下,猪TF浓度在0.195~25mg/ml时,对淋巴细胞转化增殖均有明显促进作用,猪TF单独或与PHA-P共同作用时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最佳刺激浓度均为1.56mg/ml,且猪TF单独作用于淋巴细胞的效果优于与PHA-P的协同作用。试验结果证实,异源TF对犬淋巴细胞增殖有良好的刺激效果,同时本研究结果为异源TF在临床上应用于犬病毒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50.
苦马豆素-BSA对家兔的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用完全福氏佐剂对 14只家兔进行基础免疫 10 d后 ,将家兔随机分成 2组 ,每组 7只 ,1组为苦马豆素 - BSA免疫组 ,另 1组为对照。首免时免疫组每只兔四足掌共注射 0 .8m L,两侧大腿内侧肌肉各注射 0 .3m L,两侧颈部皮下各注射 0 .3m L,免疫总剂量为 2 m L/只 ,抗原含量 2 m g/ m L。 5周后第 1次加强免疫 ,免疫组每只兔两侧大腿内侧肌肉各注射 0 .5 m L,背部皮下 4点注射 ,每点 0 .2 5 m L,免疫总剂量为 2 m L/只 ,抗原含量 3mg/ m L。 1周后试血。 10 d后第 2次加强免疫 ,免疫途径与第 1次加强免疫相同 ,免疫总剂量为 2 m L/只 ,抗原含量 6 mg/ m L。1周后试血。结果表明 ,苦马豆素 - BSA第 1次加强免疫 1周后 ,1~ 7号兔都产生了抗体 ,间接血凝试验测定的抗体滴度分别为 2 1 ,2 1 ,2 2 ,2 1 ,2 1 ,2 2和 2 2 ,间接 EL ISA试验测定的抗体滴度分别为 2 2 ,2 2 ,2 3,2 2 ,2 2 ,2 3和 2 3。第 2次加强免疫 1周后试血 ,1~ 7号兔抗体滴度都明显升高 ,间接血凝试验测定的抗体滴度分别为 2 6 ,2 6 ,2 8,2 7,2 7,2 8和 2 8,间接 EL ISA试验测定的抗体滴度分别为 2 7,2 7,2 9,2 8,2 8,2 9和 2 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