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6篇
  2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试验旨在研究中草药—益生菌—胆汁酸复合制剂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免疫指标的影响。选用495日龄海兰褐健康蛋鸡16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中草药—益生菌—胆汁酸复合制剂(黄芪、当归、乳酸杆菌、胆汁酸等),检测其对海兰褐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免疫指标的影响。预饲期1周,试验期3周。结果显示:试验组的产蛋率、平均蛋重、平均日采食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4.97%、1.71%、0.49%,料蛋比降低6.33%。试验组的蛋白高度、蛋黄颜色、哈氏单位分别较对照组提高9.87%、6.64%、3.9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IgA提高2.38%,IgG提高1.51%。对蛋鸡粪便中乳酸杆菌和大肠杆菌的计数发现,试验组粪便中的乳酸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0.2%中草药—益生菌—胆汁酸复合制剂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蛋鸡的生产性能和蛋品质,同时提高其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42.
基于投入产出理论的河南省农业关联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河南省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定量分析河南省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前向关联效应和后向关联效应.揭示河南省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43.
基于DEA的河南省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城市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特点,构建了一套合理的城市循环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对河南省17个城市2007年的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有8个城市的循环经济是有效的,9个城市则相对无效.最后对循环经济相对无效的城市利用投影方法做了优化路径的分析.  相似文献   
44.
新化合物天维菌素的杀虫杀螨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天维菌素(tenvermectin)的杀虫杀螨活性,分别测定了其对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 (药膜法)、粘虫Mythimna separate Walker (小叶碟添加法)、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 Hübner (饲料混药法)、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浸渍法)和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叶片浸渍法和玻片浸渍法)的室内毒力,并采用叶碟喷雾法测定了其对朱砂叶螨的盆栽药效。结果表明:天维菌素对鳞翅目害虫小菜蛾、粘虫和棉铃虫的LC50值分别为22.21、19.66和22.09 mg/L,对松材线虫的LC50值为1.94 mg/L,毒力显著高于米尔贝霉素(P50值分别为0.0051和0.0089 mg/L。盆栽试验结果表明:0.2 mg/L的天维菌素药后5 d对朱砂叶螨的防效最高,达97.42%;药后7 d,尽管天维菌素与阿维菌素的防治效果均有所下降,但天维菌素不同浓度(0.0125~0.2 mg/L)处理防效仍保持在80.23%~91.96%之间。研究表明,天维菌素对供试的有害生物均具有较高活性,具有研究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45.
为明确喜树碱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设置0.5、1.0、2.0mg/m L剂量处理其3龄幼虫,采用浸叶饲喂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喜树碱对小菜蛾体内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滴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喜树碱各剂量处理均显著抑制了小菜蛾幼虫的生长发育,抑制率最高达到28.42%;各处理小菜蛾化蛹时间均延迟,异常蛹增多,羽化率降低;其中2.0 mg/m L处理后4 d其化蛹率为6.67%,对照组化蛹率为86.60%。0.5、1.0 mg/m L处理下,小菜蛾体内蜕皮激素滴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仅为对照组的0.06倍;而保幼激素滴度增加,分别可达到28.74mg/m L和36.29 mg/m L,是对照组的9倍左右。表明喜树碱可影响小菜蛾体内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的平衡,延迟和影响了小菜蛾的正常发育进程,可实现对小菜蛾种群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6.
7-(1-酰基哌嗪-4-基)甲基喜树碱衍生物的合成及杀虫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20S)-喜树碱(CPT)为原料,根据类同合成法和亚结构连接法原理,对CPT的7-C位进行修饰,得到了系列新型7-(1-酰基哌嗪-4-基)甲基喜树碱衍生物(4a~4m),所有衍生物的结构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 R)和液-质联用(LC-M S)等方法确证;并初步测定了其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和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 xylophilus的室内杀虫活性。结果表明:与喜树碱相比,各衍生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7-[1-(4-甲氧基苯酰基)哌嗪-4-基]-甲基喜树碱(4g)和7-(1-环戊酰基哌嗪-4-基)-甲基喜树碱(4j)对朱砂叶螨24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分别为8.10和9.05 mg/L,对松材线虫的LC50值分别为6.34和6.68 mg/L。研究结果可为喜树碱衍生物杀虫活性构效关系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7.
通过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新品种信花425共6个种植密度处理(10 000、11 000、12 000、13 000、14 000、15 000穴/667 m~2,每穴2粒)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分小区单收刨、单摘果,晒干后称出小区实际产量,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信花425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直播花生种植密度一般在10 000~15 000穴/667 m~2,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增加,分枝数和有效分枝数减少;信花425的种植密度为12 000穴/667 m~2时,能较好地协调其夏直播各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能取得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48.
高效降解游离棉酚并改善棉籽粕营养品质的菌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酸菌发酵棉籽粕,研究其对棉籽粕中游离棉酚降解率的影响,并对发酵前后棉籽粕的营养品质指标如活菌数、中性蛋白酶活性、酸溶蛋白质含量、pH、游离棉酚含量等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可高效降解棉籽粕中游离棉酚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为BLCC1-0039,可有效改善发酵风味的植物乳酸菌菌株为BLCC2-0092。综合上述2株益生菌的优点,筛选出最优复配发酵方式为植物乳酸菌BLCC2-0092与枯草芽孢杆菌BLCC1-0039按照1∶1比例接种,37℃需氧发酵24h再厌氧发酵。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最优复配发酵组各发酵阶段发酵棉籽粕的pH显著降低(P0.05),厌氧发酵72h时pH降至5.27;酸溶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P0.05),厌氧发酵72h时酸溶蛋白质含量达到23.54%;游离棉酚含量显著降低(P0.05),需氧发酵24h时游离棉酚降解率达到52.12%,厌氧发酵72h时游离棉酚降解率达到61.58%。由此可知,植物乳酸菌BLCC2-0092与枯草芽孢杆菌BLCC1-0039复配发酵可有效降低发酵棉籽粕中的游离棉酚含量并改善其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49.
目的】 研究不同耐盐性海岛棉幼苗根系指标对盐碱胁迫响应的机理,为新疆海岛棉育种和耐盐碱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盐敏感品种新海48号、弱耐盐品种新海31号、中等耐盐品种新海43号和耐盐品种新海35号为材料,采用NaCl、Na2SO4(物质的量1∶1)和NaCl、NaHCO3(物质的量1∶1)模拟不同程度的中性盐混合盐(中性盐)和碱性盐混合盐(碱性盐)胁迫,总盐浓度(Na+)为0、120、180、240 mmol/L,分析中性盐和碱性盐两种胁迫下海岛棉幼苗根系形态特征及其与植株耐盐性的关系。【结果】 海岛棉根系形态对中性盐和碱性盐的响应存在差异,中性盐浓度为180 mmol/L时,不同耐盐品种海岛棉根系总长度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新海31号、新海35号分别比对照高18%和5.97%;在碱性盐120和180 mmol/L处理下,新海35号、新海43号和新海48号的根系总长度较对照分别显著减低38.24%~46.32%、64.25%~75.58%和39.91%~71.47%。当中性盐浓度处于180~240 mmol/L时,不同耐盐品种海岛棉细根根长、表面积和体积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增加;当碱性盐浓度处于120~180 mmol/L时,不同耐盐品种海岛棉细根根长、表面积和体积在不同程度上有所降低。 【结论】 低浓度中性盐和碱性盐使不同耐盐品种海岛棉细根根长、表面积及体积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对中根及粗根无显著抑制作用。中性盐和碱性盐胁迫均显著降低海岛棉根系总长度、总表面积和总体积,其中碱性盐对根系总长度的影响较大,碱性盐主要通过抑制细根的伸长来降低根系总长度。  相似文献   
50.
高温是影响棉花产量的重要环境因子,研究盛花期短期高温胁迫对海岛棉不同部位果枝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有助于为海岛棉选育耐热稳产性品种、制定丰产抗逆栽培技术提供理论方法。以‘新海43号’和‘新海49号’为材料,于盛花期在田间搭设增温棚,设置不同增温持续时间[0 d (CK)、3 d (H3)、6 d (H6)、9 d (H9)]模拟短期高温胁迫对海岛棉干物质积累、叶片净光合速率、蕾铃脱落率、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盛花期短期高温胁迫,导致‘新海43号’和‘新海49号’中部果枝蕾铃脱落率显著增加,棉株总干物质积累量下降。在花后30~50 d,各增温处理棉铃的干物质量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而花后40~50 d,两品种H6、H9处理茎、叶干物质量与对照相比显著升高。随生育进程的推进,‘新海43号’和‘新海49号’在H3、H6、H9处理下棉铃最大干物质量比对照分别降低8.9%、29.3%、36.3%和11.8%、28.1%、42.6%;棉铃日均积累量分别下降10.9%、32.8%、42.2%和12.8%、30.3%、45.9%;而达到快速积累期终止时期所需的时间分别增加5 d、8 d、14 d和1 d、5 d、10 d。在增温处理期间,两品种主茎叶Pn随增温持续时间的延长呈大幅下降趋势;增温结束后,各处理叶片Pn的衰减速度不同,在生殖生长后期(花后40 d) H3、H6、H9处理下叶片Pn均高于对照,表现为H9 > H6 > H3 > CK。短期高温胁迫导致两品种单株结铃数、单铃重和衣分显著降低,其中单株结铃数变异系数(15.4%~18.5%)最大,衣分变异系数(4.1%~4.7%)最小。‘新海43号’和‘新海49号’H3、H6、H9处理下单株结铃数分别减少21.6%、22.5%、28.9%和16.6%、26.4%、34.7%;而增温显著增加了上部果枝铃数,进而提高了上部果枝产量及产量贡献率。品种间,‘新海49号’净光合速率、单株结铃数和单铃重下降幅度以及蕾铃脱落率的增加幅度均大于‘新海43号’,说明‘新海43号’具有更好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