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5篇
农学   10篇
  4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1.
微生物病害是农作物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植物病原菌不但种类繁多,而且常常会产生突变,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必须同时处理包括真菌、细菌和病毒等引起的多种病害,需要复杂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2.
芳香植物在城镇密集区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瑞莲  陈放  白洁 《北方园艺》2010,(24):84-88
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出现了许多城镇密集区域,为了提高这类区域居民的生活质量,对城镇密集区的园林绿化,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现从芳香植物能显著改善空气质量这一特点出发,进行了芳香植物在城镇密集区应用的研究,总结了芳香植物在城镇密集区园林中的主要应用形式。该研究对芳香植物在城镇密集区园林中的应用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43.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 的抑制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簇毛麦6VS. 6AL 易位染色体含有抗白粉病基因Pm21,在我国的小麦育种中被广泛应用。近年来,一些含有Pm21 基因的小麦品种(系)开始感染白粉病。为探索含Pm21 的品种(系)感染白粉病的原因,本研究在6VS. 6AL 易位系与小麦品系(种)R14 和川农12 的杂交后代中利用分子标记CINAU17-1086 和CINAU18-723 辅助选择的遗传背景相对简单的F7 和F8 近等基因系为材料,研究了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 的抗病性表达。结果发现,在3 个含有6VS. 6AL 易位染色体的感病F6 植株繁殖的F7 近等基因系中发生了白粉病抗性的分离,分离比率符合13 感病︰ 3 抗病的理论值。在随机选取的F7 感病小麦单株所繁殖的F8 近等基因系中,有7 / 13 的株系一致地重感白粉病,有6 / 13 的株系发生了抗白粉病的分离,其中2 / 13 的株系分离比符合3 感病︰ 1 抗病、4 / 13 的株系分离比符合13 感病︰ 3 抗病的分离模式。这一结果指出,小麦株系中的抗白粉病基因Pm21 的抗性表达受小麦基因组中的一对显性抑制基因所控制,该基因来源于小麦品种(系)川农12或R14,建议命名为SuPm21。本研究指出,在把外源基因引入小麦的研究中,有利的外源基因与不含抑制基因的受体遗传资源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44.
用高压氦气式基因枪将CaMV35S启动子驱动下的gus基因导入经济植物番红花的叶鞘和叶、芽来源的愈伤组织块中 ,4 8h后染色检测到了gus基因的瞬间表达 ,2 0d后仍检测到极少量表达 .研究发现 ,轰击前在加有 0 5mol L甘露醇的液体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上处理 6h ,明显增加了gus基因表达的数量 ;选择 110 0psi× 9cm的轰击条件 ,转化效果最好 ;高浓度卡那霉素 (5 0 0~ 80 0mg L)可以作为筛选剂 .结果表明 ,基因枪法是有效的番红花遗传转化方法 ,gus基因可以作为番红花基因工程研究的报告基因 ,CaMV35S启动子能有效驱动外源基因在番红花组织中表达  相似文献   
45.
麻疯树新基因JcPIP的分子克隆与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大戟科耐旱植物麻疯树cDNA中克隆得到了一个麻疯树质膜内膜蛋白(PIP)新基因(JcPIP).其cRNA在非洲爪蟾卵母细胞(Xenopus oocytes)中异源表达后发现细胞膨胀率扩大了10倍.聚类分析表明,麻疯树PIP蛋白与蓖麻、葡萄和菠菜PIP蛋白在进化上有最近的亲缘关系.半定量RT-PCR研究表明该基因在植株的整个生长发育期都有表达.但干旱胁迫下JcPIP基因表达量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46.
采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和HPLC、UV分析方法对栀子愈伤组织环烯醚萜苷合成特点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栀子愈伤组织的生长和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累积并不同步,而是先生长后合成.蔗糖对环烯醚萜苷合成具有调控作用,在30~80 g/L时栀子愈伤组织生长和环烯醚萜苷合成明显增加.有机添加物牛内膏和蛋白胨均能促进栀子愈伤组织的生长,但对环烯醚萜苷的累积都有抑制作用.适当增加Murashige & Skoog(MS)培养基中Fe2+和Mn2+能促进愈伤组织增殖,但Fe2+对环烯醚萜苷累积无明显影响,Mn2+有一定促进作用.单独以铵盐或者硝酸盐为氮源,都对愈伤组织生长和环烯醚萜苷合成不利.c(NH+4):c(NO3)为1:1,总氮为60 mmol/L时,生物量和环烯醚萜苷量均达到最高.在KH2PO4的浓度为0~0.5 mmol/L时增加MS培养基中的KH2PO4促进愈伤组织生长明显,在1.5 mmol/L增加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47.
四川省珍稀濒危植物延龄草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延龄草7个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用12个引物对7个居群共105个样品进行了扩增,共得到135条清晰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46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34.07%。POPGENE分析结果表明:同其他一些濒危植物相比,延龄草具有较低的遗传多样性(He=0.075 9,Ho=0.120 0)。卧龙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PPB=18.52%,He=0.041 7,Ho=0.068 4),大坝子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PPB=8.89%,He=0.022 0,Ho=0.034 8)。Neis遗传多样性分析和AMOVA分析表明:7个自然居群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Gst分别为0.555 4和0.525 3),可能是基因流障碍和遗传漂变引起的; 而居群间的限制性基因流(Nm=0.400 2)可能由种子的有限传播距离、居群的地理隔离或自交等因素导致. 通过对延龄草居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分析,结合群落学调查研究,该文提出了一些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48.
苦瓜ISSR扩增条件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宣朴  邓婧  陈新  尹春蓉  陈放 《核农学报》2006,20(3):215-217,168
本文对ISSR-PCR扩增苦瓜基因组DNA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筛选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25μl的反应体系中采用20~30ng的模板DNA、1μmol/L ISSR引物1、U Tag DNA聚合酶,以及48℃~52℃的复性温度为苦瓜ISSR-PCR扩增条件的最佳选择。苦瓜ISSR-PCR扩增条件的优化为进行苦瓜种群间遗传分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9.
植物人工种子包被与储藏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文国  王胜华  陈放 《种子》2006,25(2):51-57
本文综述了自人工种子概念提出以来国内外在人工胚乳材料、人工种皮包被技术以及储藏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论述了海藻酸钠包被体系的发展和ABA在植物繁殖体干燥前处理上的应用。并提出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0.
分别以酸、热水、FeSO4溶液对余甘子种子进行处理,其中各种条件均选择了一定梯度,对种子跟踪观察了31d,测定了各个时间段的萌发率。实验结果表明,各种处理对余甘子种子的萌发率均有影响,以pH4.0酸,50℃热水,0.10%FeSO4溶液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高了余甘子种子的萌发率,并提前了余甘子种子的萌发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