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9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102篇
农作物   20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3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目的】明确广西新收集野生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布特点,为今后挖掘野生大豆资源的优异性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08年9~10月收集的200份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进行种植,在生育期观察记载茸毛色、叶形、主茎类型等质量性状,分别进行赋值,然后计算Shannon-weaver和Simpson遗传多样性指数。【结果】野生大豆材料的11个质量性状的Shannon-weaver指数范围为0.0338~0.4320,Simpson指数范围为0.0300~0.5811,其中Shannon-weaver指数以泥膜类型最小,Simpson指数以粒色最小,而荚色的两类遗传多样性指数均最高。聚类结果将200份野生大豆材料聚为两大类,不同地区收集的材料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但部分地区内的野生大豆材料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分化。【结论】广西新收集的野生大豆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程度低,今后需继续对广西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收集和鉴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出适合与甘蔗间套种的春大豆品种,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甘蔗春大豆间种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利用9个春大豆品种进行不同甘蔗间作模式(甘蔗行距分别为1.2和1.0 m)的筛选试验,调查大豆田间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甘蔗行距1.0和1.2 m栽培模式春大豆生育期和产量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8(P =0.0142)和0.69(P =0.038)。华春2号在1.2和1.0 m栽培模式下的产量均最高,分别为2222.22和2083.33 kg/ha。在甘蔗行距为1.2 m的栽培模式下,桂春10号和泉豆7号产量较高;而在甘蔗行距为1.0 m的栽培模式下,桂春10号和华春5号产量较高。【结论】华春2号、桂春10号和泉豆7号适宜与甘蔗在行距1.2 m栽培模式下间作,华春2号、桂春10号和华春5号适宜与甘蔗在行距1.0 m栽培模式下间作。  相似文献   
13.
甘蓝型油菜不同发育时期净光合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秦杂油3号和秦优7号)为材料,对不同发育时期的环境因子和气体交换参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净光合速率在不同发育时期变化规律一致,均为花期>薹期>苗期>角果期,秦优7号的在各时期净光合速率大于秦优3号,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气孔导度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一致,也为花期>薹期>苗期>角果期,而蒸腾速率为花期>薹期>角果期>苗期,胞间CO2浓度则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不同发育时期的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呈极显著性正相关,净光合速率的改变是这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另外不同光合器官的光合能力也有差异,角果弱于叶片。  相似文献   
14.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西北山区生态环境脆弱,产业发展滞后,是后扶贫时代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提升山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既是推进乡村振兴的迫切要求,也是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的整体要求。笔者利用3年驻村帮扶机会,采用蹲点式田野调查方法,通过与山区农民共同生活劳作,近身观察山区农民的生活生产方式,细微洞察山区农民的心理状况,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山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的现状特征,剖析其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主客观原因。认为山区农民普遍存在文化水平较低,发展能力缺乏;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不强,发展活力不足;经济收入偏低,发展信心不足,接受新生事物缓慢,观念转变滞后等情况。信息闭塞与能力不足交织,自然条件和文化环境相互制约,家庭境况抑制发展激情,精神状态遏制内生动力,产业扶持措施不到位等因素都影响农民发展能力和主动性的发挥。从6个方面提出进一步激发提高山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的措施,即加强观念转化,厚植发展欲望;加速文化转型,塑造创业精神...  相似文献   
15.
为了加强广西地方大豆种质资源的全面普查和抢救性收集,了解种质资源的主要特征特性,进一步为广西大豆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物质基础,于2015-2019年全面普查与收集广西全区域地方大豆种质资源,2018-2019年采用田间比较鉴定、室内考种、品质检测分析等方法,针对9个质量性状和11个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进行评价鉴定.结果 表明:在66个县市共收集到广西地方大豆种质资源382份,其中春大豆45份、夏大豆308份、秋大豆29份.对356份材料的性状分析评价结果显示,该批广西地方大豆种质资源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9个质量性状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1209 ~0.7348,其中荚色、脐色、粒型和种皮色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11个农艺和品质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3.57% ~48.50%.筛选出具有粗蛋白含量高、粗脂肪含量高、特大粒及适合加工的优异种质资源黄姚黑豆、马渭秋黄豆、烟墩黄豆1、河池黑豆、朝阳黑大豆、老街黄豆和九月黄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多年多点试验,鉴定桂1003、桂1016、桂208、桂0513-1、桂26BC3-7、桂0511-8、圣豆40、圣豆41、和粤春2010-1等9个品系(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以及品质等表现,评选出比对照种"桂春1号"高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品质优良的春大豆品种。【方法】试验周期为2015~2017年,包括2015~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和2017年一年生产试验。区域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6. 67m2,三次重复;生产试验采用小区顺序排列,小区面积133. 34m2,不设重复。通过鉴定参试品种的小区产量、生育期、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倒伏性及抗病抗虫性等性状,并通过软件分析,确定它们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等。【结果】9个参试品种中,桂208和粤春2010-1两个品种的综合性状优于对照种"桂春1号",达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广西春大豆区试,可供广西各地引种、试种示范和推广。其余品种未能达到审定标准,予以淘汰。  相似文献   
17.
青海23份春小麦铁、锌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试论新时代农业新业态的特征和实践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时代农业新业态的概念界定,将农业新业态划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融合型,包括高新技术融合型、产业融合型、产业内部重组融合型、新型经营主体融合型、资源开掘型;二是分离型。并呈现创新性、开放性、共享性和协调性四大特征,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城乡融合发展相结合、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提出了新时代农业新业态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9.
白色金针菇为金针菇的变种,因其色泽亮白,营养丰富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昧,栽培面积也不断扩大,病害问题日趋突出,已成为白色金针菇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现就金针菇栽培中的主要病害的诱因及控制方法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了在陕西省紫苏产区有效地开展紫苏选育工作,对10 个紫苏品种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了比较,探讨不同来源品种在陕西紫苏产区的性状差异。结果表明,绛县紫苏、吉苏1 号和吉苏2 号为早熟品种,株高、分枝位、茎节数、总穗数、生育期等性状低于晚熟品种,早熟品种的产量和千粒重也低于晚熟品种。研究结果对陕西紫苏种质资源收集、评鉴及品种选育、种质创新具有指导意义,为紫苏选育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