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2篇
林业   8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107篇
园艺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了明确重庆市某规模猪场舍内环境中葡萄球菌的病原特性及耐药情况,试验采用空气细菌培养自然沉降法和物体表面采样法采集猪场舍内环境样本20份,进行葡萄球菌的分离纯化,提取分离株基因组DNA,扩增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检测其生化指标,确定敏感药物,并分析病原菌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得到2种革兰氏阳性球菌,分别与头状葡萄球菌和沃氏葡萄球菌相似性较高(均为99%),在系统进化树中也分别与其聚为一簇,两种菌的硝酸盐还原、MR-VP和甘露醇等7种指标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确定为头状葡萄球菌和沃氏葡萄球菌,均对多西环素、复方新诺明和阿奇霉素耐药;头状葡萄球菌携带vanA、rpoB、ermB和tetM 4种耐药基因,沃氏葡萄球菌携带ileS、rpoB、blaZ、ermC、aacA-aphD、tetK和tetM 7种耐药基因,两种菌均含有rpoB和tetM基因,并证实头状葡萄球菌和沃氏葡萄球菌的耐药类型与耐药基因具有相关性。说明该猪场舍内环境中存在头状葡萄球菌和沃氏葡萄球菌,在生猪养殖和人畜共患病防控方面应加强对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监测。  相似文献   
42.
鸡舍CO2浓度对肉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320只21日龄艾维因肉鸡随机分为5个CO2浓度组(3 000 mg/m3、5 000 mg/m3、8 000 mg/m3、12 000 mg/m3、15 000 mg/m3),分别饲养在结构一致的自制环控塑料棚舍内.研究不同CO2浓度对肉鸡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及其它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鸡舍内CO2浓度为5 000 mg/m3时,免疫球蛋白高于其它组(P>0.05);而当鸡舍内CO2浓度升高到12 000 mg/m3时,免疫球蛋白呈下降趋势,血液中白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和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而死亡率比对照组高150.32%(P<0.05).说明鸡舍内CO2浓度为5 000 mg/m3时,可提高肉鸡特异性免疫;当鸡舍内CO2浓度升高到12 000 mg/m3时,肉鸡正处于一种应激状态,不利于肉鸡健康.  相似文献   
43.
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畜禽疫病防治日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当前许多饲养者综合科学素质不高,缺乏系统的兽医知识,因而往往易造成在畜禽疫病的防治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给养殖生产带来不应有的一系列损失。为此,我们针对这些误区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对广大养殖企业(户)提高防疫效率,进行安全生产有所帮助和启迪。  相似文献   
44.
分别选择体重在20kg左右的杜×长×大及长×荣2个杂交组合的健康去势仔猪48头(公母各半),每个杂交组合6个重复(公母各3个重复),每个重复以8头猪起试。分别测试20kg、35kg、50kg、80kg及100kg左右时的肉质性状,研究西南地区典型杂交组合生长育肥猪肉质性状随体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体重增加,杜×长×大肉色评分无明显变化,而长×荣则呈直线上升趋势;杜×长×大肌肉pH1呈直线下降趋势;肌肉失水率2个杂交组合均有升高趋势;肌肉水分含量杜×长×大无明显变化,而长×荣则呈直线下降趋势;肌内脂肪含量2个杂交组合均呈直线上升趋势。2个杂交组合间肉质差异明显,肉色评分、肌肉水分含量及肌内脂肪含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不同(P<0.05或P<0.01),综合各指标看,长×荣猪肉质优于杜×长×大,特别是在肉色和肌内脂肪含量方面有着明显优势,杜×长×大达100kg时肌内脂肪为2.84%,长×荣则为5.35%。  相似文献   
45.
采用常规镇咳、平喘、祛痰实验法,研究肺舒清(FSQ)的药理作用。结果表明。FSQ能显著提高小鼠气管酚红的分泌(P<0郾01),抑制小鼠浓氨水致嗽(P<0郾05),延长乙酰胆碱和组胺致豚鼠引喘潜伏期(P<0郾01),拮抗组胺致豚鼠离体气管条收缩(P<0郾05),抑制肺炎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的生长,抑制蛋清致大鼠踝关节肿胀(P<0郾01)。  相似文献   
46.
为了研究性别对长白×荣昌(以下简称长×荣)仔猪赖氨酸需要量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约10kg的长×荣杂交猪30头(公母各半),通过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测定其生产性能和胴体无脂瘦肉生长指数,结合杨飞云等(2002)20~100kg长×荣生长肥育猪的试验结果,建立胴体无脂瘦肉生长指数与体重的回归方程。根据该方程及无脂瘦肉的蛋白质沉积系数和蛋白质沉积的赖氨酸需要系数,建立不同性别长×荣杂交猪的赖氨酸需要量模型,利用此模型预测10~20kg不同性别长×荣杂交猪的赖氨酸需要量。试验结果显示:根据NRC(1998)生长模型的参数,用胴体分离法建立10~100kg长×荣杂交猪的赖氨酸需要量模型为:公猪真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mg/d)=-0.0531BW3+5.7592BW2-22.522BW+5255.6+36BW0.75,母猪真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mg/d)=-0.0499BW3+5.3233BW2-11.286BW+5123.5+36BW0.75;据此模型计算10~20kg长×荣公猪和母猪的真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分别为6.308g/d、6.258g/d,总赖氨酸需要量为7.264g/d、7.197g/d;按占风干日粮百分比表示,公猪和母猪的真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分别为0.689%、0.693%,总赖氨酸需要量分别为0.793%、0.797%;用NRC(1998)生长模型胴体分离法估测的10~20kg不同性别长×荣杂交猪的赖氨酸需要量相近,说明性别对长×荣仔猪赖氨酸需要量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47.
48.
为考察脾虚泄泻大鼠肠道菌群的结构特征和多样性,将24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采用饮食失节加苦寒泻下法进行人工复制脾虚泄泻模型,对照组正常饲喂;试验结束时,采集大鼠肠道内容物,提取微生物总DNA,采用通用引物对细菌16S rDNA基因的高可变V3–V4区进行PCR扩增,运用Hiseq2500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对测序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α多样性指数表明脾虚泄泻大鼠与正常大鼠之间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存在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门水平上,2组的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模型组较对照组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及螺旋体门的平均相对丰度均增加,而拟杆菌门的平均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2组的核心菌群均为产粪甾醇真细菌属,模型组较对照组产粪甾醇真细菌属、Jeotgalicoccus的平均相对丰度升高,其中Jeotgalicoccus的显著升高(P<0.05),而罗姆布茨菌属、拟杆菌属、Odoribacter的平均相对丰度降低,其中Odoribacter的显著降低(P<0.05);PICRUSt基因功能预测表明,大鼠肠道微生物以代谢功能为主,主要包括糖代谢、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及辅酶和维生素代谢等,2组间各类代谢功能存在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见,脾虚泻泄能引起大鼠肠道内菌群的多样性变化,并显著降低肠道内拟杆菌门的平均相对丰度。  相似文献   
49.
茶树杂交F_1代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春林 《茶叶科学》1996,16(1):31-36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不连续电泳技术,对英红一号和乐昌白毛茶、英红九号和黄叶水仙两组正反杂交组合的103株F_1代及其亲本进行了过氧化物酶(POX)和酯酶(EST)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在杂种F_1代同工酶酶谱中出现了“互补带”和“杂交带”。对利用同工酶进行F_1代早期鉴定、杂种优势预测及杂交组合亲本的选择进行了讨论。利用同工酶预测F_1代中有15株具有杂种优势,其中有3株尤为突出。证明在茶树杂交育种亲本组合的选择中,双亲之间同工酶的差异越大,产生“互补带”和“杂交带”的概率就越大,也越易获得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50.
微生物添加剂饲喂奶牛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多种芽孢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等按不同比例混合制成6种微生态制剂,分别添加于奶牛饲粮中以观察其对奶牛的生产性能--泌乳数量及其质量的影响来筛选奶牛用的最佳微生物添加剂组合,再用最佳组合的不同剂量饲喂奶牛以确定其不同剂量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6种组合中,组合3最好,在不同剂量组中以每天10 g量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