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0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31篇
  4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6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本研究通过对13份芒与五节芒17个形态性状及Adh1基因序列的分析,探讨了芒与五节芒的自然杂交现象。形态性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疑似杂交种AD431与五节芒类群(AA335和AD625)聚为一类,疑似杂交种AA343、AD431、AD628、AD607、AD633和AD606与芒类群(AD623、AD512、AD620、AD619和AD627)聚为一类。Adh1基因序列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五节芒和芒的材料分别聚成2个明显分开的分支,所有的疑似杂交种中均检测到2种Adh1基因单倍型的存在,其中1个单倍型在系统树中与芒聚为一类,另1个单倍型与五节芒聚为一类。本研究的结果确证了AD431、AD431、AD628、AD607、AD633和AD606这6个疑似杂交种的真实性,证实了芒与五节芒种间确实存在自然杂交现象,为进一步阐明芒和五节芒的系统进化与亲缘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2.
本研究中克隆了南荻MINAC2基因的cDNA序列,该序列全长为933bp,编码产物含310个氨基酸残基,该蛋白质理论上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427.8,等电点(pI)为5.85,不稳定系数为34.84,为稳定蛋白,具有保守的NAM基序,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推测为亲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试验证明MlNAC2定位于细胞核,它可能在细胞核内行使功能。转录激活试验揭示MlNAC2是一个转录因子蛋白,且转录激活域位于C端。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高盐、干旱、脱落酸、茉莉酸甲酯和机械伤害均能诱导MlNAC2基因在南荻根部表达上调,而低温处理时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93.
利用主要农艺性状上具有显著差异的荻和南荻为亲本,杂交得到种间杂交种F1群体(232个单株)为试验材料,对荻和南荻杂交种茎节数、叶片长、叶宽、主茎长、花茎长、花序长、株高、基部茎径、平均单分蘖干重、最大分蘖干重、分蘖数和单株重等12个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了度量,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F1杂交群体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F1分离群体中12个主要农艺性状呈连续的、单峰、偏态分布,说明这些性状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除基部茎径外的其他11个农艺性状都有较大的中亲优势,其中单株重、平均单分蘖干重、花序长、主茎长、株高、最大分蘖干重具有显著的超高亲优势,说明杂种优势可以作为荻和南荻育种的主要方法。混合遗传分析表明,花茎长、最大茎重能检测到1对主基因,叶片宽、主茎长、株高、分蘖数、单茎均重、单株重能检测到2对主基因的存在,主基因遗传率大小顺序为叶片宽(87.76%)>单株重(81.48%)>单茎均重(65.12%)>分蘖数(59.20%)>主茎长(49.87%)>株高(48.01%)>花茎长(47.75%)>分蘖最大茎重(37.19%)。产量相关性状中的单株重、单茎均重和分蘖数具有较高的主基因遗传率,适合于早期世代选择。这12个农艺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多数性状间的相关性为极显著的正相关,其中单株重与分蘖数、单茎均重、主茎长和株高的相关系数最大,在育种实践中可以利用相关性状进行间接选择。  相似文献   
94.
本研究以非洲紫罗兰的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非洲紫罗兰组织培养的最佳培养基组合,诱导侧芽生长的最佳激素浓度配比,以及诱导侧芽生根的最佳激素及浓度.实验以CC、N6、MS、B5等作为基本培养基,将其无机大量、有机物、无机微量作为3个不同的影响因子,添加不同浓度的6-BA和NAA进行侧芽诱导;再以不同浓度的NAA、IAA、...  相似文献   
95.
为研究芒草在其重叠分布区内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以来自于华东植物区系内的36份芒、五节芒、荻和南荻为材料,对8种表型性状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变异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8种表型性状种间差异大小依次为分蘖数、基部直径、干物质产量、花序长、株高、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叶长宽比,在种内除最大叶宽与叶长宽比呈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6种表型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且8种表型性状在种间和种内存在极显著互作效应;该区系内芒属植物表型变异系数为7.94%~76.80%,Shannon's指数为1.27~1.78,芒草表型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芒(26.16%)、南荻(25.46%)、荻(24.49%)、五节芒(17.17%),Shannon's指数大小依次为芒(1.74)、南荻(1.70)、五节芒(1.68)、荻(1.60);4种芒属植物在欧式距离为20时可分为3类,荻为第Ⅰ类,芒和五节芒为第Ⅱ类,南荻为第Ⅲ类;在华东植物区系内,芒的株高与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芒的干物质产量与海拔高度呈显著正相关,荻的干物质产量、分蘖数和基部直径与纬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而南荻与五节芒的产量因子表型与地理因子间则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6.
孕妊诊断试纸、乳房炎诊断试剂、一次配种手套、维生素E、催情促孕散、六合一促奶王、宫炎净、酒淬阳起石、羊洪膻、母宝、乳房炎疫苗、利凡诺、生育素、输精枪套管、性别控制液、适时配种试纸、生物促奶器等。  相似文献   
97.
匍匐翦股颖农杆菌转化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匍匐翦股颖品种回旋、潘娜A-1、L-93的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利用根癌农杆菌EHA105介导将外源NAS基因导入其中,通过G418(40mg/L)筛选40d,分化培养得到再生植株,通过分子检测检出阳性株,最终农杆菌的转化率分别为0.90%、1.54%、2.02%。  相似文献   
98.
藏东南云南红豆杉的药用成分含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藏东南地区林芝县、波密县和察隅县系统采集样品的基础上,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了野生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树皮、3年生小枝和当年生叶中紫杉醇、巴卡亭Ⅲ、10-去乙酰巴卡亭Ⅲ、三尖杉宁碱、10-去乙酰-7-表紫杉醇、7-表紫杉醇的含量.研究表明:紫杉醇与7-表紫杉醇,巴卡亭Ⅲ与7-表紫杉醇正相关水平极显著(P<0.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852和0.827.紫杉醇与巴卡亭Ⅲ呈显著(P<0.05)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16.紫杉醇含量与7-表紫杉醇含量,巴卡亭Ⅲ含量与7-表紫杉醇含量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回归系数分别为0.852和0.827.紫杉醇含量在3年生小枝与当年生叶中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而在树皮与3年生小枝、当年生叶中的差异却不显著,树皮、3年生小枝和当年生叶中其它成分含量的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9.
益阳市赫山区红胜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是赫山区欧江岔镇农民刘应龙、高国兵、段清明、范子良、姚希聪等5位农民以实物、货币等方式入伙,于2009年4月注册成立的农业产业实体。合伙资金已达300多万元,拥有中型拖拉机、旋耕机、中型收割机、机动喷雾器、小型拖拉机、小型耕整机、水泵等农机具25台套,跃进小卡车2台.农机总资产近80万元。红胜合作社成立1年来以服务和业绩“红遍”周边乡镇,其“胜出”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0.
 在涉及6个区县、12个乡镇的480家农户对10种不同技术推广模式进行了调查,利用DPS(Data Processing System)分析软件,将调查结果进行因子分析,以期探讨科技进村入户的途径和方式,并结合客观实际总结提炼对实际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新机制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