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1篇
畜牧兽医   25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21.
观察白细胞介素2(IL–2)在猕猴脾脏中的表达分布及性别差异。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雌、雄猕猴脾脏内IL–2的分布与表达进行观察。雄性猕猴脾脏红髓区阳性细胞强染且多为胞浆着色,中等密度分布;白髓区有低密度分布的中等阳性细胞,且多数为胞浆着色;在边缘区有中等密度分布的中等阳性细胞。雌性猕猴脾脏中,红髓区脾索有高密度强阳性细胞,有部分胞核和部分胞浆着色;白髓区有低密度分布的胞核着色的中等阳性细胞;边缘区有中等密度分布的中等阳性细胞。雌性猕猴脾脏中IL–2阳性细胞数量及蛋白表达强度均显著高于雄性猕猴(P<0.01或0.05)。IL–2阳性产物主要表达于红髓中,表明IL–2对猕猴脾脏体液免疫功能的发挥起到了较强的作用,且性别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2.
【目的】明确半枝莲醇提物联合针灸对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效果,为动物T2DM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进而保障宠物业的健康发展。【方法】选取60只4周龄的SPF级近交系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健康对照组(H组)15只和建模组(M组)45只;链脲佐菌素(45 mg/kg)联合高糖高脂诱导构建T2DM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M组,15只)、半枝莲治疗组(S组,15只)及半枝莲联合针灸治疗组(A组,15只,针灸穴位包括脾俞、肾俞、三阴交和足三里)。对A组和S组进行3个疗程(每疗程6 d)的治疗,分别于治疗第7、14和21 d采集各处理组大鼠的尾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BG),同时各处理组分别处死5只大鼠,取肝脏、脾脏和肺脏固定后制作石蜡切片,肝脏和脾脏采用HE染色,肺脏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其组织结构病理变化。【结果】与H组相比,M组大鼠的体重极显著下降(P<0.01,下同),而FBG极显著升高;肝脏细胞由水肿发展为脂肪变性或局灶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逐渐增强;脾脏组织局部细胞坏死,红髓和白髓分布混乱,淋巴细胞减少且排列紊乱;肺脏肺泡内出血,支气管黏膜下层和血管壁胶原纤维增生,最终导致部分肺泡萎陷或实变消失。与M组相比,A组和S组大鼠的体重呈增长趋势,至治疗第21 d极显著升高,而FBG在治疗第14和21 d均极显著降低;肝脏脂肪变性得到改善、水肿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减少;脾脏红髓和白髓结构、生发中心均逐渐趋于正常,淋巴细胞数量和脾小结数量均增多,且A组大鼠的增加数量多于S组大鼠;肺脏内出血减轻、炎症细胞减少,A组大鼠肺脏的肺间隔增厚程度低于S组大鼠。【结论】STZ联合高脂高糖诱导T2DM大鼠模型稳定,能对大鼠肝脏、脾脏和肺脏造成损伤。半枝莲或半枝莲联合针灸治疗对T2DM大鼠肝脏、脾脏和肺脏组织结构均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且以针灸配合半枝莲的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23.
论抑制素免疫及其对动物生殖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制素是由雌性动物的卵泡颗粒细胞和雄性动物的睾丸支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本文从抑制素的生物学特性、免疫机理及对动物生殖的影响等几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抑制素免疫在畜禽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4.
用溶血性大肠埃氏菌制备仔猪水肿病甲醛灭活苗、氢氧化铝胶苗以及4咎含量的左旋咪左剂苗。用0.1mL剂量免疫小白鼠,在免疫后24d用强毒株培养液攻毒。结果氢氢化铝胶苗和10、20mg/mL的左旋咪坐佐剂苗可使小白鼠获得87.5%的保护,而5、40mg/mLdisplay structure  相似文献   
25.
ChAT在1日龄锥鸡丘脑视、听觉中继核团内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是ACh的合成酶,为了观察它在禽脑内的分布,试验选取1日龄雏鸡5天,采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了ChAT在鸡丘脑视、听觉中继核团内的分。结果表明,在1日龄雏鸡丘脑中,ChAT阳性神经元广泛分布于圆核、卵圆核及亚圆核中,且密度较高、染色较深;外侧膝状体核中既有阳性神经元,又有阳性纤维分布。这表明1日龄雏鸡丘脑中继核团胆碱能神经系统的发育已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26.
探讨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对大鼠垂体雌激素受体(ER)、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运用超敏感的免疫组织化学SP法,以青年雌性SD大鼠垂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补充不同剂量的大豆异黄酮,观察其对ER、NGF在垂体中的表达和分布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ER、NGF免疫阳性反应物在垂体中广泛分布。ER主要分布于中间垂体、腺垂体和神经垂体;NGF主要分布于中间垂体和腺垂体。ER免疫阳性反应物主要定位在细胞核和核膜,NGF免疫阳性反应物主要定位在细胞核,但在部分区域可见胞膜和胞浆中有阳性产物表达。去卵巢大鼠垂体中ER、NGF的表达强度及阳性细胞数量的总趋势是显著降低,而补充不同剂量的大豆异黄酮6周后,两种阳性产物的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数目随着补充剂量的增加而有较显著回升。表明大豆异黄酮可促进ER和NGF的表达,在维持和保护垂体的功能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另外ER、NGF表达变化的相似性提示二者在大豆异黄酮对垂体的作用中是相互调节和影响的。  相似文献   
27.
探究人工感染条件下,鸭源小鹅瘟病毒QH-L01株对樱桃谷雏鸭各器官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以期阐明QH-L01的病理发生规律及特征。实验组以每只0.2 mL(106.54 ELD50)的剂量肌肉接种30只2日龄樱桃谷肉鸭鸭源小鹅瘟病毒,对照组的鸭接种等量的灭菌生理盐水,分别在1、3、6、9 d观察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感染后1 d,先出现肺点状出血,部分肺小叶扩张,十二指肠、回肠和盲肠等肠道组织绒毛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感染后3 d,脑、肾、胸腺、法氏囊出现病理变化,十二指肠、回肠和盲肠等肠道组织绒毛和黏膜层轻度坏死、脱落。感染后6 d,脾脏淋巴细胞增多,十二指肠、回肠和盲肠等肠道组织绒毛和黏膜层中度坏死、脱落。感染后9 d,各组织病变减轻或者恢复正常。整个感染期死亡率为20%。  相似文献   
28.
大豆异黄酮的生物活性及在畜牧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异黄酮是一类从大豆种中提取的植物雌激素类物质,主要包括染料木黄酮、大豆黄酮和黄豆黄素.已发现大豆异黄酮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对肿瘤、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和更年期综合症预防与治疗作用,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在畜牧生产中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文章主要从大豆异黄酮的生物活性及在畜牧生产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9.
综述了近年来神经干细胞在发生、迁移、移植、分化等和在治疗多种禊是经疾病上的潜在前景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0.
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是以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与消失及纹状体中多巴胺(Dopamine,DA)水平降低的一种疾病,长期困扰着中老年人,虽然病因比较明确,但目前还没有一种特别的治疗方法或药物能彻底根治PD。本文就PD治疗以及神经营养因子的应用等方面作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