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篇
  10篇
综合类   17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猪链球菌9型cps9G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根据GenBank中猪链球菌9型(SS9)基因的核酸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采用PCR方法从确诊为猪链球菌的阳性样品中扩增cps9G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转化DH5a感受态细胞,提取重组质粒pMD18T-cps9G,经PCR和酶切鉴定后测序,并与GenBank上SS9相应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经PCR扩增,鉴定为SS9的有8株.序列分析发现,8株SS9的cpsgG片段的核苷酸序列较稳定,该基因片段长度均为562 bp,彼此间的核苷酸同源性达96.8%~99.8%,亲缘关系密切;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SS9参考毒株的同源性介于96.0%~98.6%.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广西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流行毒株的遗传进化情况,对2014年-2016年来自广西各地的部分PRRSV阳性病料进行Nsp2和ORF5基因的扩增和测序分析.结果获得34个Nsp2基因序列和45个ORF5基因序列,均属于美洲型毒株.Nsp2基因间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1.8%~100%,与PRRSV美洲型毒株VR-2332、CH-1a、JXA1及NADC30株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1.3%~84.3%、88.9%~92.1%、94.3%~99.3%和73.5%~75.1%,而与PRRSV欧洲型毒株LV株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51.5%~53.2%.ORF5基因间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2.8%~100%,与PRRSV美洲型毒株VR-2332、CH-1a、JXA1及NADC30株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3.7%~99.5%、85%~95%、83.8%~99.7%和83.2%~86.4%,而与PRRSV欧洲型毒株LV株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62.4%~64.5%.基于Nsp2和ORF5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绘制的遗传进化树中,广西地区的毒株主要分布在以JXA1为代表的Ⅳ亚群.表明当前广西PRRSV流行毒株以JXA1株为代表的高致病性美洲型毒株为主,各毒株Nsp2和ORF5基因序列存在一定的差异,尚未发现欧洲型毒株和美洲型NADC30类毒株.  相似文献   
13.
海豚链球菌疫苗对罗非鱼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灭活菌苗为免疫原,通过注射、浸泡、口服3种途径对体重为(100±10)g的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进行免疫,在免疫前和免疫后的第3、7、10、14、21天对试验鱼进行尾静脉采血,测定其血液中自细胞的数量、各类白细胞的数量及其吞噬活性,以及血清的抗菌活力、溶菌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抗体水平.在免疫后第22天对所有试验鱼按照1.0×107cfu/尾进行攻毒.结果表明:各免疫组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的抗菌活力、溶菌酶活性和抗体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SOD活力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免疫的罗非鱼对海豚链球菌的抵抗力明显增强,其中注射组罗非鱼的免疫能力明显高于浸泡和口服组,加强免疫组的免疫能力均有明显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14.
几种常见猪寄生虫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汉忠 《猪业科学》2007,24(8):28-32
随着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和养猪方式的改变,近10多年来我国猪寄生虫病的流行和危害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一些常见、比较重要的寄生虫病如猪蛔虫病、食道口线虫病、肺线虫病(后圆线虫病)、肾虫病(有齿冠尾线虫病)、姜片吸虫病、棘头虫病等,由于有了越来越多的有效药物进行防治,以及饲养方式的变化如从过去粗放型的养殖方式为主转变为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方式为主,这些猪寄生虫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尤其是在规模化养猪场,这些寄生虫病已基本上得到控制.但是,也正是由于猪饲养管理方式的改变,一些过去不是那么常见、危害不那么严重的猪寄生虫病却逐渐变得越来越重要,下面对目前养猪业中几种常见的猪寄生虫病及其防治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16.
磷酸左旋咪唑对黄牛临床毒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文献报道,6mg/kg磷酸左旋咪唑给牛皮下注射,对驱除牛的各种线虫是有效的。国内尚未见有关磷酸左旋咪唑对黄牛注射驱虫安全性方面的报道。为给临床使用提供可靠依据,本试验对黄牛进行了临床毒性观察。材料与方法一、供试药物:磷酸左旋咪唑。口服用磷酸左旋咪唑片剂(每片75毫克,相当于50  相似文献   
17.
了解和培育自己课程的优势,利用课程优势建设特色课程。以家畜寄生虫学课程建设为例,说明通过特色课程的建设.推动了课程的教学创新和教学改革,从而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大片吸虫分泌排泄抗原单克隆抗体,为大片吸虫病的免疫诊断、防治等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杂交瘤技术,以大片吸虫分泌排泄抗原为免疫原制备单克隆抗体,并用ELISA、硫氰酸盐洗脱法等方法鉴定其生物学特性。【结果】通过间接ELISA筛选及3次亚克隆后,共获得5株大片吸虫分泌排泄抗原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6D3、6B4、7D2、7D1和7D4。经鉴定,发现5株杂交瘤细胞染色体数为90~110条,均大于亲本细胞,其亚类鉴定分别属于IgG2b、IgM、IgM、IgG1和IgM,其轻链均为κ型;5株单克隆抗体(6D3、6B4、7D2、7D1、7D4)的上清效价分别为1∶400、1∶3200、1∶25600、1∶6400和1∶6400,腹水效价分别为1∶104、1∶104、1∶105、1∶107和1∶106;而表位测定结果表明,5株单克隆抗体中,6D3与7D1、7D2以及7D4与7D1、7D2作用于不同表位,6D3与6B4 可能识别同一表位或重叠表位,或同一表位有空间位阻,7D4与6D3以及6B4与7D4、7D1、7D2可能具有空间位阻;5株单克隆抗体的相对亲和力为:6B4>7D4>7D1>6D3>7D2;5株杂交瘤细胞株均能稳定地分泌单克隆抗体。【结论】制备获得的分泌排泄抗原单克隆抗体可用于大片吸虫病的诊断和免疫机理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我国弓形虫的感染现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弓形虫病分布在世界各地,不受气候和地理位置的限制,感染状况各地不同。全球人群弓形虫感染率在25%~50%,有十几亿人受感染,我国人群弓形虫感染率在0.09%~34%,少数民族地区可能更高,报道的数据表明,我国人群弓形虫感染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在动物中,猪的感染率3.32%~66.39%,牛的感染率2.41%~67.46%,羊的感染率27.5%~33.33%,犬的感染率0.66%~40%,猫的感染率14.06%~78%。动物的感染情况复杂,混合其他病原感染或继发感染的情况比较多见。通过对我国弓形虫感染现状的统计分析,了解其危害,体现对其研究和预防的重要性,希望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0.
应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以恒电位法检测了大片形吸虫的抗原抗体反应,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可应用于大片形吸虫的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阳性血清与阴性血清的电流响应曲线具有明显的离散度;初步试验表明,该法的检测结果相对于ELISA检测结果,其符合率为83.3%;该法还具有操作简便、检测快速、选择性好等特点,测定一个样品用时不到1h,每测一个样品血清用量仅10μl,与羊等多种血清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