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4篇
  72篇
综合类   24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黄土高原沟壑区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黄土高原沟壑区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雨季,旱季缓坡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以及坡位对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雨季,旱季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趋势相同,但浅层(10-30cm)土壤水分变化幅度较大,尤其是降雨产流时;土壤水分的补偿和恢复主要取决于雨强适中,历时长且雨量大的降雨过程,与土壤前期水分剖面特征,作物覆盖度以及作物耗水特性密切相关,而坡度几乎没有影响,坡位对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观测期末雨季,旱季土壤蓄水增量为坡上<坡中<坡下,坡的中下部土壤储水量也较坡上部大。  相似文献   
92.
2007年11月28-29日,以中国农业大学刘巽浩教授为组长的生态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专家组成员一行5人,对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进行了现场检查。  相似文献   
93.
岩溶洼地土壤微生物指标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岩溶洼地典型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性质的影响,对比分析研究四种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微生物量碳氮比、土壤基础呼吸、代谢熵、微生物熵等土壤微生物指标。结果显示,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指标差异显著(P<0.05),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变化趋势一致,且与其余四个土壤微生物指标与微生物碳(氮)变化趋势不同,结合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分析发现,土壤微生物碳氮比、土壤微生物代谢熵和微生物熵比其它土壤微生物指标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更加敏感,因此,利用土壤微生物代谢熵、微生物熵衡量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比微生物量碳氮等土壤微生物指标更可靠。  相似文献   
94.
基于基因表达式编程算法的参考作物腾发量模拟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取都安气象站5年(2008—2012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包括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风速、日照时数以及相对湿度5个气象要素的不同组合作为输入,并以FAO-56 Penman-Monteith法(FAO P-M)的计算结果作为标准值,采用基因表达式编程算法(GEP)及径向基函数网络算法(RBFNN)对参考作物腾发量ETo进行模拟计算,并将模拟结果与Hargreaves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用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GEP模型能够捕捉到ETo的变化,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与FAO P-M公式的计算值有很高的一致性。引入关键气象因子(气温和相对湿度)后,模型的决定系数R2达到0.914,均方根误差RMSE为0.240 mm/d。在相同输入情况下GEP模型计算精度高于RBFNN模型和Hargreaves模型,并建立了可以替代Hargreaves模型的GEP模型及缺少相对湿度RH时的GEP模型。结果表明,在缺乏相关气象因子时,可以利用GEP模型模拟ETo。  相似文献   
95.
CaCl2对细颗粒泥沙静水絮凝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颗粒泥沙的絮凝或分散对土壤渗透性,土壤、可蚀性有重要作用,是水土保持研究的重要内容。在CaCl2浓度为0-1.0mmol/L,泥沙浓度为10g/L时,用吸管法研究了CaCl2对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泥沙沉降分2个阶段,分选沉降段和絮凝沉降段;在絮凝沉降段,CaCl2浓度越大,絮凝沉降越快。但较高浓度时,细颗粒泥沙平均沉速反而随CaCl2I浓度增大而农渐减小;泥沙浓度随时间呈指数衰减  相似文献   
96.
本研究以1999/2000年的Landsat-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利用GIS技术,对广西河池市土地利用景观进行了遥感解译与制图,在此基础上运用景观类型指标(如斑块数、斑块面积、平均斑块面积等)和景观格局指标(如类型多样性指数、景观优势度、景观均匀度、景观破碎度、景观分维数等)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分析,并运用洛伦兹曲线分析了土地利用的聚集程度。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河池市土地利用景观类型以林地为主,其次为草地、耕地、水域和城镇及建设用地,分别占土地利用总面积的72.62%、14.07%、11.93%、0.88%和0.51%。2000年该市土地利用景观的多样性指数为1.70,景观破碎度指数为1.18,分维数为1.43。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复杂,景观破碎度较高,连通性差,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尤其是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使得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极易遭到破坏而日益恶化。研究该地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可以为可持续开发利用土地及土地管理与设计提供依据,并为研究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演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7.
在桂西北喀斯特洼地90m×40m地块范围内,用经典统计和地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表层土壤(0~5,5~10,10~20,20~30 cm)水分的空间变异结构及其分布格局,并给出了不同置信水平和精度条件下的合理取样数。结果表明:表层土壤水分总体上具有良好的半方差结构,呈明显的斑块状分布格局。0~5 cm层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其余各层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而且变异程度具有明显层次性;除20~30 cm层土壤水分用球状模型拟合外,其余各层均符合指数模型,且拟合效果较好。等值线图结合半方差分析可以看出,地形、微地貌、降雨和植被等是研究区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确定合理取样数的过程中,除考虑土壤水分的统计特征外还要考虑其空间结构性。  相似文献   
98.
西南岩溶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介绍西南岩溶地区生态环境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认为西南岩溶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以石漠化为特征的土地退化,其日益蔓延的主要原因是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而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源则是贫困。如何进行植被的恢复重建和实现水土资源的协调利用,是西南岩溶地区环境治理和消除贫困的关键。在部分水土资源短缺、旱涝灾害频繁、环境极度退化的岩溶地区,环境移民是实现生态重建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9.
细颗粒泥沙絮凝—分散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细颗粒泥沙絮凝-分散对土壤渗透性、土壤可蚀性以及污染物迁移的影响,以期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和由此带来的非点源污染。  相似文献   
100.
5月16至18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刘丛强一行7人到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考察并部署合作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