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1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5篇
  7篇
综合类   113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51.
52.
53.
自动站与人工站观测数据差值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通过详实的统计分析,揭示了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两种方式在四个基本地面要素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系统偏差和不可忽视的偶然偏差,这些偏差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并指出由于一些相当明显的偶然偏差的存在,直接应用自动站数据会对建立在过去人工观测数据基础之上的气候统计分析、天气预报方程及天气气候预测评定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相关人员在应用自动站数据进行气候变化分析、制作天气气候预测时应对资料做适当地处理。  相似文献   
54.
本文通过对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的试验,探讨如何充分利用稻田资源,拓展龙虾养殖发展空间,发挥稻田增产增效潜力,增加效益,在产业上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产品上符合市场对优质稻米和龙虾的需求。  相似文献   
55.
2006年7月,在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SPCBCRW)内采用瞬时扫描取样和全事件抽样法对13头圈养秦岭羚牛(Budorcas taxicolor bedfordi) 的昼间(自早09:00至下午04:00)活动规律进行了观察.获得以下结论:首先,羚牛的夏季白昼活动以休息为主,采食及其他活动次之;同时,羚牛的饮水、排尿、排便量均较低,依次为每头每天1.92次、0.54次、0.92次.其次,羚牛每天的活动节律与气温的变化相关.最后,年龄对羚牛活动节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羚牛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方面的差异.此外,对羚牛群体进行观察发现,同一群羚牛的个体活动有不完全同步性.  相似文献   
56.
在我国,烟草实行的是国家专卖体制,烟草行业网站承担着政策发布、政务公开、信息宣传、技术交流、品牌发布等方面的职责。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共享性的特点,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烟草企业的高度重视。论述了网站安全的威胁因素及应对方法,以期为确保烟草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7.
苹果锈果病(ASSD)类病毒的侵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机械接种的方法研究了苹果锈果病类病毒(ASSV)的侵染性.在嫁接时将接种原滴于砧木和接穗的切面上,用针刺切面,然后观察症状表现,所有接穗都取自同一株健康“国光”.用半提纯的ASSD—RNA—1和ASSD—RNA—2接种的,成活的3株中有2株发病;用提纯的ASSD—RNA—1和ASSD—RNA—2接种的,成活的3株中有1株发病;用病组织的澄清汁液接种的,成活的4株中有1株发病;用缓冲液模拟接种的健康对照成活的5株均未发病.发病苗木的症状为叶片卷曲,随后叶片从叶柄处断裂.从发病的,不发病的及健康对照的苗木茎部提取核酸,用双向及两次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现症状的4株均测出了ASSD—RNA—1,未发病的及用缓冲液模拟接种的健康对照均未检测出类病毒核酸带.结果表明ASSD—RNA—1可通过机械传播,为苹果锈果病的类病毒病原提供了又一次证据,也表明ASSD—RNA—1代表了能独立复制的苹果锈病类病毒.  相似文献   
58.
车辆用连铸生产的低碳深冲冷轧板卷一度出现大量表面缺陷,其宏观特征为凹坑、残留的金属疤壳或两者共存.缺陷区有时出现板卷穿孔、线痕或两者兼有.利用特殊金相制样与分析技术辅以电子探针微区分析等手段,探讨了发生率较高且又难以消除的复合夹杂型(CNI's)、Al2O3型以及表面裂纹型缺陷的本质及形成原因.据此提出有效的缺陷控制措施,结果表明:采用这些措施改进的连铸工艺后,板卷表面质量合格率达100%.  相似文献   
59.
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具有传播快、危害重的特点,腐生性强,又极能耐低温,侵染传播具有隐蔽性,一般在侵染未流出菌脓前,很难发现。一旦发现有菌脓流出,危害已经扩展蔓延,严重时造成死树毁园,是一种对猕猴桃产业最具威胁的危险性病害。  相似文献   
60.
研究了不同温度(18、23、28℃)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4.25 g±0.19 g)消化率日变化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摄食率随温度的升高有增加的趋势,但各组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特定生长率随温度上升显著提高(P<0.05),饲料转化率和蛋白质效率均先增大后减小,但各组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2)18℃组、23℃组和28℃组牙鲆幼鱼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Ddm)日变化分别为64.91%~80.84%、62.05%~82.78%和69.76%~81.69%,日变化表现为1~2 d的高消化率,之后有1~2 d的低消化率;(3)18℃组、23℃组和28℃组牙鲆幼鱼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Dp)日变化分别为89.38%~93.39%、87.86%~93.82%和88.25%~93.34%,日变化表现为1~3 d的高消化率,之后有1~3 d的低消化率;(4)随温度的升高,牙鲆幼鱼的平均干物质表观消化率与平均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5)随着温度的升高,牙鲆幼鱼体水分含量显著下降(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提高(P<0.05),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