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间伐与密闭荔枝园主要害虫种类调查及防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调查了间伐与密闭荔枝园的主要害虫种类,并对各类害虫的为害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间伐园主要害虫有7目18科25种,而密闭园则有10目38科62种,均以鳞翅目害虫种类最多。间伐园主要害虫种类比密闭园少,而且其荔枝褶粉虱、拟小黄卷叶蛾、黄三角黑卷叶蛾、荔枝叶瘿蚊、荔枝花果瘿蚊、荔枝瘿螨和荔枝叶螨等主要害虫的危害程度均比密闭园轻。此外,在间伐与密闭荔枝园实施同样的防控技术措施,间伐园夏梢期、冬梢期、花期和果期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均明显比密闭园高。  相似文献   
52.
广东花生主要病害种类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地区花生病害的初步调查和鉴定结果显示,广东花生病害有真菌性病害5种:叶斑病(褐斑病和黑斑病)、锈病、茎腐病、根腐病和冠腐病,细菌性病害1种:青枯病,病毒病1种:花叶病。其中发生比较普遍和严重的病害有青枯病、锈病、叶斑病、茎腐病和根腐病。对这些花生病害要采取农业措施和施用药剂相结合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53.
新型杀螨剂螺螨酯对桔全爪螨的活性及药效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室内测定了螺螨酯对桔全爪螨雌成螨的活性。结果显示,螺螨酯对桔全爪螨雌成螨的毒力较高,处理24和48小时的LC50值分别为27.47和18.97 mg/L,LC95值分别为96.24和56.88 mg/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螺螨酯对桔全爪螨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且持效期很长,240 g/L螺螨酯悬浮剂40、50和60 mg/L药后10天的防效均在86%以上,30天后防效均保持在97%以上,是目前防治桔全爪螨最好的药剂之一。  相似文献   
54.
通过对不同板栗园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ee幼虫的调查,用昆虫分布型的4种常用理论公式分别进行配合适度的χ2检验,再用6种空间分布型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及Iwao回归法对桃蛀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桃蛀螟幼虫种群在板栗园中全部呈聚集分布,而且均符合负二项分布,其聚集原因是由该虫习性与环境因素共同造成的。此外,还利用了分布型参数确定了桃蛀螟幼虫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55.
通过田间调查、电生理和行为学测定,研究了粗胫翠尺蛾(Thalassodes immissaria Walker)对5个荔枝品种(‘糯米糍’、‘妃子笑’、‘桂味’、‘黑叶’、‘淮枝’)的选择性。连续3 a田间调查显示,‘糯米糍’和‘妃子笑’受害较重,100梢虫数量平均为66.87头和58.70头,而‘淮枝’受害较轻,100梢虫数量平均为29.80头。粗胫翠尺蛾对‘桂味’、‘糯米糍’和‘妃子笑’3个品种叶片气味的相对触角电位值高于‘黑叶’,而对‘淮枝’的反应值最低。在Y型嗅觉仪测试中,粗胫翠尺蛾成虫更趋向于‘糯米糍’和‘妃子笑’,而对‘淮枝’的趋向性最差,‘糯米糍’和‘妃子笑’相比差异不显著。这些试验结果共同证明了粗胫翠尺蛾对5个荔枝品种具有选择性,而荔枝叶片气味在粗胫翠尺蛾寄主选择时具有重要的行为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56.
以荔枝蒂蛀虫成虫为研究对象,每月中旬对荔枝蒂蛀虫的发生量进行调查,在掌握荔枝蒂蛀虫的发生规律的基础上,以温度、湿度、降水量、光照等气象资料作为预测因子,探究荔枝蒂蛀虫的种群动态变化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荔枝蒂蛀虫成虫种群变化趋势呈现单峰模式,成虫种群变化与温度、降水和光照时间呈显著相关性,气温对于荔枝蒂蛀虫成虫种群动态变化的解释力最强,而相对湿度对荔枝蒂蛀虫成虫种群动态变化的解释力最弱。  相似文献   
57.
花生花蓟马室内药剂筛选及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叶法在室内对花蓟马进行了药剂筛选试验,并对毒效较高的3种药剂开展了进一步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有机磷类的三唑磷和乐斯本,拟除虫菊酯类的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以及氨基甲酸酯类的丁硫克百威等药剂对花蓟马的毒效很低,致死率均在37.6%以下。阿维菌素、啶虫脒和吡虫啉对花蓟马的致死作用明显,致死率分别为98.3%、98.7%和66.8%,它们的LC50分别为0.97mg·L^-1、15.4mg·L^-1和42.4mg·L^-1,以阿维菌素的毒力最高,是吡虫啉的43.71倍。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与室内毒力测定结果相符合,以阿维菌素的防效最高,达93.3%以上,且持效期较长,施药后12d的防效仍在90%以上,是防治花生花蓟马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58.
陕北艾蒿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华  田锐   《广东农业科学》2008,(11):103-105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陕北艾蒿挥发油,出油率为0.246%;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出39种化合物,占峰面积的96.87%;并用峰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其主要挥发性成分为1,1-二甲基-2-辛基环丁烷(20.42%)和(9Z)-1,1-二甲氧基-9-十八碳烯(20.20%),其次是茴香脑(6.29%)、桉树脑(5.42%)、3,5-二氯-4-(十二烷基硫基)-2,6-二甲基吡啶(4.45%)、亚硝基-3-二氢化吡咯(4.37%)、6-甲基十八碳烷(4.35%).  相似文献   
59.
板栗透翅蛾的发生及防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两年的观察和研究,初步明确了板栗透翅蛾对板栗的为害特性和发生规律,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一些防治措施。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低频幼虫期,用50%甲胺磷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油兑煤油20倍涂刷为害部位,防治效果可达94.6%,而在高龄幼虫期涂药效果较差,需经过刮皮处理后涂药才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0.
栗实蛾〔Laspeyresia splendana(Hübner)〕室内饲养观察、田间调查和防治试验的结果表明:在夏秋季,该虫卵期(3.6±0.4)天,幼虫期(12.5±1.5)天,蛹期(9.4±1)天,成虫产卵前期(3.5±0.5)天,成虫寿命(10±2)天,完成1个世代需(30.5±4.5)天。卵散产,平均每头雌虫产卵(50±10)粒,孵化率为93%。幼虫6龄,食料不足时可转果危害,每头幼虫蛀食栗果1~4个,成虫无趋光性。在粤东栗区1年发生6~7代,以幼虫在落地栗壳、树干等处越冬。第一代田间发生量极少,第2~6代幼虫取食果柄、蛀食栗果,造成严重危害。毒死蜱和杀虫单等杀虫剂对该虫有良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